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48-150
2013年,我国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家庭农场"新型农业主体概念,鼓励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随着吉林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出现农场主综合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资金融通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支持体制,应从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应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土地流转和集中必须严格遵循双方自愿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应做好农场主和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等.发展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建立注册登记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及"家庭农场"这一词语,并大力地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性的规模经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土地流转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内发展较快地区的家庭农场情况的调查,分析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农场主综合素质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了美国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包括顺应历史潮流逐步发展壮大、土地的私有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政府部门持续完善扶持政策、经营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发达。为促进我国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发展,借鉴美国家庭农场的经验,提出如下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家庭农场发展积极性;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创新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系统分析了当前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主要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针对存在政策扶持力度小、农户融资难、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经营规模小且散等问题作了认真研究,提出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协调服务管理、强化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等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更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4,(14):53-53
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读者丁某来电:我承包500亩土地,是一个家庭农场主。请问:国家对家庭农场有何扶持政策?答:国家今年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的兴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该文通过分析宣城市家庭农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宣城市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家庭农场相关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强技术跟踪服务,鼓励家庭农场引进高层人才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家庭农场是立足于我国农村耕作的现实情况,顺应现代农业经营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梳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历程,指出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文化素质等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19的一号文件指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营口市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家庭农场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家庭农场的发展数量与规模不大、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困难和家庭农场主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要营造家庭农场发展的氛围,增强其内在动力,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及提高家庭农场主和其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舒志芬  刘志  刘文  陈珊 《农技服务》2023,(9):107-110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形势。贵州六盘水市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耕地破碎,发展家庭农场较其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更具优势。为推进六盘水市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参考,从家庭农场的数量、规模、产业组成结构方面分析六盘水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指出土地规模化经营受限、融资困难、农业劳动力缺乏、政策支持不足是制约其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业务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306家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分析法对宿迁市宿城区306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测算,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Tobit模型对影响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宿迁市宿城区306家家庭农场经营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一般,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家庭农场主创办农场前的职业、专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投资规模、土地租金、借贷资金、农用机械、是否获得农机补贴、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有影响。提出提升家庭农场主个人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保险支持,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目前,我国各地正积极探索,一些先行试点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已初具规模.发展家庭农场,除了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土地流转等相应措施外,要有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地流转的加快推进,作为一种重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将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农地流转动力源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农场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家庭农场主的创新精神现状,基于湖北省56个家庭农场的调研资料,对其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创业动机是基于政策扶持;许多农场主创新动力不足;多数缺乏冒险精神。为此,必须提高社会意识层面对家庭农场主创新精神的重视程度;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农场主要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是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禄丰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宣传引导,营造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给家庭农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进一步夯实家庭农场发展基础;提高政府服务功能,为家庭农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技能;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向家庭农场提供服务,从而为规范和培育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家庭农场创业发展亟盼政策给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经营主体,起步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是:土地流转率不高,流转不规范,缺乏激励政策,流转成本高。安徽省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运行不规范,规模较小,服务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家庭农场主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运营管理粗放。扶持政策缺位,政策难落实。融资、保险和用地难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代表着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对其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柳林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有土地流转困难,融资困难,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结合柳林县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加快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审贷流程,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政策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为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安徽、山东等几个农业大省相继出台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涵盖注册登记、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和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风"吹起家庭农场热,大多数家庭农场主期待好政策能不打折扣落实下去,特别是困扰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场地设备不足和金融支持不足三大掣肘的破题,促进了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琼  李家家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9):1894-1900
[目的]分析土地流转对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意愿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科学稳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形式,以湖北省武汉市和安徽省郎溪县的563户家庭农场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土地的流转面积、流转年限、流转合同和流转租金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的影响,以及经营规模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农场主的意愿经营规模与实际经营规模有一定差距,实际经营规模为21.78 ha,意愿经营规模为24.57 ha,调查表明60.75%农场主都愿意扩大经营规模.土地流转面积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来说,经营规模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农场的经营性净收益,但并未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建议]引导土地有序向家庭农场流转,做好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家庭农场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是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家庭农场属于探索阶段,金融政策支持显得尤其重要.以江西省粮食主产区5县(区)114个家庭农场(样本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根据以往相关研究和专家经验甄选出14个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针对政府的贷款贴息政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场投资规模、银行借贷是否满足需求、劳动力人数和是否签署土地流转合同与贷款贴息有显著正相关;家庭农场主年龄、经营土地面积与政府贷款贴息政策有显著负相关;家庭人口数、农场主文化程度、农机总数等对贷款贴息没有显著影响.鉴于对贷款贴息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府政策建议,为江西省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