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高等植物自交亲和基因(资源)、自交亲和性的遗传、自交亲和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自交亲和性产生的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研究植物自交亲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苹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特点及生理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对苹果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花柱内花粉管生长特点、花柱S糖蛋白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大花君子兰为材料,研究君子兰的自交不亲和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套袋自交法测定君子兰自交亲和指数;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研究自交不亲和机理。结果表明:君子兰同花自交亲和指数0.29,同株自交亲和指数3.43,种内自交亲和指数10.15。由此总结出君子兰同花自交和同株自交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胼胝质主要出现在花粉管中,属配子体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在杂种优势利用愈来愈被育种工作者重视的今天,各地正广泛开展适用于各种作物的一代杂种制种技术的研究。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一代杂种,可以大大减省工作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茄科、菊科、罂粟科等许多科的植物内,据依斯脱(East1940)估计有超过3000个种内存在自交不亲和  相似文献   

5.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及其2种主要类型: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综述了2种类型的代表性植物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花期克服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菜花期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乙醇溶液进行化学处理并人工辅助授粉以及利用手指捻柱头处理方法来克服其自交不亲和性。结果表明,6%NaCl处理可以使白菜结荚率和结籽率显著高于其他化学方法的效果,手指捻柱头的物理方法处理在亲和度指标和种子质量指标各方面均优于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蓝花期喷洒5%NaCl、8%NaCl、5%NaCl+0.3%硼砂水溶液后使其花期自交,试验结果表明:甘蓝花期喷洒5%NaCl和8%NaCl均可克服甘蓝自交不亲系的不亲和性,同时在盐水中加入0.3%硼砂,可以提高自交不亲和系的亲和指数,增加种子的千粒重,提高种子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8.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白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S-RNase介导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被子植物中分布最广泛,在茄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上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表明,雌雄双方的特异性决定因子分别是S基因座中具有多态性的核酸酶和含有F-box结构域蛋白基因,但其他修饰基因也参与其中。本文概括了该类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就其工作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同时简要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选用爱多收、三十烷醇、槲皮素、盐水(5%NaCl+0.3%硼砂)4种化学药剂对4个芥蓝自交不亲和系(1142、1137、16和9)开花前两周进行花蕾处理,开花后调查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除了盐水处理的亲和指数在不同试材中存在差异外,其余所有化学药剂处理的亲和指数都显著高于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其中1 mg/L三十烷醇处理对克服芥蓝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最佳,0.1 mg/L三十烷醇处理次之,这两种处理的亲和指数都显著高于盐水处理的亲和指数,剩下的化学药剂处理中除了6 mg/L爱多收处理的亲和指数在不同试材中存在差异外,另外3种处理(0.5 mg/L三十烷醇处理、3 mg/L爱多收处理和2 mg/L爱多收处理)的亲和指数都高于盐水处理的亲和指数,都有一定的克服芥蓝自交不亲和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食盐水能克服菜花自交不亲和性,以3%的浓度每1~2d喷一次效果最好,其亲和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芸薹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是指雌、雄二性配子均有正常生活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十字花科蔬菜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一代菜种,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自交不亲和系进行蕾期授粉比较费工,从而增加了杂种一代的制种成本。打破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系花期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甚多,如荷兰的Roggen和A. T. Vandigk利用电助授粉和热助授粉,日本的中村、日向研究出提高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以提高结实率等办法。但应用起来都有其缺点,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在露地不易办到;电助授粉和热助授粉做起来比较麻烦,而且结实率不够理想。甘肃农业大学胡代泽、安彩泰等人  相似文献   

13.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甘蓝自花授粉花期柱头和蕾期柱头 ,发现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有很大差异。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有少量的花粉粒萌发 ,并在柱头表面发生严重的胼胝质反应且花粉管的形态不正常 ,要么弯曲、要么背向生长 ,不能穿越乳突细胞壁 ;而自交亲和系花期、蕾期和自交不亲和系蕾期的柱头上 ,花粉粒几乎都能萌发长出花粉管 ,并能穿过花柱到达子房。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柱中的花粉管数量可以省时、省工、直观快速鉴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4.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分别对3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20个10bp随机引物进行RAPD反应,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3kb之间。其中分别有3、2、3个引物在各组中扩增出差异片段5、4、5条。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 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结球甘蓝为材料,调查了晨光平头、四月慢及丰田等3个品种自然群体中自交不亲和株的分布;探讨了晨光平头父代亲和指数的不同选择强度对子代亲和指数的影响;分析了丰5、四2、晨27等3个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各代亲和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存在;自交不亲和性的选择强度越大,选择效果越大;连续选择自交亲和指数低的单株自交4~5代,是选育优良自交不亲和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花粉—雌蕊相互识别,防止其近亲繁殖的重要机制,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蔷薇科果树如梨、苹果、李子等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该反应由S位点(S-locus)的一对S等位基因,即雌蕊和花粉的S基因控制,分别为S-RNase和S-locus F-box/S-haplotype-specific F-box基因。本文综述了蔷薇科果树雌蕊和花粉S基因的鉴定及其结构和进化的特性、自交亲和性突变机制及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过程中花粉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等,以期为深入系统研究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及亲和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自交不亲和系1010为共同母本与6个品种杂交,产生6个F_1代.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测定了F_1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主花序长、叶丛期叶长叶宽及主花序角果数的优势较强.讨论了三个优势指数的关系、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及亲子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的有效化学方法,本研究选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Quercetin, QUE)、油菜素内酯(Bassinolide, BR)、褪黑素(Melatonin, MT)和激动素(Kinetin, KT)4种化学试剂对3个萝卜自交不亲和系(NAU-YXYB、NAU-LV791、NAU-WXQ)进行花期柱头喷施处理。通过亲和指数、花粉体外萌发及柱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强度测定,筛选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4种试剂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萝卜的自交不亲和性,其中1.5 mmol/L QUE效果最佳,其次是100μmol/L MT和100 mg/L KT。本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的萝卜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繁殖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植物配子体型中不同类型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受控过程及与受控基因,阐述了广西最具名牌的水果沙田柚的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情况,提出开展利用沙田柚自交不亲和性原理,诱变筛选到自交亲和的沙田柚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