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杉木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为杉木无性系良种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131个杉木无性系每木调查数据中随机选择56个无性系样本,以其5,10,15,20和30年生时测算的胸径、树高、材积数据为依据,进行各性状的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分析各无...  相似文献   

2.
杉木无性系生长和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广西杉木栽培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个杉木无性系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形态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无性系重复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方法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并估算遗传增益.[结果]杉木的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材积、胸径和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06%、16.44%和12.41%.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差异极显著(P<0.01),管胞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且无性系重复力除管胞长宽比外均在0.5以上.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上呈负相关.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其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9.83%、7.58%、24.60%、-3.92%、4.65%、2.12%和1.26%.[结论]杉木无性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采用多性状综合指数选择法可以选出生长性状与木材品质兼优的杉木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4个杉木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杉木无性系平均树高为10.41m,平均胸径为12.65cm,平均材积为0.075 9m3,林分保存情况良好,且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对4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表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了表现最优的2号无性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0.75m、15.56cm和0.112 7m3;估算重复力,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63、0.572和0.667,说明该批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受较高的遗传力控制,遗传稳定性很好,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选择,选择的效果会比较好;本试验按25%的入选率来估算遗传增益,其中树高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8.5%,胸径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14.6%,材积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51.2%。  相似文献   

4.
杉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杉木良种选育和木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种类型(无性系苗、实生苗和萌芽苗)的杉木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为研究对象,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计算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进行排序,最后比较杉木3种类型林分生长性状、密度和木材材性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方差分析表明:杉木3种类型林分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相差较大(8.94%~70.53%),重复力均较高(91.98%~99.9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与材质存在着高强度的正相关,而生长性状与密度和材质性状之间存在着中等强度以上的负相关。布雷金多性状评定法发现,以生长性状或综合性状为评定指标时,无性系苗林分得分均排序第一,且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均增益最大。杉木各性状的变异明显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且无性苗林分的性状变异幅度更大,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林木生长与密度、材质性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通过性状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增益分析,发现无性系苗林分明显更为优秀,可作为高产优质的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林龄段桉树生长情况和遗传变化规律,筛选合适桂南地区速生优良的桉树无性系,为桉树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桂南地区23个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林龄段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进行研究,并估算无性系主要遗传参数。[结果]不同林龄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5.5年生时,单株材积犬于均值的无性系有9个,其中LL13-1单株材积最大,达到0.258 m~3;各生长性状重复力随着林龄增长变化幅度较小,无性系生长受到低中等遗传控制。[结论]根据无性系相对表现比较分析,为桂南地区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为LL13-1、EC148、EC145、LL13-2、GE17和298-1。  相似文献   

7.
杉木无性系主要生长、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及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营造在福建省邵武市11 a生杉木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这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4个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有较高重复力(除材积外)和中等的变异系数;3个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均为密切正相关,3个生长性状与木材密度间则均为弱度遗传负相关.采用材积和木材密度两个性状,应用选择指数初选出8个中期表现较好无性系,它们在木材密度基本保持试验群体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材积比试验群体平均值大51.65%,比试验对照大102.68%.  相似文献   

8.
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力、性状早晚相关及不同年度苗木生长的稳定性分析 ,探讨了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杉木无性系大多数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较高 ,性状早晚相关明显 ,而且大多数无性系在不同年度苗木生长表现较为稳定 ,因此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具一定可靠性 ,1年生苗木高度可做为杉木无性系苗期选择的主要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杉木基因库中104份红心材种质为试材,对其6年生嫁接无性系生长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等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早期红心材特征表现各异,仅有40个无性系凸显红心材特征,但重现率不一,同一无性系不同嫁接分株间红心材比率也有所不同,不同无性系早期最大红心材比率差异较大;无性系生长性状重复力较高,木材基本密度重复力0.37,红心材重现率≥50%的无性系仅有14个;生长性状间及早期红心材特征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以胸径为选择指标,对红心材重现率≥50%的无性系进行再选择,选获cx180、cx200、cx624、cx703、cx710、cx725、cx729、cx735、cx746、cx762、cx797等11个速生红心材无性系。这些无性系红心材出现时间早,组成的群体在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最大红心材比率等方面均可获得正向增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筛选适合阳江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为新品系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76份尾叶桉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在阳江地区分3次营建尾叶桉无性系测定林;造林后逐年测量其树高和胸径,并对该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多性状基因型值筛选优良无性系,并估算入选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增益。结果 尾叶桉的树高和胸径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逐年递减。除少数年份内的生长性状外,尾叶桉生长性状方差分量在区组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遗传方差分量介于0.10~22.61之间,环境方差分量介于0.18~45.86之间,重复力介于0.10~0.42之间。除1年生树高外,树高和胸径存在较强的遗传正相关,遗传和表型相关都达到中等及较高的水平(相关系数为0.40~0.98),且相同林龄内的树高和胸径间相关性较大。根据不同林龄预测的树高和胸径基因型值,结合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表现,在所有林龄的无性系中,无性系ZQUB29、ZQUA34、ZQUC33、ZQUA15和ZQUA33的表现都较好,表明这些无性系可能在整个轮伐期长势都较稳定,是优良无性系。结论 参试尾叶桉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入选的5个优良无性系可作为后续尾叶桉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