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四川省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跃  周俗  唐川江  张绪校  侯众 《草业科学》2011,28(10):1859-1863
采用定点监测与路线监测、地面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全省范围内2006-2009年连续4年的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MODIS植被指数(EVI)进行相关性分析,按主要的草原类型(组)分别建立草原产量的估测模型。经过反复修正和验证,应用估产模型分组、分区域对2007-2009年3年的草原产量进行测算,全省3年平均可食鲜草单产为4 752 kg/hm2,总可食鲜草产量8.39×1010 kg,折合干草2.53×1010 kg,理论载畜量29.69×106羊单位。分析表明,采用该技术和估测模型进行草原监测,监测结果基本符合各地实际,适用于省、州级草原部门开展较大范围的草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客观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推进工程效益监测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运行,充分利用3S监测技术的优势,以卫星遥感、全球定位技术为主,地面路线调查为辅,对福海县2004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情况和植被恢复状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切实为草原保护建设工程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正>经中华农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农业部批准,"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成果被授予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  相似文献   

4.
草原蝗虫灾变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作为一种快速监测手段已经被运用到草原虫害监测中。本文阐述了草原蝗虫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在其技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产应用中的技术流程,分析了当前本领域研究中的难点,以期为进一步草原虫害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永祥 《草业科学》2005,22(6):64-64
为充分发挥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在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监理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推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转,2005年5月,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在云南组织召开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会议,会议对2005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组织开展了监测技术培训,草原监理中心还分别与有关省(区、市)草原监测机构签订了2005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任务书。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于1992年承担了农业部重点工程项目:“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研究———地面监测技术工作”。1试验区域自然概况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全省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原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全功 《草业科学》2008,25(2):29-38
详述了中国草原监测的现状,重点就草原生产力监测所面临的遥感资料、监测单元、样方设置、概念融合、3S与传统调查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3S与地面调查相结合"进行草原生产力监测的方法和程序,并以甘南草地为例进行了验证;建议构建和开通交互式、工具型的<中国草原监测>Web GIG网站,具新技术支持的监测将在<草原法>的贯彻执行和草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深入贯彻"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促进草原生态的全面恢复,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定位监测手段,开展对禁牧区、草原放牧利用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全面、准确掌握草原的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获取草地动态变化信息,客观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相似文献   

9.
甘肃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是草原资源大省,也是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起步较早的省,在监测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顾了甘肃省草原资源调查的历史与现状,论述了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草原不同类型及其分布面积测定,草原植物量监测及草畜平衡测定,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草原自然灾害监测,草原生态工程监测及效益评价,气象因素监测。从网络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专题技术规程3个方面阐述了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该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地面调查方法,遥感影响采集和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建议要提高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机构,设立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专项经费,整合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和社会资源,从而保证甘肃省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0.
应用“3S”技术(GIS、RS、GPS)为主要手段,辅以地面路线调查,通过建立遥感与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反演地面信息而进行了阿坝县退牧还草工程的遥感监测,并对工程实施情况、工程建设效益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价与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市草原类型及面积,草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草原生物灾害和自然灾害,以及现有草原保护与建设措施,阐述了拟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遥感监测的3S技术实现乌鲁木齐市草原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日益退化的草原,国家启动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本文以“3S”技术为支撑,利用2005年和2011年的MODIS影像数据,对红原县2005年度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果进行遥感监测,对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工程建设效益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价与监测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资料,探讨了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及盐渍化的(以下简称为草原"三化")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大尺度草原"三化"监测的技术方法及指标进行了探索研究,以为内蒙古天然草原恢复工程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图形资料和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科尔沁沙化草原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采用围封+补播的方法治理沙化草原,已初见成效。应用3S技术,采用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进行周期性观测与评价,为保护草原生态和加强草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原沙化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遥感数据,在“3S”(RS,GIS,GPS)集成技术的支撑下,采用地面调查方法,建立遥感影像与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对若尔盖县沙化草,-原开展遥感监测。利用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色调与形态差异,建立草原解译标志与分级指标体系,获取沙化草原面积、分布和等级情况。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西川省草原沙化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治理草原沙化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通过验收本刊讯:据中国气象报报道,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于2007年1月12日在北京对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进行了验收。“草原蝗虫的气象遥感监测预测服务系统”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促进各地监测人员间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基层草原监测人员的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于6月17~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举办了2015年全国草原监测技术学习交流活动,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层草原监测技术骨干90余人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杨振海出席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布仁参加活动并致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斯琴毕力格受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获批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内蒙古数据与应用中心草原所分中心。草原所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我国率先开展了草地遥感调查,是我国最早把遥感技术应用于草地资源监测的单位之一,长期从事草地资源及生态环境动态遥感监测、生态环境遥感应用、草原灾害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应用等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智慧畜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并对智能监测技术在放牧绵羊福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音频分析、视觉检测、行为监测、行为特征识别、卫星定位和无人机巡航技术等与草原福利化绵羊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共性行为的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绵羊放牧养殖监测技术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绪校  唐川江  周俗  张新跃 《草业科学》2014,31(9):1653-1658
草原生物量遥感监测从地面调查到遥感分析涉及诸多环节和步骤,不计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存在于每一个环节,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是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低、噪声多和处理过程中信息损失;二是地面样方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片面性;三是当前遥感监测业务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等。本研究结合当前普遍应用的草原监测方法,总结并分析了各种误差来源和对监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