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慢22.05%,养殖时间可缩短50%以上,养殖风险显著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虎龙杂交斑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可达19.75%,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平均育苗成活率(1.5%),  相似文献   

2.
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快速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体外周血白细胞与中草药水提液共同孵育法,快速筛选棕点石斑鱼中草药免疫增强剂。39种生药量浓度为100 mg/ml 的中草药水提液及添加5.0 mg/ml 酵母聚糖的中草药水提液分别与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孵育后,采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检测各种中草药水提液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再以吞噬乳胶微球法检测具有显著增强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效果的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筛选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并将其拌料饲喂棕点石斑鱼,考察其对棕点石斑鱼外周血和头肾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9种中草药中有10种对棕点石斑鱼离体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15%以上,3种酵母聚糖添加组对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提高70%以上;筛选出可同时提高棕点石斑鱼离体白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和吞噬活性的 3种中草药,它们分别为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拌料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1%的鸡血藤、黄柏和墨旱莲可显著提高棕点石斑鱼体内外周血和头肾白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杂交种“金虎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tukula ♂)和母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卵巢发育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对10、18、24、36月龄的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进行了卵巢组织切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11-酮基睾酮(11-KT)、睾酮(T)、孕酮(P)含量。结果显示,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卵巢正常发育,没有出现卵母细胞萎缩、退化的现象,且36月龄时金虎石斑鱼卵巢发育至Ⅲ期早期,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体积明显增大,核仁多位于核膜外侧。棕点石斑鱼卵巢发育较快,36月龄时卵巢已发育至Ⅲ期末期,卵母细胞与核体积进一步增大。卵膜外又形成了一层滤泡膜,形成双层滤泡膜结构。金虎石斑鱼与棕点石斑鱼血清中E2、11-KT、P的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但棕点石斑鱼高于金虎石斑鱼。金虎石斑鱼血清中T的水平与其他性类固醇激素变化一致: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在36月龄时显著下降,而棕点石斑鱼血清中T在36月龄时依然维持和2...  相似文献   

4.
虎龙杂交斑     
<正>一、品种名称虎龙杂交斑二、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分别经2代群体选育的棕点石斑鱼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代。三、审定情况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4-2016)。四、特征特性1.育苗成活率高:与父本相比,育苗难度明显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杂交后代(简称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的低氧耐受能力,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测定棕点石斑鱼和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在正常溶氧[(5.71±0.31)mg/L]和溶解氧下降至4.0 mg/L、3.0mg...  相似文献   

6.
棕点石斑鱼水泥池标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图见彩中插2),俗称“老虎斑”,是目前市场上公认的优质石斑鱼。我国目前主要养殖生产区域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海南是主要育苗生产区,年生产种苗数量300万~500万尾,养殖老虎斑商品鱼8000~8500吨。由于该石斑鱼种苗生产技术尚未成熟,体长15厘米以内生长情况极其不稳定,是影响其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介绍在水泥池中对体长3.0~12.0厘米的棕点石斑鱼苗标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石斑鱼属于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肉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是我国南方鱼类养殖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品种。近几年,随着石斑鱼养殖及繁育技术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杂交新品种的推出使得石斑鱼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而杉虎斑(棕点石斑鱼♀×杉斑石斑鱼♂)作为近几年海南石斑鱼养殖业的杂交新贵受到越来越多养殖者的喜爱,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育苗设施本实验在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海南海研热带  相似文献   

8.
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相关技术,我们于2008年2月9日~3月30日在海南琼海某虾苗场进行了对影响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成活率的开口饵料种类及水环境因子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施与水源试验采用4口规格为3.6米×3.6米×1.4米室内水泥池作为鱼苗培育池,每2口为一个试验组,另取2口面积相同的育苗池作备用池。散气石设置0.5个/米2;培育池内设气提式流水装置及吹气式捞油架;轮虫和海水小球藻培育采用10口4米×5米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母本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和杂交珍珠龙胆的肌肉营养成分并比较其差异,实验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0%、20.2%和16.8%;3种石斑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10%、18.53%、16.01%),(7.52%、7.70%、6.32%),(88.20、84.80、88.30)和(6.92%、7.13%、6.10%);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4.2%和2.4%,其中珍珠龙胆DHA+EPA的含量为24.02%,杂交“金虎斑”DHA+EPA的含量为23.56%,棕点石斑鱼DHA+EPA的含量为22.76%;5种常量元素Na、K、Ca、Mg、P和5种微量元素Fe、Mn、Cu、Zn、Se均有检出。研究表明,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矿物元素,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其中杂交“金虎斑”在一些营养指标中明显高于母本棕点石斑鱼。  相似文献   

10.
鳙和棕点石斑鱼冷藏过程中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鳙和棕点石斑鱼贮藏过程中ATP关联产物含量的变化,本研究以高氯酸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4±1)°C和(0±1)°C贮藏条件下鳙和棕点石斑鱼体内6种ATP关联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4±1)°C条件下,2种鱼体内的ATP都快速降解;ADP、AMP含量则始终较低;IMP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鳙体内Hx R含量相对较高,棕点石斑鱼体内Hx R含量较少;Hx在4 d后即开始大量生成。在(0±1)°C条件下,2种鱼肉中ATP同样很快降解,ADP、AMP含量少;IMP降解速率变缓;2种鱼中Hx R生成和分解速率皆变缓;Hx生成速率较为平稳。鳙以IMP、Hx R为限速步骤,棕点石斑鱼以IMP为限速步骤。研究表明,不同的贮藏温度对ATP的降解影响较小,但对其关联产物的变化速率有较大影响,且不同鱼种间ATP关联产物降解规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20对石斑鱼微卫星引物对金虎斑[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蓝身大斑石斑鱼(E. tukula) (♂)]及其父母本进行微卫星分析,从分子水平对金虎斑及其双亲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1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38 6;棕点石斑鱼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最多(4.367 9),金虎斑次之(3.370 6),蓝身大斑石斑鱼最少(2.412 8);蓝身大斑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金虎斑3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85 5、0.474 9和0.473 6,PIC分别为0.491 9、0.645 3和0.555 1;3种石斑鱼群体群内近交系数(Fis)、总群体近交系数(Fit)、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平均值分别为0.228 0、0.344 1、0.150 4和1.411 9,群体间分化较大;采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分析图显示,金虎斑与棕点石斑鱼先聚为一类,二者亲缘关系更近。研究表明,金虎斑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在遗传学方面可进行杂交石斑鱼进一步选育及杂种优势研究。  相似文献   

12.
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和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地理分布、繁殖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生殖隔离。本研究利用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卵人工授精,在水温为30℃、盐度为20的条件下培育,对其胚胎发育、胚后变态发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利用显微镜和解剖镜拍摄、记录胚胎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序,统计了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并对鱼苗生长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杂交受精卵经过1037 min完成胚胎发育。原肠早期,在胚层一侧就形成了胚盾,神经管在胚孔封闭时也开始出现,在视泡和耳囊发育的同时,克氏囊(末球)也开始形成。在心脏跳动之前,胚体先开始抽动,当977 min肌节发育到23对时,心脏开始间歇性的跳动,间歇时间24~40 s,心率98次/min;发育到1018 min时,间歇时间变短,心率约为93次/min;之后间歇性现象消失,心跳频率达到93次/min,这些现象在以往鱼类胚胎发育资料中均无记载。变态发育的典型特征是三叉棘的生长和退化,杂交幼鱼3 mm (10 d)时,形成背鳍棘和腹鳍棘;全长21.5 mm (35 d)时,三叉棘退化,完成变态发育;55.3 mm (45 d)时,表型特征与成体相似。冷冻精子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76.67±5.77)%、(85.67±5.13)%和(6.33±1.54)%,与新鲜精子无显著差异(P<0.05)。鱼苗65 d时,体长达到8.89 cm,杂交后代体色趋于一致,且生长速度快;1龄时,平均全长和体重分别达(32.58±1.60) cm和(559.76±80.85) g。对比养殖实验显示,1龄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体重是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后代的1.63倍,全长为1.24倍;这一时期的生长方程为W=0.0311L2.8079,R²=0.9886。研究结果表明,蓝身大斑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杂交胚胎和胚后发育不存在遗传障碍,后代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畸形率低,具有生长快杂交优势,为2种石斑鱼杂交育种和苗种大量培育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初孵仔鱼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及后期仔鱼阶段在饵料、水质调控等方面的试验,探索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牡蛎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比用BP、虾片作初孵仔鱼开口饵料的育苗成活率提高432.16%;后期仔鱼至稚、幼鱼阶段育苗池水质的优、劣,对育苗成活率关系密切;经过53d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86cm的幼鱼4.91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4.09%。  相似文献   

14.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是棕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等优良特性,成品鱼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成为广西地区石斑鱼养殖的当家品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在广西的育苗及养殖上都取得了突破,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从2厘米的白苗培育至10厘米左右的中苗,要经过中间培育过程,而中间培育在工厂化车间进行,需要倒池、换水、流水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过简单改造的养虾土池进行点带石斑鱼的人工育苗试验。先在池中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然后进行受精卵的孵化和鱼苗培育。400万粒受精卵的孵化率为66.3%,培育出全长在2.5cm以上的稚鱼9.6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3.63%。结果表明:利用室外土池进行点带石斑鱼的生态育苗是可行的,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石斑鱼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棕点石斑鱼有效的经济养殖模式,在海水池塘中构建网箱进行了养殖试验。放养全长12.42±0.37 cm的棕点石斑鱼鱼种5 000尾,经过11个月的养殖,养成的商品鱼平均体质量达493.35 g,平均全长达31.80±2.03 cm,养殖成活率为91.24 %。同时在网箱外部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5万尾,收获成虾2 000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棕点石斑鱼的养殖周期可相对缩短,比港湾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半流水养殖分别缩短7个月和1个月。而在网箱外部放养南美白对虾,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单位水体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金虎石斑鱼杂交种家系建立及苗种规模化培育"项目通过专家现场验收。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田永胜研究员的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查看了现场并抽样测量,形成验收意见如下:项目筛选构建了蓝身大斑石斑鱼、棕点石斑鱼育种群体分别达100尾和460尾,冷冻保存精子500 mL,活力平均达85%以上。当年利用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卵杂交建立"金虎石斑鱼"家系30个,  相似文献   

18.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相似文献   

19.
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又称褐点石斑鱼、棕点石斑鱼,俗称虎头斑,在分类学上录属于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亚属,为暖水性岛礁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自2013年起大力推进石斑鱼产业的发展,工厂化养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广西冬季气温偏低、石斑鱼不能自然越冬的问题,成为石斑鱼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许多养殖者利用原有的虾、贝类育苗池进行石斑鱼工厂化养殖。2014年末,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受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委托,对广西石斑鱼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广西工厂化养殖选择的品种与网箱养殖模式和池塘养殖模式相同,主要为龙胆石斑和棕点石斑的杂交后代珍珠龙胆,采用的养殖方式也是仿照网箱养殖模式,即投放500克/尾左右的大苗,采用流水养殖,密度10~15尾/米2。一般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