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谷林套播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分别以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不除草(对照)、1次化学除草、1次人工除草3个处理,于2012~2014年在谷林套播油菜田进行杂草防除试验,以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谷林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化学除草和1次人工除草处理后油菜个体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经济效益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1次人工除草处理除经济效益外,其它指标均优于化学除草处理,但两者差异不显著。从轻简化栽培和经济效益角度综合考虑,谷林套播油菜在3~5叶期采用1次化学除草有很好的杂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以白浆土人参床土为母土,増施不同体积黄土和自制有机肥,探索不同土壤配比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盆栽人参生长的影响。该文选择对三年生人参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黄土5%、10%、15%,自制有机肥20%、25%、30%,各三个水平,以二因素随机区组设置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在盆栽人参株高、叶面积、干重、皂苷等理化指标中均存在显著影响,试验设计的9种处理中,处理A2B2(自制有机肥25%:黄土10%=5:2)更有利于盆栽人参的生长,能达到观赏及药食的最大价值;(2)不同处理对盆栽人参鲜重产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处理A3B1(自制有机肥20%:黄土15%=4:3)有利于盆栽人参地下生物量的增长,人参鲜重产量较佳。  相似文献   

3.
以2个常规水稻品系为材料,分别用100 mg/L ABT1、ABT2和ABT6浸泡高节位茎段1 h后,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1)ABT生根粉处理后,根鲜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鲜重均比对照显著增加,说明生根粉处理后促进了根系生长;(2)对照组的根系活力在抽穗后急剧下降,而处理组的根系活力在生长后期下降较慢,说明生根粉处理有提高根系活力的作用;(3)处理组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种子繁殖株的根系无显著差异,说明生根粉处理能提高根系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根系某些酶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阐明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抗旱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抗旱性差异显著的4个水稻品种(籼稻扬稻6号和两优培九,粳稻旱优8号和镇稻88)为材料,以常规水层灌溉(CI)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对水稻产量、根系、叶片及籽粒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I相比,WMD处理下抗旱性较强品种扬稻6号和旱优8号产量分别提高6.90%和7.45%,抗旱性较弱品种两优培九和镇稻88产量分别降低7.28%和8.10%。WSD处理下,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显著下降,抗旱性较弱的品种产量降幅远高于抗旱性较强的水稻品种。WMD处理下,扬稻6号和旱优8号复水后根系氧化力、根系与叶片细胞分裂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均较CI有不同程度提高,而两优培九和镇稻88上述指标则与CI持平或有不同程度降低。WSD处理下,4个品种上述指标均较CI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根系活性强、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高、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强是抗旱性较强水稻品种的基本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朱留刚  孙君  张文锦 《茶叶学报》2019,60(4):144-150
为拓展平菇栽培基质来源,本研究采用茶树枝条为主要基质原料,研究不同茶枝配比:0(CK),20%(PF-5),40%(PF-4),60%(PF-3),80%(PF-2),100%(PF-1),对平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氨基酸组分等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在试管培养条件下,不同配方上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其中以PF-1上生长速度最大为6.76 mm·d^-1,高于CK的6.39 mm·d^-1(p<0.01)。而在实际生产栽培中,菌丝体在各配方上生长速度均大于8 mm·d^-1,但差异不显著;不同茶枝替代比例处理下,平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差异明显,前两潮菇总产量以PF-4最高达每袋1059.06 g,生物学效率为89.06%。茶枝栽培平菇其子实体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变化规律均为:PF-5>PF-4>CK>PF-3>PF-2>PF-1;各配方氨基酸总量以PF-5最大为25.7%,高于CK组24.35%;必需氨基酸:PF-5(10.13%),PF-4(9.84%)与CK比较增幅5.3%和2.29%;氨基酸总量与蛋白质的比值以PF-4最大为81.51%,较CK组提高3.42%。各处理产投比以PF-1最高可达2.38,是CK组的1.56倍;其他配方产投比均高于CK组的1.53。综上,研究表明利用茶枝栽培平菇技术具有可行性,且既能提高茶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银黑膜覆盖与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为长沙烟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1年在长沙烟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移栽前30 d盖银黑膜+移栽后40 d揭膜培土(T1)、移栽后60 d揭膜(T2)、不揭膜(T3),移栽前7 d盖银黑膜+移栽后40 d揭膜培土(T4)、移栽后60 d揭膜(T5)、不揭膜(T6)及不覆盖银黑膜(CK)共7个处理,探究不同银黑膜覆盖与揭膜时间处理对土壤温、湿度和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3与T6处理土壤的温度、相对湿度、烤烟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高于CK处理,烟叶产量分别较CK提高23.13%和23.49%,产值分别提高26.09%和26.93%,但移栽前30 d盖膜和移栽前7 d盖膜在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无显著差异。长沙烟区银黑膜覆盖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促进烤烟根系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下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且揭膜时间越晚的处理增产提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玉米耐盐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智能聪(ZNC)为材料,于2022年在山东烟台开展试验,对盐分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智能聪浸种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根系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8、10 g/L NaCl溶液中,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7.5%、17.5%,主根长度分别为19.8、13.0 mm,显著低于其在水溶液中的发芽率(52.5%)和主根长度(55.9 mm),说明盐溶液对玉米发芽和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20 ng/mL智能聪浸种处理后,8、10 g/L NaCl溶液下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8.0%、25.0%,主根长度分别为24.5、15.1 mm,说明智能聪浸种能够缓解盐溶液对玉米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智能聪拌种结合玉米生长期兑水喷施处理,玉米产量提高5.02%。综合分析,在盐分胁迫条件下,施用智能聪可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8.
张丽丽  谢文锦  付俊  杨海龙  樊叶  薛兵东  王璞  齐华 《玉米科学》2018,26(5):96-101,109
选用DY405与ZD958,通过PVC土柱栽培法,设1株/柱(D1)与2株/柱(D2)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根系生长空间条件下玉米品种根系生长与氮素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根系生长空间由1株/柱(D1)降低至2株/柱(D2),DY405与ZD958根系干重均降低,吐丝期及成熟期1株/柱条件下DY405根系干重较大,2株/柱下品种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根系干重分布,0~20 cm土层DY405分布比例高于ZD958,21~40 cm、41~60 cm土层DY405分布比例低于ZD958;DY405与ZD958单株子粒产量均降低,穗粒数分别下降36.1%、17.5%。DY405与ZD958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ZD95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DY405;全株氮素积累量差异与干物质积累表现趋势相同,DY405氮素积累量及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低于ZD958。减小根系生长空间条件下,ZD958产量与氮素积累量高于DY405,主要由于吐丝至成熟期根系干重下降缓慢且下层根系分布比例较大,促进植株对水分及氮素的吸收,从而使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R)浸根对机插水卷苗栽后本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宁粳8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BR(T1、T10、T20,分别表示水培营养液中BR浓度为1 mg/L、10 mg/L、20 mg/L)浸根对水卷苗机插本田后返青活棵及产量的影响,以正常水培营养液处理为对照(CK)。结果 BR浸根(T1、T10、T20)能够促进水稻地上部生长,栽插本田21d后株高较CK分别增加11.68%、8.12%和7.61%;BR浸根对水卷苗栽后根系的促生作用更为明显,不同浓度BR浸根对水卷苗栽后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根体积、根直径、根质量和根冠比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根尖数以低浓度BR处理效果更优,而其他根系指标均以高浓度BR处理效果更优。与CK相比,不同浓度BR浸根降低了叶片过氧化氢浓度(至移栽后12 d,分别降低12.50%、23.25%和22.25%),增强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移栽当天相比,移栽后第2天BR浸根处理叶片中玉米素(ZT)浓度迅速增加(分别为197.27%、153.11%和243.78%),而CK增加缓慢(2.94%),根系表现一致,且根系中生长素(IAA)浓度显著高于CK;同时BR处理在栽后一周内赤霉素(GA3)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与CK相比,T10处理显著提高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为15.04%和6.62%),T20处理显著提高了结实率(6.17%),但BR处理千粒重均显著下降,最终产量T10和T20处理较CK分别提高5.11%和7.99%。结论 适当浓度的BR(T10~T20)浸根能减轻水卷苗机插植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H2O2含量,提高ZT、GA3和IAA浓度,高效地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本研究可为减轻机插植伤,促进机插水稻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钙肥梯度与覆膜栽培对湖南低钙红壤花生根系形态发育特征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钙肥对根系生物量影响较小,覆膜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总根系长度、体积、表面积。露地栽培Ca50处理(折合每公顷施熟石灰750kg)总根系长度、表面积及体积与Ca0(未施用钙肥)相比,提高幅度分别为49.48%、39.07%、27.91%,Ca25(折合每公顷施熟石灰375kg)与Ca50处理0~20cm土层内根长密度分布比例分别比Ca0处理高13.53%和17.22%。同一钙肥处理下,覆膜栽培不同土层根系表面积和体积表现高于露地栽培。露地栽培中不同钙肥处理根系表面积和体积在0~20cm和40cm以下土层大小顺序为Ca50Ca25Ca0,Ca50处理比Ca0提高54.99%、35.97%。总根系长度、0~20cm土层内根系长度和表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根系表面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钙肥与覆膜有利于湖南低钙红壤花生0~20cm土层内侧根及根毛的生长,增加不同土层根系表面积和体积,有利于获得高植株群体质量、产量和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型容器对甘蔗品种ROC22和云蔗06-407进行桶栽种植,探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ROC22、云蔗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提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云蔗06-407效果更显著,云蔗06-407的株高和茎径分别增加12.37%和28.81%;地上鲜重和根系鲜重分别增长32.61%和37.10%,白根根长增长92.57%,白根表面积增长66.08%,以上指标除株高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侧根数量越多,根系平均直径越小。(3)甘蔗地上部分的茎径、株高和地上鲜重均与根系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均在0.797 9以上。表明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可促进甘蔗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株高和茎径,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基肥、基肥与种肥分施、基肥与种肥混施以及基肥、种肥施用位置等处理方式,研究基肥、种肥施用技术对玉米早期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一次性施肥条件下,FP1-5-8处理(基肥施用位置在种子侧方5 cm,下方8 cm)的产量比FP1-5-5处理(基肥施用位置在种子侧方5 cm,下方5 cm)提高8.0%,在玉米苗期具有一定的优势。4种不同基肥种类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硝酸磷(NPF)、硫酸铵+过磷酸钙(AS+MCP)综合壮苗效果和产量效应来看,磷酸二铵(DAP)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系生长在苗期表现出明显优势,DAPAS+MCPMAPNPF。基肥与种肥混施(B-S-Mix)处理的产量和苗期植株生长与基肥与种肥分施(B-S-Split)处理相比均有一定幅度提高,将种肥施用在种子侧方5 cm、下方5 cm的位置更为合适,且壮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氮肥对苦荞灌浆特性、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浓度氮肥处理(MN)对晋荞2号籽粒增重效果最显著;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实际百粒重、百粒重理论可能最大值(A)、灌浆起始势(R0)、生长速率为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G)及活跃生长期均以MN处理最高;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以MN处理最高,根冠比以低浓度氮肥处理(LN)最高;‘晋荞2号’的农艺性状、充实度及产量各指标基本以LN、MN处理最佳。综上所述,中浓度氮肥处理更利于促进苦荞的灌浆进程,进而提高充实度及产量。本研究为苦荞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盆栽法在苗期和花期对5个芝麻品种进行10d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苗期胁迫处理后17个生长相关性状指标和苗期、花期胁迫处理后的13个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芝麻植株生长速率减缓,根系发育缓慢,叶片数量减少,叶片变小,株高变矮,生物量降低,严重影响芝麻的生长发育;(2)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后除千粒重之外的其他产量性状指标值均低于苗期处理,花期干旱胁迫对芝麻的影响大于苗期,苗期处理对芝麻株高、蒴果数和蒴果大小等性状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种子干重等影响较大,而花期处理对芝麻株高、蒴果大小、每蒴粒数、单株种子干重和根系干重等性状影响较大;(3)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相结合通过43个单项指标抗旱系数对5个芝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芝麻抗旱性鉴定提供了参考方法,并认为苗期干旱胁迫及胁迫后的生长相关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芝麻抗旱性鉴定的简单方法和抗旱性评价的简易指标;(5)获得黑芝09-1和金黄麻为抗旱性较强的芝麻品种。  相似文献   

15.
双酚A(BPA)是一种代表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由于大规模的生产及广泛使用,其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与BPA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工作相比,BPA的环境植物学作用机理,尤其是BPA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甚少报道。基于此,研究了BPA在大豆根系内含量的变化,以揭示BPA对大豆根系生长影响的直接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1.5mg·L-1BPA处理时大豆幼苗根系BPA含量为23.68μg·g-1,根系各生长指标(根鲜干重、总长、表面积及体积)均有所增加。当浓度增加至6.0 mg·L-1BPA处理时大豆幼苗根系BPA含量为9.87μg·g-1,根鲜干重、根表面积及体积下降,随着BPA处理组浓度的增加,根系内BPA含量逐渐增加,并至96.0 mg·L-1达到1 044.88μg·g-1,根系各生长指标受严重抑制。BPA胁迫解除后,大豆幼苗根系内BPA含量变化规律与胁迫期一致,并较胁迫期明显下降,各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恢复,BPA剂量越低,恢复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适宜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生长以及提高其产量的增氧模式,进一步明确稻田根部增氧对水稻生长的作用,为水稻好氧栽培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增施过氧化钙(T_1)、微纳气泡水灌溉(T_2)和表土湿润灌溉(T_3)等不同增氧模式以及淹水对照(CK),分别测定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增施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灌溉处理增加了3个水稻品种主要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干物质量,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3个品种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和干物质量下降,结实率显著低于对照,但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率。完熟期,增施过氧化钙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稻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2.38%、18.27%和18.17%;微纳气泡水灌溉处理下,3个品种稻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3.89%、10.67%和8.85%;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86%、8.19%和6.16%。【结论】增施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作用能力,并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而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水稻水分供应不足,叶片光合作用及产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根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冬梅  郭华  朱海燕  刘明  陈涛  齐华 《玉米科学》2014,22(5):115-119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传统耕作(CK)、隔行深松(T1)和行行深松(T2)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空间分布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比,T1、T2处理根总量较大,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叶面积在前期T1、T2处理优势不明显,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均高于CK;深松处理(T1、T2)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日期(Tmax)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增大,生长活跃天数(p)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潜力(Dwp)明显升高。深松处理明显增加玉米产量,T1、T2处理较CK产量分别提高4.72%和5.46%。深松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千粒重的提高,两个深松处理(T1、T2)之间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相对于T2处理,T1处理节约动力、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绥农14系谱中14个品种进行大田及盆栽试验,揭示同一大豆系谱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演化趋势,探讨未来大豆品种改良的关键件状.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杂交重组,鼓粒初期(R5)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绥农14最高,为16.2 mmol·m-2·s-1,且光合速率的增加与产量显著相关(P<0.05),但叶面积指数(LAI)没有规律性的变化;通过系统选育,根系形态性状也发生显著变化,从绥农14的早代亲本到晚代亲本,根重、根长及根表而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主要表现为生殖生长后期;抗性方面,倒伏级别从4(75%倒伏)下降到1(无倒伏),籽粒病虫害比率也分别从5.3%和20%降低至0和6.8%;生殖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及荚粒数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而百粒重对产量的提高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9.
王浩  梁熠  康建宏  冯朋博  王乐  于祥  马钰 《玉米科学》2022,30(4):130-141
以先玉698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UR (100%普通尿素,2/3基施,1/3小喇叭口期追施)、CRU1(1/3控释尿素+1/3普通尿素基施,1/3普通尿素小喇叭口期追施),CRU2(2/3控释尿素+1/3普通尿素一次基施)、CRU3(100%控释尿素基施)4种施氮模式,探究控释尿素输入对土壤氮素、玉米根系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UR处理,CRU处理显著提升了春玉米生育中后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其中CRU2效果最明显。UR和CRU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根系参数的影响不同,前期UR处理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花后CRU处理对0~80 cm土层根系长度及0~20 cm根重密度影响更大。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玉米根长及根重密度的变化是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CRU处理显著提升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植株氮素含量及最终子粒产量。花后15 d,CRU处理较UR提高了子粒氮素含量,CRU处理间以CRU2最佳。CRU2处理子粒产量为14.65 t/hm2,分别较CK、UR、CRU1、CRU3提高32.70%、5.78%、1.52%、5.17%。在宁南山区CRU2处理能实现春玉米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花生的水氮管理,探求花生高产高效的最佳水氮调控模式,以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遮雨棚田间微灌试验研究了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显著。水分单一效应对花生植株(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单叶面积、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指标(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及产量和经济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表现为水分效应大于氮肥效应;除根系总长、根系活力和经济系数外,各指标均表现为水分胁迫W_1(1 900m~3·hm~(-2))下最低的趋势。氮肥单一效应对花生植株(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根系指标(除根系总长)及产量和经济系数达显著水平;除经济系数,各指标均表现为N_1(15kg N·hm~(-2))高于N_2(60kg N·hm~(-2)),表明适当施氮可以促进花生植株和根系生长。水氮耦合效应表现为对花生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花生单株荚果产量、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在N_1W_2(15kg N·hm~(-2),2 810m~3·hm~(-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基于花生单株荚果产量的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和第一侧枝长、主茎高依次是与产量相关性及敏感度高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氮肥用量为15kg·hm~(-2)、单次灌溉量控制在227m~3·hm~(-2)时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产量,实现水肥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