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转基因泡桐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进行测定,并对细菌菌株培养性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泡桐根际土壤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多,真菌和放线菌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真菌菌群中以毛霉属和根霉属为主,细菌菌群中以芽孢杆菌属为主,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省湟水流域农田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分布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月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差异,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及温度呈极显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呈显负相关,轮作方式、作物种类、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土壤中的主要功能菌和微生物数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试验土壤真菌,对土壤真菌数量、种类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农药含量,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后,短密木霉对其他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真菌数量、种类差异显著。单独种植大豆(Glycine max)后,土壤真菌的数量、种类变化不明显。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对土壤真菌数量、种类有显著的影响。短密木霉、大豆、咪唑乙烟酸三者互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土壤中的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都逐渐的减少,10~20d降解效率最高。短密木霉、大豆和咪唑乙烟酸都会影响咪唑乙烟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湟水流域农田不同类型土壤细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同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经对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细菌分离培养,细菌的数量、分布特点与其所处的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海拔高度以及种植利用方式、作物种类等均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江西省吉安市蔬菜大棚地为样地,通过对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来初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大棚使用年限长,微生物总含量一般较高,棚龄18年的微生物总数为4.432×109cfu/g,棚龄5年的微生物总数为2.303×109cfu/g;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与土壤的养分尤其是土壤的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微生物数量愈大,土壤微生物活性越高,肥力亦大。土壤中的三大类主要微生物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相似文献   

7.
2016年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采集3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度不同地块的土壤,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分别分离其中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统计土壤微生物总量及3种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其与小麦病毒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但是分离得到的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为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少;并且发病严重地块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于轻病地块,其中发病严重地块的真菌数量和种类增加的最为显著,其次为细菌,放线菌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稀释平板法及16S r DNA序列比对法对不同Na Cl浓度(0、0.2%、0.4%、0.6%、0.8%)胁迫下的沼泽小叶桦土壤细菌数量进行统计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Na Cl胁迫下沼泽小叶桦土壤细菌数量增加,且随盐浓度提高而递增;但土壤细菌多样性减小,细菌种类主要以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为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比施肥要明显,花铃期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棉花产量呈正相关,其中适水中肥处理下数量最多,而吐絮期则以丰水高肥下达最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查明不同磷素含量对土壤胶体中电荷的数量及种类的影响,尤其是磷素进入土壤一定时间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后的磷的不同存在形式对土壤电荷的影响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以不同施磷处理后所形成的不同磷素含量的系列土壤样品为试材,测试土样中永久电荷及可变电荷的数量及组成后,采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各种形态无机磷素含量与土壤电荷种类和电荷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形态无机磷含量,除对土壤中永久负电荷数量没有影响外,对土壤中最大负电荷、可变负电荷、甚至正电荷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土壤中存在的磷素形态而言,除Ca10-P外,其他几种形态无机磷含量均与土壤中的最大负电荷和可变负电荷数量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就各种形态磷素对可变负电荷的贡献率而言,土壤有效磷的贡献率最高,达到了0.35,Fe-P的贡献率其次,可以达0.29,再其次为Ca2-P,贡献率为0.15,AL-P的贡献率最小,只有0.11。  相似文献   

11.
新疆部分地区盐碱荒漠化土壤养分及放线菌区系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新疆部分地区盐碱荒漠化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放线菌区系组成,结果表明:有机质平均含量中等偏低,并按碱土、砾石质碱土、沙壤盐土、沙土顺序依次递减;全氮平均含量按照碱土>砾石质碱土>沙土>沙壤盐土排列;其速效养分变化无明显规律;pH值均在8左右;水溶性总盐平均含量以沙壤盐土最高,分别为碱土、砾石质碱土、沙土的17.5、58.0、30.1倍.在碱土、砾石质碱土、沙土中,GA培养基分离的放线菌数量要大于GA'培养基所分离的放线菌数量,而在沙壤盐土中则相反;供试土样的链霉菌共可分为12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烬灰类群,每一类群在不同供试土样中的分离率也不同,白孢类群的分离率最高.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与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氮的含量与放线菌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总盐的含量与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之间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速效磷对GA培养基上放线菌的数量及放线菌的种类分布影响最大,有机质对GA培养基上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氯氟氰菊酯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红霞  秦粉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75-3076,3083
通过对氯氟氰菊酯污染的模拟实验,探讨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氟氰菊酯处理浓度的提高,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土壤动物的数量变化主要是优势类群弹尾类和蜱螨类的数量消长;而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3.
硝化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包括氨氧化作用和亚硝酸盐氧化作用,通过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将N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NO3-形态。利用开顶式臭氧气室(OTCs,open-top chambers)试验平台,通过大田模拟熏气试验,结合Real-timePCR探讨大气O3浓度升高对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及硝化细菌(NOB)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OB、AOA和NOB对O3胁迫的反应不一样,AOB基因拷贝数基本上随着O3浓度的升高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AOA和NOB基因拷贝数随O3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冬小麦拔节期,当O3浓度为40、80、120nmol·mol-1时,20~40cm土层的AOB基因拷贝数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9.8%、51.2%和59.4%。AOB和NOB基因拷贝数灌浆期多于收获期,0~10cm土层多于10~20cm。AOA基因拷贝数随季节的变化不大。O3胁迫可通过影响AOB、AOA和NOB的数量和活性来影响土壤的硝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的氮素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4.
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红松本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5年生红松芽经分离培养获得芽栖真菌17个属(种):25年生红松芽经分离培养获得芽栖真菌32属37种、其中冠层上部31种(属)、冠中层14种,冠下属14种,通过对红松芽栖真菌的组成研究证明,在解剖学上作为两种不同器官的芽鳞与芽体上真菌组成与数量有明显差异,即芽鳞上多于芽体上,组织外层多于组织内层,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的种群数量随机树龄的增加而增加,随芽生长部位高度的降低而降低,而且在群落种群组成上也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吉坤  曹旭  于丽萍  李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22-2923,2947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29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百菌清)灌根处理黄瓜根际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后,使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第10、20天显著增加,第30、40天恢复至和对照一致;使根际真菌数量逐渐下降,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20~40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至第40天稍有回升,略高于10 d时的真菌数量。施用百菌清处理后,在第10、20天,根际细菌数量极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放线菌数量也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极显著低于生防菌处理组,至第30、40天恢复到和对照一致;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是先降低后升高,但极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可促进黄瓜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抑制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选用4种培养基进行涂布平板分离塔里木盆地北缘土壤放线菌样,所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为6个属,链霉菌是优势菌(占51.2;~100;).在几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耕作土壤中放线菌分布最丰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放线菌分布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总盐含量的影响,随总盐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总盐含量与放线菌数量和种类之间呈负相关,结合回归分析得出,在土壤总盐中,Mg2+和Cl-1含量是影响放线菌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土壤放线菌而言,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氮含量对其分布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杭 《宁夏农林科技》2013,(11):44-45,86
采用稀释平板法,以瓜类为前茬设计了甜瓜—梅豆、甜瓜—玉米、甜瓜—大豆、甜瓜—韭菜、甜瓜—紫薯、西瓜—番茄、西瓜—紫薯7种轮作模式,研究其对设施瓜田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不同轮作模式尤以甜瓜—大豆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为西瓜—番茄处理,从微生态角度看是最佳的轮作组合.  相似文献   

18.
缓/控释肥料研制和应用已成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具有代表性的缓释肥料包膜材料纳米-亚微米级水溶性聚合物,即纳米级聚乙烯醇混聚物(CF2)、纳米-亚微米级高岭土-聚酯混聚物(N-KL)、纳米-亚微米级腐植酸混聚物(N-FZ)、纳米-亚微米级丙烯酸酯类混聚物(N-BX)、纳米-亚微米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混聚物(N-PS),在降解释放过程中对土壤主要微生物、主要功能群以及具有代表性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溶物聚合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不同,与CK相比,5种水溶性聚合材料处理后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种群数量分别增加1.08~2.34倍、0.37~0.96倍、0.3~2.17倍、0.52~1.15倍、0.03~2.45倍,其中腐植酸混聚物处理增加量最大;对真菌、固氮菌种群数量影响不大;对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有减少的趋势。5种水溶性聚合材料处理对土壤动物的线虫动物门、蜱螨目个体数分别增加15.16%~52.98%、12.33%~200%,其中腐植酸混聚物处理增加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轮作条件下6种不同农业措施处理的玉米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种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玉米土壤中细菌与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免耕有利于玉米田细菌数量增加,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维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深松和常规耕翻对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也有较好的效果;随生育期的推进,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呈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省孝感市的黄棕壤B层土壤为装柱材料,在干湿交替(pH=5)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08 mol/L)FeSO_4和MnCl_2的铁、锰混合溶液,淋溶土柱60次,分析土壤中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锰氧化物的淋溶淀积规律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与解吸特点。结果表明:当淋溶液的铁浓度分别为0.04和0.08 mol/L时,淋溶液中锰浓度增加,土壤中的锰含量呈增加趋势,铁含量无明显变化;淋溶后土壤中游离和非晶质铁氧化物的淀积量均高于锰氧化物的淀积量,同一处理土柱上层(0~10 cm)的铁、锰淀积量基本上大于下层(20~30cm);淋溶60次后,土壤样品对Pb~(2+)的吸附量随平衡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上层的最大吸附量为167 mmol/kg,下层的最大吸附量为195 mmol/kg;淋溶后黄棕壤对Pb~(2+)的吸附量随土壤中锰淀积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Pb~(2+)的解吸量却呈相反的趋势;Pb~(2+)的解吸量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