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为了确保美系短角牛选育及推广利用工作顺利进行。[方法]对云南省种羊场扩繁选育的全日制放牧条件下短角牛进行体重、体尺测定。采用牛体重、体尺测定的常规方法,分别测定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成年等不同发育阶段公母牛的体重和体尺。[结果]短角牛种公牛有两个增重高峰,分别是从初生到6月龄和从36月龄到成年;而短角牛母牛的增重从初生到12月龄增重为最快,以后的增重速度变慢。成年公牛体重821.56±62.67kg,体高143.44±5.00cm,体斜长172.89±7.85cm,胸围207.50±7.98cm;母牛分别为543.14±45.20kg,135.34±4.56cm,160.59±7.90cm和187.96±7.20cm。[结论]美系短角牛在云南省种羊场生长发育良好,具备了一定的供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利用务川黑牛,试验选用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对务川黑牛进行杂交改良,测量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杂交一代牛的体尺和体重;屠宰24月龄杂交一代公牛,测量屠宰指标,比较不同杂交组合效果。结果:杂交一代牛的体长、体高、腰高、胸围、管围、体重在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均显著高于同期的纯种务川黑牛(P<0.05);日增重在0~6月龄比同期纯种务川黑牛高,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比纯种务川黑牛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对务川黑牛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均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把夏南杂交的正回交后代、反回交后代及南阳牛的体重、体尺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初生、6、12、18及24月龄,正、反回交后代公、母牛平均体重均高于同龄同性别南阳牛,差异均极显著,正回交公牛与反回交公牛相比,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6、12、18月龄反回交公牛平均体重明显高于正回交公牛,差异均极显著,24月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正回交母牛与反回交母牛相比,反回交母牛平均初生体重高于正回交母,两者差异显著,但6、12、18及24月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美系短角肉种牛的选育及生产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云南省种羊场饲养的从美国引进的短角肉种牛,4年的生长与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初生重40 kg,6月龄断奶重237 kg,12月龄重311 kg,18月龄重439 kg;成年公牛761 kg,母牛556 kg;繁殖成活率68.6%。与云南主要地方黄牛品种比,其繁殖性能和体重均优,短角牛的选育、推广应用效果较好,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奶牛公犊与秦川牛公犊增重效果.[方法]将20头荷斯坦公犊牛与20头秦川牛公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饲养试验,日粮组成和饲喂方法相同,青贮饲料和干草自由采食.[结果]奶牛公犊比秦川牛公犊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奶牛公牛的初生重、6月龄平均体重、12月龄平均体重、18月龄平均体重、24月龄平均体重比秦川牛公牛高.[结论]饲养奶牛公犊比饲养秦川牛公犊的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别山牛的遗传发育特性,探讨其杂交利用效果。[方法]对大别山牛24头(公牛10头,母牛1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随机选择3头大别山牛阉牛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肉质营养成分测定和风味物质检测。[结果]大别山牛公母牛在0-6月龄、12-24月龄时是体重增长高峰期,大别山牛肉肉质细嫩、风味浓郁,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39.65±2.32)%。[结论]大别山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发育特性,亟需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且杂交改良可能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本地西杂牛与德系西门塔尔牛杂交的F_1代、F_2代公牛生长规律,选择健康的本地西杂母牛100头,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对其及F_1代进行人工授精,测定F_1代、F_2代公牛从初生到24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在0~6月龄阶段,F_2代公牛的生长速度快于F_1代公牛;在6~24月龄阶段,F_1代、F_2代公牛体重、体尺指标基本相同,但与西门塔尔公牛相比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较大的生长潜力。试验表明,F_1代、F_2代公牛均能够适应河北省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如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将会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云南省自1974年、1997年和2003年先后从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引进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对云南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较好。[方法]对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6月龄、12月龄、24月龄、48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引进的种公牛对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适应性良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安×云杂交一代牛犊牛初生重平均为21.21kg,6月龄体重平均为134.34kg,12月龄体重平均为187.18kg,24月龄体重平均为268.45kg,48月龄体重平均为324.92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50.32%,57.45%,49.33%,38.89%和37.27%。[结论]杂交后代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早熟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育成母牛生长发育性状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培育北大荒乳肉兼用牛品种,开展选育提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各批次测定体重校正到统一月龄,测定了其初生、4月龄(断奶)、12月龄及18月龄4个阶段的体重、体尺,并对各阶段表型值比较分析。[结果]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母牛平均日增重、胸围和体斜长性状,在初生至4月龄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最快;从4月龄断奶至18月龄,与纯种德国弗莱维赫种公牛与澳系(澳大利亚)西门塔尔母牛杂交后代相比,在体重和体尺上有一定差异。[结论]需要不断地改良,以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对北沙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北沙牛、北沙牛与安格斯杂交一代(北安F1)、北沙牛与西门塔尔牛杂交一代(北西F1)共45头母牛进行了体重及体尺指标测定。[结果]北安F1牛、北西F1牛初生重比北沙牛高,其中北西F1牛与北沙牛差异显著(P0.05)。在本地传统饲养管理条件下,北安F1牛、北西F1牛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都高于同龄北沙牛。从初生到6月龄、6~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各年龄段杂交母牛日增重都高于同年龄的北沙牛。从体尺变化看,北安F1牛和北西F1牛各阶段主要体尺相对增长较快,出生后随月龄的增大而增高。到12月龄后,北安F1牛体高与同龄北沙牛相差不大,北西F1牛体高高于北沙牛,但北安F1和北西F1与产肉性能有关的体长、胸围等项体尺均比北沙牛增长幅度大。[结论]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杂交,其后代在体尺、体重、日增重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夏南自群繁育牛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后代表现,本试验将含夏洛来牛血37.5%的自群繁育公牛与南阳牛杂交,进行推广应用前的中试,并将其杂交后代与南阳牛的体尺、体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各个年龄段的公、母牛与南阳牛相比,体重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河西地区肉牛养殖场提供青年牛培育、饲养管理、选种选配及规模性生产科学依据,对近年来引进的弗莱维赫牛与河西地区西门塔尔牛杂交类群(统称弗西杂交类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富进养殖场2010年以来的127头(包括53头公牛,74头母牛)弗西杂交类群新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初生、3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5月龄、18月龄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同时,分析了弗西杂交类群18月龄体尺与体重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18月龄体重估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犊牛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在0~6月龄最大,12月龄之后生长相对缓慢;18月龄各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析获得4个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度决定系数(R~2):0.814、0.655、0.745、0.814,说明拟合度较好。体重估测最优模型为:y=-880.088+2.140 x_2+3.203 x_3+19.003 x_4。结论:利用弗莱维赫牛对河西地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改良,其后代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性能,表现为体重增加明显、骨骼健壮、抗病力强、耐粗饲,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科尔沁牛母牛体尺指标及体重间的相关关系,探讨科尔沁牛母牛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初生母犊、6月龄母犊和12月龄母牛体尺与体重测定数据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并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各项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为主补饲为辅饲养条件下初生母犊、6月龄母犊和12月龄母牛体重分别为37.2、157.3、192.1 kg;初生犊的胸围与体长、管围存在显著相关性;6月龄犊牛的胸围与体高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与体重存在显著相关性;0~12月龄母牛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生长发育的最适数学模型均为3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度在0.981 4~0.995 8之间,并且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胸围可作为早期选择的可靠依据;3次多项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放牧犊牛各月龄的体重及体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南阳牛是我国的五大黄牛之一,分析基础母牛群的生长和繁殖规律,对于未来南阳牛的选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111头南阳牛基础母牛的体重、体尺和繁殖数据,[结果]表明:南阳牛基础母牛体重生长曲线模型为Y=553.911*(1-0.943*~(e-0.044*m)),且初生重和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的体重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南阳牛的平均孕期为285.385d,不受胎次的影响(P0.05)。但是,胎次对犊牛的初生重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第2、第3和第4胎的犊牛平均初生重为35.216kg,显著高于第1、第5、第6和第7胎的犊牛平均初生重32.066kg(P0.05)。[结论]在南阳牛未来的选种过程中要注意初生重和胎次的影响因素,尽量留种第2、3、4胎的个体,以提升南阳牛犊牛初生重以及成年体重。  相似文献   

16.
用澳洲矮牛公牛与枣北黄牛母牛杂交,杂交F1代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重均较澳洲矮牛有所增加,尤其是3月龄体重较澳洲矮牛增加了113.73%.杂交F1代初生、3月龄和6月龄体尺都较澳洲矮牛大,预示其机体更多的肌肉附着量,是作为商品肉牛生产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检验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云南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方法]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肉牛纯繁场分别利用XM♂×本地西门塔尔高代杂交黄牛♀(Ⅰ组);XM♀×AG♂(Ⅱ组);AG♂×本地西门塔尔高代杂交黄牛♀(Ⅲ组).[结果]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Ⅱ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平均体重明显高于I组和Ⅲ组,工组结果明显高于Ⅲ组;6月龄、18月龄日增重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Ⅰ组12月龄、24月龄日增重明显高于和Ⅲ组,而Ⅱ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日增重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与安格斯种公牛杂交效果优势明显,而肉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效果又明显高于安格斯种公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弗莱维赫牛与巍山西本杂交牛的杂交效果,用弗莱维赫牛冻精对巍山西本杂交经产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并对弗西本杂交牛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弗西本杂交牛平均体重为:初生33.78kg,2月龄87.40kg,6月龄178.15kg,12月龄253.65kg,18月龄391.00kg;平均体高为:初生70.88cm,2月龄85.60cm,6月龄126.00cm,12月龄137.60cm,18月龄145.90cm;平均体斜长为:初生60.03cm,2月龄87.60cm,6月龄117.90cm,12月龄140.10cm,18月龄144.80cm;平均胸围为:初生74.25cm,2月龄107.75cm,6月龄147.15cm,12月龄154.60cm,18月龄161.75cm;平均腹围为:初生74.90cm,2月龄110.60cm,6月龄150.75cm,12月龄169.00cm,18月龄192.55cm。表明弗西本杂交牛前期生长缓慢、12月龄后生长较快,体型好,杂交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母牛同期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日增重变化规律相似,lOB龄平均日增重最大,17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小。蒙贝利亚母牛各阶段体高、体长与荷斯坦母牛无显著差异,14月龄体高可达127cm,达到配种体高。蒙贝利亚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7241kg,对照组荷斯坦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9589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较大,至24月龄体重接近荷斯坦公牛同期体重。12~24月龄,荷斯坦公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明显高于蒙贝利亚公牛,差异板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48kg,蒙贝利亚母牛初生重42kg,二者差异显著(P〈0.05)。蒙贝利亚公牛各阶段睾丸周径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公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雅江雪牛在标准化养殖下生产性能与传统饲养模式的差异。试验对比不同年龄段雅江雪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全混合日粮饲养和传统方式饲养后的生长发育差异。本试验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曲水牦牛经济杂交实验站选用42月龄、28月龄与18月龄育成的雅江雪牛公母牛,在舍饲条件下设定试验组及对照组测定其体重、体尺、增重数据,根据各数据变化调整混合日粮的饲喂量及营养搭配。结果表明,试验90 d内,42月龄雅江雪牛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变化|28月龄雅江雪牛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93 kg和0.79kg,比传统饲养雅江雪牛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高出106.67%和31.67%|18月龄雅江雪牛标准化养殖公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75 kg和0.83 kg,比传统养殖的公母牛平均日增重提高18.70%和245.83%。结论,18~28月龄雅江雪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全混合日粮标准化饲养能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为西藏自治区雅江雪牛的标准化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混合日粮|舍饲养殖|生长发育|日增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