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的优化方法对制粒机的制粒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木粉含水率、喂料辊转速、环模转速等因素对制粒生产率的影响。针对木粉原料,得到制粒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粉料含水率12%、环模转速458r/min、喂料辊转速78r/min。  相似文献   

2.
环模成型机是生物质燃料的主要加工设备,由于环模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因此对其进行应力及疲劳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流固耦合分析法对以沙柳细枝颗粒为生产原料的环模成型机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简化压辊与环模模型,在保证结果精度的前提下缩短了仿真分析所需要的时间,采用的湍流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物料在成型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将流体域和固体域的结果进行耦合分析,得到了压辊和环模部件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0.608和0.600 mm,最大应力分别为30.50和90.05 MPa,均发生在压辊与环模的最小间隙处。分析得出压辊与环模的疲劳寿命云图,结果显示,在生物质成型过程中,环模在靠近模孔位置处由于应力集中更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其最小寿命为3.12×10~6次。最后通过与传统应力分析方法得到的环模疲劳寿命结果进行比较,运用流固耦合分析法得到的环模疲劳寿命分析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磨损和疲劳情况,验证了运用流固耦合对环模压辊进行应力分析以及疲劳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为环模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能源的紧张,可再生的生物质颗粒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木质颗粒成型机重要零件的环模对成型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环模在工作过程中受力复杂多变,常规的环模的设计都是依据经验.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环模工作过程中的受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确定了环模内表面的压力分布以及制粒孔内表面的压力分布,研究结果为环模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稻壳作为生产原料,利用环模成型设备制备生物质能源颗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不同原料粒度、含水率和环模压缩比对稻壳颗粒的成型率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粒度对颗粒成品的成型率和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原料含水率和环模压缩比对成型率和密度影响显著。同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出稻壳生物质能源颗粒的最优化生产工艺为:原料含水率12%、环模压缩比1:5.5、原料粒度≤7 mm。  相似文献   

5.
SZLH420型环模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及其配套设备在设计过程中,以压辊环模系统为设计中心,对材料选择和压制过程设计都有自身的创新之处,使得颗粒的生产效率有效的提高;压辊环模系统的设计除了采用基本的机械设计原则外,还借鉴同类产品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6.
影响玉米秸秆颗粒状燃料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碎料为原料,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原料粒径的情况下,使用环模压缩制成玉米秸秆颗粒状燃料,分别测定压缩密度和耐久性,通过方差分析得知,在工业化生产中原料含水率是影响颗粒燃料的重要因素,而原料的粒径则是非显著性因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创新理念设计制造出GSR800型固化生物质燃料成型机。该机结构设计合理,能耗低,使用寿命长,更新维修简便,生产的固化生物质燃料质量优异。在借鉴传统环模结构的基础上,该机采用了行星轮系结构、迷宫结构等创新性设计,其与国内外同类机型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颗粒燃料制造技术的开发现状及生物质颗粒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采用环模压缩技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并对开发生物质颗粒燃料制造的技术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开发生物质颗粒燃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成型颗粒圆周表面形貌是生物质成型机核心部件——成型模孔与成型颗粒间建立接触力学分形模型,并预测成型模孔摩擦磨损的关键。选用成型模孔直径规格为6、8 mm的环模成型机压缩而成的生物质成型颗粒(3种材料颗粒度1~3 mm、含水率11%)为试验样本,利用粗糙仪采集其圆周表面粗糙形貌数据,测量其直径、密度和硬度,分析其关联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其圆周表面粗糙形貌,结果表明:生物质环模成型机的成型模孔在与成型颗粒接触过程中,产生摩擦磨损,导致成型模孔直径d0增大,压缩后成型颗粒直径d也随之增大;成型颗粒密度ρ和硬度HD随其直径d的增大而下降,成型颗粒算术平均粗糙度Ra值则随直径d的增大而上升;圆周表面粗糙度中心轮廓的最大材料率Mr2值,随成型颗粒直径d的增大总体保持在80%~90%之间。  相似文献   

10.
林业剩余物颗粒燃料成型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环模孔长径比、林业剩余物的粒度、含水率和进料转速对颗粒燃料成型的影响,并找出了杉木、松木、樟木、杂灌、锯末、竹屑6种林业剩余物的颗粒燃料较佳成型工艺条件.检测结果显示,生产的林业剩余物颗粒燃料的密度在1.1 g/cm3以上,以杉木和松木为原料的颗粒燃料的热值最高,超过17 800 kJ/kg.  相似文献   

11.
不同俄罗斯杨树新品种扦插苗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引进的俄罗斯杨树新品种高加索白杨、N12、N2、N21和SL -1为参试品种,对其硬枝扦插苗生根、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硬枝扦插生根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SL -1品种的硬枝扦插苗生根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指标均优,其中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5项指标优于对照小黑杨品种,其硬枝扦插生根率、生长量和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数据,分析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林分年龄、林分密度、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等8个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与草本层生物量相关性最大,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年均温、年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林分密度、草本生物量可解释枯枝落叶现存量变化的90.6%。  相似文献   

13.
以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小叶芹为研究对象,调查各器官生物量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过程中,小叶芹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趋势,各器官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时间并不一致,总生物量与茎叶生物量为6月初,最大值分别为0.9 g和0.69 g;新根为6月末,最大值为0.2 g;老根为8月中旬,最大值为0.19 g。8月中旬以后,小叶芹各器官生物量迅速减少,植株进入衰败期。总生物量与茎叶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根生物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小叶芹在生长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小叶芹总生物量随茎叶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5种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标准木平均生物量为44.32~94.92 kg,单株材积为0.083~0.161 m3。无论0~20 cm土层,还是20~40 cm土层,pH值和放线菌含量都和林木的材积、生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容重、水分含量与林木材积、生物量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保证林地土壤充足的水分和定期翻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下层土壤中的过氧化酶、脲酶活性和湿地松的材积、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蔗糖酶活性却与湿地松针叶生物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氮、磷、钾养分含量与湿地松材积、生物量、树干、树枝相关性不显著,全磷含量与针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速效磷与针叶生物量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的深层次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变化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以后,由于林下空间环境因子的变化,植被生物量大量增加,为对照区的3.25倍其中灌木生物量增加273.5%,由对照区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79.78%,提高到91.75%.且灌木种类增多,并尤以层外植物较多.其生物量占灌木生物量的50.25%;草本生物量增加32.49%;林下死地被物生物量达9100kg/hm2,比对照区增加92.80%。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标准化主轴估计分析了10余年生油松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的当年生小枝的异速生长规律,包括当年生小枝的节间生物量-节间长度、节间生物量-针叶生物量、节间截面积-节间生物量、节间截面积-针叶生物量两两相关关系,进而剖析了油松当年生小枝的生物量分配方式、传输模式和形态结构关系,并通过独立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均非常显著,观测值和预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节间截面积和针叶生物量外均大于0.85,说明上述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的SMA斜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级别的枝的异速生长关系是相同的;小枝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权度关系明显小于1;叶生物量和小枝截面积的权度关系接近于1,说明二者为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中国近20年来有关杨树生物量产量、生物量增长模型、生物量测定、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以及杨树碳储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提高杨树生物量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sixth and seventh national forestry inventory data of the six provinces,including Guangdong,Jiangxi,Guizhou,Shaanxi,Jilin and Beijing,the three methods(IPCC,continuous function for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and weighted biomass regression model) were selected to estimate wood biomass in this paper.The estimation of th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rom calculating process,method characters,repeatability and verifiability to stability of growth rate of biomass between two periods.The results showed the total biomass estimated by IPCC method with variable BEF2 was large,the total biomass estimated by IPCC method with constant BEF2 was small and the total biomasses estimated by continuous function for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and weighted biomass regression model were middle.Th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derived from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was most stable in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Based on the seventh national forestry inventory data, th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s of various kinds of tree species derived from IPCC and the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s derived from continuous function method.The growth rate of biomass between two periods was the same regular pattern as the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南省第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分别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经比较模型的适用范围,最终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值作为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中、幼林生物量占整个杨树人工林生物量总量的80.47%,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在各龄组中分布不均衡;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生物量总体质量不高,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通过加强杨树人工林的抚育管理措施,对提升整个区域的杨树生物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云杉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云杉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进行研建。建立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冠、干材、干皮、树枝、树叶独立模型与材积相容模型,采用分级联合控制和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和所有分量相容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根茎比模型对云杉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建立的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干材生物量二元模型预估精度均达95%以上,干皮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达94%以上,树冠、树叶、树枝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8%以上;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云杉生物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