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鸡副粘病毒病防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不引起感染发病。但王永坤(江苏)和辛朝安(广东)已发现鹅副粘病毒病。鹅副粘病毒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1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 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以来,在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曾发生过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是在从1926年至60年代初期的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第二次大流行则从60年代末,从中东开始,至…  相似文献   

2.
鸡副粘病毒病防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不引起感染发病。但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已被江苏省的王永坤和广东省的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出 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   一 .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   自 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七十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 1926年至六十年代初期,在 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一.禽副粘病毒Ⅰ型的流行发生历史  新城疫病毒是属于副粘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唯一成员。根据其毒力的大小,可表现出从亚临床感染到高度致死率的不同程度的病情。新城疫的分布受到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感染率有很大的不同,在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地方性流行为特征,而欧洲大多数国家曾被认为非疫区。  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七十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1926年至六十年代初期,在…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城疫流行新特点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禽副粘病毒 型的流行发生历史新城疫病毒是属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病毒属、禽副粘病毒 型 ( APMV— 1 )惟一成员。根据其毒力的大小 ,可表现出从亚临床感染到高度致死率的不同程度的病情。新城疫的分布受到控制措施有效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感染率有很大的不同 ,在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地方性流行为特征 ,而欧洲大多数国家曾被认为非疫区。自 1 92 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 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 1 92 6年至 60年代初期 ,在 3…  相似文献   

5.
《山东饲料》2004,(8):23-23
鹅新城疫的病原体一鹅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它包括9个血清型,其中Ⅰ型禽副粘病毒是禽类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由其原型病毒-新城疫病莓(NDV)所引起的鸡新城疫几乎在世界上所有养禽国家都有发生。近几年来,由NDV引起的鹅的临床感染在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有逐渐形成流行的趋势,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辛朝安等1997年首次发表“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初报”以来,该种感染先后被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鹅副粘病毒病”及“鹅类新城疫”等。  相似文献   

6.
禽副粘病毒Ⅰ型,许多资料都记载不侵害鹅。鹅副粘病毒病最早于 1997年被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大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 1998年王永坤教授等又分离鉴定新城疫病毒 F基因Ⅶ型。这两种新的禽副粘病毒病的出现,给我国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王永坤教授等人几个月的研究和探讨,终于取得成功,明确了其病原、病毒分类地位、病毒特性以及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并成功研制生物制剂在全国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扑灭了疫病的流行发展。   本期特连载王永坤教授等人两篇论著,希望借此让行业同仁和广大读者对禽副粘病毒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控制本病的发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鹅的新城疫前几年被称为“鹅副粘病毒病”,因为病毒分类上没有“鹅副粘病毒”,而禽副粘病毒有PMV-1~9共9个不同的血清型,故建议不再使用“鹅副粘病毒病”这一名称,而统一用鹅ND来表示。  相似文献   

8.
鹅的新城疫前几年被称为“鹅副粘病毒病”,因为病毒分类上没有“鹅副粘病毒”,而禽副粘病毒有PMV-1~9共9个不同的血清型,故建议不再使用“鹅副粘病毒病”这一名称,而统一用鹅ND来表示。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有人称鹅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鹅副粘病毒引起(禽鸟类共患病)各种年龄鹅只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鹅副粘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鹅的新城疫,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鹅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病又叫“鹅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痛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广东和江苏。而后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钱晨  顾艳  陈清 《中国家禽》2012,34(18):53+55
鹅副黏病毒病自1997年流行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已传播到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不但南方和中部多个省、市有此病的发生,东北和西北许多鹅群也暴发流行,该病已成为养鹅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之一,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由于鹅副黏病毒和鸡新疫病毒均属于禽副黏病毒Ⅰ型,被认为是鹅的新城疫,部分地区养殖户采用鸡新城疫Ⅰ系活苗和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效果不太理想,用新城疫Ⅰ系活苗免疫鹅群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发病和死亡.本研究在成功研制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YG97株)的基础上,进行了鹅副黏病毒病灭活疫苗(YG97株)与新城疫灭活苗(La Sota株)免疫保护效果的交叉比较试验,旨在为临床上该病的免疫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笔者在江苏省发现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鹅副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为禽副黏病毒Ⅰ型,根据国际上规定三项判定新城疫毒力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加以评价,鹅副黏病毒分离株对鸡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似的毒力,属于新城疫强毒力毒株。用鹅胚和雏鹅参照鸡的标准,即最小致死量致死12日龄鹅胚平均死亡时间、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和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等加以评价,鹅副黏病毒分离株对鹅均具有与新城疫病…  相似文献   

18.
鸡新城疫(ND)又称亚洲鸡瘟,是由副粘科鸡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于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同年英国的新城(Newcastle)也发生了本病。经Doyle(1927)研究证明,它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疾病,并根据发现的地名,称为新城疫。以后本病传播到亚洲各地,现在几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有本病流行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养鹅的主要国家,近几年养鹅业呈现快速发展。同时,鹅疫病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已经弄清目前危害鹅群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除小鹅瘟外,还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腺病毒)、鹅(禽)流感、鹅类新城疫病等。鹅类新城疫病又称鹅副粘病毒病,是自1997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鹅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和新城疫病毒同属于副粘病毒科。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但我国学者王永坤和辛朝安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他们分别在江苏和广东等地的病例中分离到了对鹅具有强致病力的副粘病毒.随后,在上海、安徽、吉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地也陆续报道发生鹅副粘病毒病。2009年4月初,重庆万州地区某养鹅场1000只38日龄伊犁鹅开始发病,每天死亡20多只,用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诊断怀疑为鹅副粘病毒病。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鹅的副粘病毒病又叫“鹅的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I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华南地区,而后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1],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