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陇山林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密度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其中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共有物种减少,相似系数逐渐降低。【结论】密度对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为1717~1867株/hm2时,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Alatalo指数均达到最高,表明此密度是林下植被生长发育较为合适的密度,能够保障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林分密度对柏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的影响,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A ~ E:500、650、800、950、1 100株/hm2)60 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植被调查,综合分析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结果(1)研究区内共记录植物170种,隶属于68科136属。不同密度下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种多属阴性、耐阴性或适应性强的植物。(2)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基本在密度B达到最大,除D外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草本层D、H、H′则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B和D出现峰值,不同密度间各指数差异性显著。林分密度和郁闭度与灌木层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H 、H′、Jsw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密度A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均呈波动状不规则分布,其余密度下均呈单峰型分布。密度B群落内中、大乔木个体占比相对较多,不同大小个体数在群落中分布趋于合理,群落稳定性较好。结论650株/hm2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的相对最适林分密度,利于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并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植被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陵叶山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其内设置1.8 hm2(150 m×120 m)的大样地,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有33科、43属、52种植物。乔木层优势树种为麻栎,伴生树种有青冈栎等,落叶阔叶树林木株数、断面积占大样地林木株数和断面积的比例以及重要值之和均大于常绿阔叶树,该群落具备了北亚热带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乔木层林木直径(大于5 cm)分布呈偏左正态分布,表明该林分具有同龄林直径结构特点。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溲疏,亚优势种有青冈栎等;草本层优势植物种为半岛鳞毛蕨。分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生态优势度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灌木层有多种乔木层的幼苗和幼树,乔木层和灌木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量基本一致.在小、中、大密度林分下的优势种分别是豆科和蔷薇科、菊科、忍冬科.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只有草本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在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分下比较接近.林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不同,草本层的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但地下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四川省金堂县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500、650、800、950、1 100株/hm2)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进行植被调查,统计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共记录植物172种,隶属于78科137属。随着林分密度增大,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基本在密度650株/hm2达到最大,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多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650株/hm2和950株/hm2出现峰值。灌木、草本层生物量均在密度650株/hm2达到最大且均有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灌木层物种重要值与其各层生物量和草本层地上、全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草本层物种重要值与其地上、全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认为该地柏木人工林可在650株/hm2的密度下维持较高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利于其林下植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Patrick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不同林龄、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的红松人工纯林林下的高等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随红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呈抛物线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水平则呈现波动性。在低密度条件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草本层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却相对较高。阳坡的灌木层多样性水平较阴坡高,草本层则相反。在坡位水平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坡上部高、下部低的趋势,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坡下部高的特点。总体上看,红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飞播马尾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小比数对灌木及草本层多样性及盖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角尺度、混交度对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混交度对草本Patrick指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开敞度对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开敞度对灌木Patrick指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对灌木盖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各种空间结构指数对Pielou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林下植被多样性表现为林木随机分布的林分高于聚集分布的林分,混交林高于纯林,中等密度林分高于高密度林分,开敞度基本充足的林分高于开敞度严重不足的林分。(2)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空间密度,最小的是大小比数。因此,以调整林分密度为主,综合调整林木分布格局、树种结构及其开敞度,将有利于提高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油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对林分密度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调整林分密度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主要技术途径,对于特定地区某种森林类型,林下植被的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模式对指导森林经营技术指标的确定有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系列典型样方调查和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由高到低,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组成呈现一个由耐阴植物到喜光植物的变化;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草本和灌木的丰富度、Simpson和基于Simpson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增大趋势,Shannon-wiener、基于Shannon-wiener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呈先增后减趋势。[结论]对林分密度过大的天然次生林应该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将林分密度调控至一个适度的范围,以加快林分更新,增加物种多样性,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关帝山油松天然次生林密度在850~1 000株·hm~(-2)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最适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研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是研究森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林分结构调整技术的基础,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和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记录不同林分密度标准地的每个小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名、个体数,计算各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较为贫乏,有灌木8种,草本22种;从不同角度分析草本与灌木物种丰富度对林分密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得到的结果不同,从物种丰富度变化幅度上看灌木植物对林分密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而从物种丰富度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来看,草本植物更为敏感;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持续增大的响应表现为非单一变化趋势的规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林下植被种类先增多后减少,而均匀度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五台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植被能在1 072~1 216株/hm2密度范围保持较高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