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改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种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开始显现出来,秸秆处理方式亦是如此。秸秆利用价值不高,统一焚烧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农作物秸秆是可再生资源,过去农民总是将秸秆焚烧,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非常不利于环保,这些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科学处理一直是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论述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秸秆综合利用价值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成本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工程。坚持将禁止秸秆焚烧和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笔者结合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壮大、培育了一批秸秆利用的市场主体,分析、总结、归纳出遂宁市秸秆利用的五种典型模式,尤其适合四川省广大丘陵地区,为秸秆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桂玲 《乡村科技》2019,(13):109-110
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性,近些年我国农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农业种植品种更加多样,规模化农业生产产生了大量秸秆资源,而农业生态环境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就有燃烧秸秆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如今,各地都已经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燃烧秸秆的策略,以避免秸秆燃烧对空气造成重度污染,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开拓了新空间。基于此,本文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提出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事关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之一。太原市通过"疏堵结合、双五并举"的路径,趟出了一条资源有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子。尽管太原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企业参与有待调动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太原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强化支撑、营造氛围等方面找寻出实现农作物秸秆全利用,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6.5亿多吨,对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可持发展的重要策略。对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不仅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会造成秸秆禁烧成效出现“反转”,阻碍乡村振兴有效实现。通过分析宣城市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现状、主要利用方式结构,揭示了当前存在的秸秆收储转运成本较高、秸秆收储转运体系不健全和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扶持企业发展,健全秸秆收储转运体系、打通产业链条等对策建议,从而为提升宣城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实、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供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7.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农村面源污染的源头,秸秆在田间焚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烟雾,对农村及城市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较大,如何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采取适宜的对策进行综合利用成为相关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对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相应的处理对策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作物秸秆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立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观,对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及资源存量特征,秸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燃料、肥料、饲料、原料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探索适合贵州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性分析模式在不同农业结构中的可行性.以实现秸秆的高效充分利用,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秸秆全面禁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秸秆禁烧与利用的措施,包括严格禁止焚烧秸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机械化种植模式等,并分析目前农村发展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秸秆的全面禁烧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与规模养殖企业的畜禽粪便是农村主要的面污染源,加强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又可以变废为宝,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通过调研,分析泰兴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对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秸秆利用对策,以期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秸秆产出量与日俱增。然而,农作物秸秆虽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采用焚烧、丢弃等方式,不仅不利于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甚至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所需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农作物秸秆剩余闲置,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农作物秸秆剩余问题,关系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关系到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更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该文根据临沂市农作物秸秆现状和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姜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04-7605,7634
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即从生态农业园的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以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着手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以便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20,(1):39-45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已成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废弃物处理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农户、农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及生物质能生产企业生产决策者的主体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了一定进展,炊事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得到了普遍推广,但农户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意识仍然较差,大部分地区仍以秸秆进行炊事、冬季采用燃煤取暖为主,秸秆规模产区多用于粉碎还田。农业生产者与生物质能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是导致生物质能企业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为保持生物质能生产企业原料充足,农户与生物质能生产企业之间通过第三方建立契约关系,将成为必然。最后,本文在构建政府、农户、企业三方责任主体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社会责任体系的基础上,从政府、农户和企业三个视角的11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同时也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年产各类秸秆6亿多吨。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秸秆,防止秸秆焚烧,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现介绍几种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潜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潜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广减施肥料、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健康生态养殖、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的建议,为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和建筑材料,是我省重要的农村经济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秸秆综合利用,既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优化环境,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针对当前农村处理秸秆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解决方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领导责任制,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禁烧工作,并积极建立相关的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成斌 《河北农业》2011,(4):52-54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和建筑材料,是我省重要的农村经济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培育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