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狂犬病病毒(RV)不同毒力株感染鼠脑后基因表达的差异,进一步揭示RV感染和机体抗感染应答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应用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正常鼠脑悬液、狂犬病病毒SRV9弱毒株及BD06街毒株感染鼠脑48h的基因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RV9与BD06组有4对共同上调表达差异片段;与其它两组比较,SRV9组有2个基因上调表达,BD06组存在1个上调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体现了宿主细胞对RV感染的应答模式以及不同毒株感染间的差异,为深入研究RV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杆菌病给全世界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人们对其毒力因子以及致病的分子机理,尤其是宿主对感染的应答反应还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鸭疫里默杆菌感染过程中鸭肝脏组织差减cDNA文库,通过PCR和斑点杂交筛选到45个在鸭疫里默杆菌感染过程中鸭肝脏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分为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和防御应答、损伤修复以及其他功能.利用real-time RT-PCR对其中20个基因的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间段(8、24和48 h)表达水平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鸭疫里默杆菌感染过程中表达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P<0.05或P<0.01).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引起鸭肝脏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损伤修复等,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差异调节,一方面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启动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抵抗病原菌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高温耐热性的分子机制,利用SSH方法构建了沟叶结缕草对高温(40℃)处理响应的正向差减文库.通过reverse northern杂交方法筛选文库,挑选出高温胁迫处理下35个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测序,并将测序所得结果与基因组数据库(NCBI)进行比对,从而获得了26个基因功能已知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已知基因分别参与信号转导、植物代谢、植物抗逆性反应、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细菌的致病过程涉及多个毒力基因表达产物的相互作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相继或即将完成,对其毒力基因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不但影响了致病机理等基础研究的进展,还成为制约抗菌药物和疫苗研发的瓶颈。本文从生物信息学、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等4个方面介绍了筛选细菌毒力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并综合了研究致病菌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方法。为发现和研究致病菌新的毒力因子,理顺病原与宿主关系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试图寻找参与布鲁菌胞内感染相关的宿主相关基因,为从感染宿主角度阐述布鲁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布鲁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筛选小鼠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16M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经GO Term、KEGG分析,识别感染后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在感染后4h,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 576个,其中58%的基因表现上调.并且NOD凋亡信号通路、溶酶体信号通路、NOD受体信号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通路、p53信号通路、内质网蛋白处理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成功分析巨噬细胞感染布鲁菌后转录组学变化,为布鲁菌致病机制的逐步阐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检测细菌体内表达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致病过程是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它涉及病菌众多毒力基因产物即毒力因子的协同作用,并能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一同进化[1]。目前对很多细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毒力因子的具体数量、本质和细菌如何逃逸宿主免疫反应并最终致病的分子机理等尚不清楚,这正是抗菌药物和疫苗研发滞后的症结所在。为研究细菌的毒力因子,人们已建立了许多方法,如克隆筛选法、调控筛选法等,这些方法均在体外进行,并已成功地鉴定出许多细菌的致病基因。然而,致病菌在宿主体内所处的环境和体外有着明显不同,为了适应这种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强毒株S1133和弱毒疫苗株aS1133分别感染鸡肝癌(LMH)细胞后,LMH细胞基因组的转录水平变化。将1 MOI的ARV强毒株S1133和弱毒疫苗株aS1133分别感染LMH细胞,感染后6、12和24h,收集感染细胞和阴性对照细胞,制备总RNA样品,使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仪进行转录组学测序。以感染组之间样品中上下调转录差异≥2且P≤0.001的基因为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ARV aS1133感染组相比,S1133感染组共有4 0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hpi时,58个上调表达差异基因,5个下调基因;12hpi时,1 429个上调基因,354个下调基因;24hpi时,1 680个上调基因,481个下调基因。K-平均值聚类分析结果说明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主要呈上调表达模式,并且有10种共表达趋势。GO功能注释和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具有GTP酶调节活性、信号转导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功能;主要参与机体应激、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病原体感染应答等细胞信号通路。随机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结果表明与转录组学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数据比较分析了ARV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感染后LMH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探讨了宿主细胞对ARV不同毒力毒株的可能不同应答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ARV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旨在利用抑制性削减杂交(SSH)技术筛选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中期和后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丰度,探讨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规律。本研究以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中期和后期乳腺组织的mRNA互为检测子(Tester)和驱动子(Driver)构建cDNA消减文库(M-L和L-M),随机挑选克隆测序,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检测部分差异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丰度。结果,成功构建了泌乳中期和后期的cDNA文库,随机挑选30个克隆测序,得到M-L和L-M文库中与细胞凋亡、抗氧化、脂类代谢、能量代谢等生理过程相关的差异基因,对其中的6个基因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发现5个均为阳性克隆,表达水平增加了1.3~5.5倍不等。结果表明,利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泌乳中期和后期乳腺组织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筛选出24个差异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奶山羊乳腺组织基因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热应激可引起畜禽机体一系列基因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禽多种致病、应激等方面的基因表达谱研究。本文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热应激上的研究和应用,对全面筛选畜禽器官氧化损伤、生产性能及体外细胞培养中与热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找和验证与畜禽热应激损伤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提供线索,并为修复畜禽热应激损伤的分子营养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鹅细小病毒(GPV)的基因表达及与宿主易感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解析GPV侵染选择特性和感染致病的分子基础,能为认识某些基因变异与疾病症候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明病毒基因型和宿主遗传易感性的病理学机制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探讨GPV与宿主易感基因在感染、免疫紊乱和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病因,分析易感性、易感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基因多态性,提出GPV对宿主的致病性表现为GPV-宿主-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是受到易感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影响的分子网络应激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P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