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发生较多的硬化病有所谓黄僵病、绿僵病及白僵病。绿僵病和黄僵病可寄生在200多种昆虫上。野外昆虫发生硬化病和家蚕硬化病的发生有关系。另一方面,家蚕硬化病发病率和气象条件有某种相关。福岛县伊达郡五月下旬降雨日数(或降雨量)与春蚕硬化病的发病率有  相似文献   

2.
海宁市家蚕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家蚕饲养技术经验,但是部分农户在家蚕饲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养蚕成绩。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家蚕饲养常见问题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常见问题1.1遗失蚕多目前1张蚕种卵量为28000粒±500粒,但常有农户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不到位,发生较多遗失蚕而影响了产量。遗失蚕大多发生在小蚕期一二龄,主要是,一二龄蚕叶质过老,桑叶含水率偏低,小蚕口器嫩,蚕儿吃不到适熟桑叶,容易引起伏照蚕增加;春蚕期或晚秋蚕期的一二龄,如果饲育温度偏低,蚕不活泼,伏在骸子里偷吃残桑,也增加了遗失蚕;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也是近年来遗失蚕增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4年春蚕期,在我县蚕桑主产镇通元镇大面积发生了血液型脓病。该镇14个行政村4459户饲养的7490张蚕种除少部分零星发病外,其余均出现了10%以上的发病率。在该病发生最严重的长山河村6组中,29户农户共饲养的73张蚕种,该病发病率最高达80%,并有农户颗粒无收。据统计,该镇当年春蚕平均产量42.81 kg,较其余7个镇(街道)平均51.07 kg低8.26 kg,减幅16.17%,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相似文献   

4.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少数农户颗粒无收。通过调查,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 440张,其中一秋蚕15 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 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  相似文献   

5.
浅析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面上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440张,其中一秋蚕15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秋蚕在三眠起开始发生黑尾病,在四眠眠中和5龄的第2、3天发病加重,最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0%。二秋蚕在二眠眠中开始发生僵病,全县重点镇面上发病率达80%。通过调查分析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僵病的蔓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僵病…  相似文献   

6.
谈谈桑蚕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8,35(1):28-29
在我区桑蚕生产中,僵病常有发生,危害也是相当严重。70年代,在浦北县的泉水、张黄等乡村养蚕农户曾发生较多的桑蚕僵病,发病率相当高,有的养蚕农户甚至整批蚕茧都颗粒无收。80年代,桂林地区蚕种场自养原蚕或饲养普通种也曾经常有僵病发生,有时整批蚕饲养失败。  相似文献   

7.
汤勤  俞蓉 《广西蚕业》2004,41(3):47-48
目前,农村普遍发生的蚕病,主要有病毒病、真菌病等传染性蚕病,其中僵病、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最大,其次是空头性软化病。春蚕期发病较轻,以白僵病、血液型脓病为主,中晚秋大蚕发病普遍,为害较重。病毒病大多在5龄第3~5天大批发病,僵病3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二龄期起,就有曲霉病发生,三、四龄期,全县有40%的蚕户饲养的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黑尾为主的真菌病。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的危害,减轻因家蚕僵病发生造成的损失,我县针对发病原因,及时采取防治对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扩散蔓涎,而且连续几年晚秋蚕茧产量取得了全市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 家蚕白僵病是养蚕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在每季蚕期均有发生。为了加强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提高养蚕经济效益。86年夏秋蚕期我们采用多菌灵对家蚕白僵病进行了防治试验。供试药品为25%多菌灵可湿性杀菌剂(江苏镇江农药厂生产)。夏蚕期供试蚕品种为苏_3·秋_3×苏_4,中秋蚕期为75新×7532。白僵菌种收贮自上期蚕五龄后期发病的白僵蚕,装在玻璃容器内,放在室内阴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二龄期起,就有曲霉病发生,三、四龄期,全县有40%的蚕户饲养的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黑尾为主的真菌病。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的危害,减轻因家蚕僵病发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病毒病已成为农村家蚕饲养过程中主要的蚕病,春秋季都有发生,尤其是秋季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蚕茧减产、蚕农减收。据对我县2005年晚秋蚕、2006年春蚕的养蚕情况、实绩调查,病毒病以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为主,高发病农户占总养蚕农户的6%~15%,蚕茧张单产为24~31kg,低于  相似文献   

12.
1980—1983年,浙江省的主要蚕区发生严重僵病。在流行地区,发现两种在我国未见文字报道过的家蚕病原真菌:一是玫烟色拟青霉;一是蜡蚧头孢霉。它们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85%以上。通过试验测定,这两种病原真菌对二龄起蚕的LC_(?)分别是5.07x10~6/ml和2.55×10~6/ml。传染途径都是以分生孢子接触传染。被感染的蚕和蛹体表面呈现出明显病斑,尸体僵化,气生菌丝细密,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根据尸体气生菌丝与分生孢子的色泽,分别暂称为家蚕玫烟僵病和家蚕绢白僵病。在防治上,同于其它家蚕真菌病。  相似文献   

13.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如东县蚕桑生产及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东县农户饲养的蚕种平均实用孵化率为97.18%,每667m2桑园平均年饲养蚕种3.68盒,盒种平均产茧43.37kg,每667m。桑园平均产茧159.60kg;在饲养过程中蚕病累计损失率为5.014%,其中病毒病占0.447%、细菌病占0.222%、真菌病占0.446%、蝇蛆病占0.064%、农药中毒占1.371%、上蔟不结茧发生率占2.464%,上蔟不结茧已成为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威胁。在养蚕过程中,主动淘汰弱小蚕的比例为0.295%;遗失蚕率为7.379%,其中春蚕6.729%、续春蚕5.046%、中秋蚕7.857%、晚秋蚕10.566%;平均结茧率为87.312%,其中春蚕91.85%、续春蚕92.00%、中秋蚕82.70%、晚秋蚕81.16%。  相似文献   

14.
蚕病是影响蚕茧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养蚕生产上,家蚕血液型脓病(BmNPV病)、家蚕中肠型脓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是主要的传染性蚕病。为了防治家蚕传染性蚕病,将丙氧鸟苷、泊沙康唑、金雀异黄酮、尿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药物(简称NBBJ),进行了复方药物NBBJ对BmNPV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生长发育及死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食复方药物NBBJ的家蚕(药物组),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NPV悬浮液时,BmN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21.67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113.80%、43.06%;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CPV悬浮液时,BmC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34.00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335.32%、87.09%;在5龄起蚕体喷分生孢子浓度为10~(10)个/m L的白僵菌液时,家蚕白僵病发病率降低61.70个百分点,产茧量提高299.77%。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与对照相比,5龄经过基本一致,收茧量高5.42%,全茧量高5.42%,茧层量高5.50%,茧层率差别不大,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均提高10.21%,死笼率降低3.31个百分点。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可以明显起到抑制蚕病发生,降低死笼率,提高产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家蚕饲养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养蚕户在五龄期蚕室蚕具充足,桑叶充裕,饲养管理水平及劳力亦基本相仿,都未发生蚕病或很少发病,而蚕茧产量(张产)却相差4~5 kg,经调查分析,这与四龄眠蚕体重大小关系极为密切,为此笔者于2003年春蚕及中秋蚕开展试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我县在秋蚕期和晚秋蚕期,常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或较强降雨,空气湿度大,为僵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桑螟、桑尺蠖、野蚕等野外昆虫危害桑树的高峰期,这些害虫在感染僵病后可通过其污染的桑叶,传染给家蚕,导致家蚕发生僵病。我县家蚕发生的僵病有白僵病、赤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几种,以白僵病为主,约占全部僵病的95%左右。白僵病发生将造成蚕量减产,最终影响蚕农收入,所以应搞好白僵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浅谈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台市许河镇在2000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僵病发生率达80%,损失达2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现把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家蚕发生僵病较为严重时,采用防僵灵Ⅱ号(402抗菌素)水溶液熏蒸,发现在不同熏蒸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剂量时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防僵灵Ⅱ号防治家蚕僵病时,100倍水溶液每立方米20ml熏蒸30min可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类蚕病。近年来,我镇秋蚕期僵病发生流行,为此对每年秋蚕期发病比较严重的几户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在僵病发生流行情况下,选用不同药剂进行应用试验,经初步调查发现,使用不同药剂对防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近年来多批次高效养蚕模式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推广华康2号的基础上,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从2021年开始,引进华康3号在碧海、阴底2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村饲养试验,结果显示:华康3号与华康2号一样均表现为孵化齐、就眠快、眠起齐、蚁蚕活泼、食桑快、发育整齐、迟眠蚕和弱小蚕少,5龄起蚕后均表现出食桑旺、转青快、强健好养等特点;华康3号与华康2号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能力强,均未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但大蚕期和蔟中均发生细菌性病害,同一农户、相同饲养条件下,华康3号细菌性病害发病率均低于华康2号;华康3号的茧层率比华康2号高0.10个百分点,4龄起蚕结茧率比华康2号高0.82个百分点,盒种产茧量比华康2号高17.18%,盒种产值比华康2号增收413元。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华康2号的品种特性和2019年以来开始进行的家蚕多批次饲养技术试验结果,提出了在春蚕期(第1、2批次)、晚秋蚕期(第6批)饲养华康3号,在夏、秋蚕期(第3、4、5批次)饲养华康2号的养蚕布局,助力毕节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