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从麦胚清蛋白分离制备高活性抗氧化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究能有效地从小麦胚芽清蛋白二步双酶酶解物中分离得到高活性抗氧化肽的工艺。【方法】以小麦胚芽清蛋白为原料,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为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通过胰蛋白酶进行酶解,依次采用超滤膜和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75)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活性较高的组分;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获得的活性较高组分进行酶解,通过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15)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其酶解产物;采用质谱技术(ESI-TOF MS/MS)对抗氧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活性组分(峰)Pa、Pb、Pc,采用DPPH法和Fe2+螯合能力测定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的结果都显示,在3个组分中,提取率为23.1%的组分Pb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因此选取组分Pb进行下一步碱性蛋白酶酶解。该酶解物经Sephadex G-15分离后得到Pd和Pe两个组分(峰),经抗氧化活性测定,选取提取率为52.1%的高抗氧化活性组分PdP<0.05)进一步通过RP-HPLC进行疏水性分离,得到P1、P2、P3、P4、P5五个活性组分(峰),其中提取率为7.3%的组分P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 mg·mL-1、0.6 mg·mL-1。最后通过质谱技术(ESI-TOF MS/MS)鉴定组分P3的结构,得到其氨基酸序列为AREGETVVPG,分子量为1 013.51 Da,纯度约为85%,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多肽AREGETVVPG(纯度95%以上)的抗氧化活性相比,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步双酶酶解结合超滤膜、凝胶过滤色谱和RP-HPLC等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为直接得到单一的高活性抗氧化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欧李仁抗氧化肽的免疫功能及其表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经三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水解制备的欧李仁抗氧化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确定欧李仁抗氧化肽的表征结构。通过给正常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欧李仁抗氧化肽来研究其对正常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层析法对制备的欧李仁肽进行分离纯化并收集各纯化组分,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组分进行表征结构的鉴定。试验表明欧李仁抗氧化肽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还可以增强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因绵羊红细胞致敏而出现的肿胀反应,还可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和溶血空斑的形成以及小鼠的碳廓清能力。欧李仁多肽液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分离纯化后主要获得有4个组分,且在相同浓度下(2mg/ml)第4个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清除率可达95. 6%,经质谱鉴定这个组分有2个肽片段分别为Leu-Ala-Thr-Ala-Pro-Ser-Arg和Leu-Asp-Gln-Val-Pro-Arg。研究表明欧李仁抗氧化肽对正常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humb.)为原料,选取碱性蛋白酶酶解山药蛋白粗提物制备山药蛋白酶解液。分别采用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对酶解制备的山药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经过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4个吸收峰,收集每个峰组分,其单位质量的还原能力分别为峰2(P2)>峰1(P1)>峰3(P3)>峰4(P4)。采用Sephadex G-50凝胶分别用蒸馏水和Tris-HCl缓冲液对P1和P2组分继续分离纯化,均能得到2个吸收峰(组分)。  相似文献   

4.
以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G-25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米糠抗氧化肽,以硅胶G薄层层析测定其纯度,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米糠抗氧化肽经DEAE-52柱层析和Sephadex G-25柱层析后基本上得到了纯化;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米糠抗氧化肽由14种氨基酸组成,富含两种酸性氨基酸:Asp、Glu,并含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Val、Met、lie、Leu、Phe、Lys),占米糠抗氢化肽童基酸羔会号的31.89%.且有搪高的营兼价槽知僳馇功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A201-C、超滤和Sephadex G-15凝胶色谱对ACE抑制肽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的4个组分均有一定的ACE抑制作用,其中组分ⅢACE抑制率最高为90.78%,其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45~468 Da;ACE抑制肽具有较好的p H(2~10)、金属离子(Ca2+、K+和Mg2+)和温度(40℃)稳定性,但发现其抗消化稳定性不强,属于底物型ACE抑制肽。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黑豆的ACE抑制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松仁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指标,对Alcalase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酶解条件,制备松仁蛋白多肽,并对多肽进行了组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作为松仁蛋白的水解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度,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50℃、pH值8.0、时间180min、酶用量5000U、底物质量分数6%、松仁蛋白酶解的水解度为30.06%。松仁多肽经SephadexG-2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3个主要组分:PNP1~2的分子质量23105u、PNP3的分子质量为3776u左右、PNP4~7的分子质量249u;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松仁多肽谷氨酸、精氨酸质量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肽钙螯合物以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羊骨胶原肽和CaCl_2为原料,综合考虑螯合率、螯合物得率和螯合物中的钙含量,确定高钙含量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胶原肽浓度90mg·mL~(-1),肽钙质量比为2∶1、pH8.0、40℃螯合30min,制备的螯合物,钙含量高达9.81%,远远高于螯合率最高时的1.26%。肽螯合Ca~(2+)前后:微观结构由疏松的片状变成致密的颗粒状;主物质的质荷比由1 230.57增加至2 278.69;脯氨酸含量变化最大,由10.96g·100g~(-1)降至5.62g·100g~(-1);螯合位点是肽链羧基中的O及氨基中的N。[结论]综上所述,综合考虑其螯合率、螯合物中的钙含量以及螯合物得率,得到高钙含量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此工艺下肽钙螯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此研究结果为新型补钙制剂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鸡血的产品附加值,制备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铁补充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鸡血多肽和FeCl2·4H2O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分析,比较鸡血多肽与FeCl2·4H2O螯合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参数为鸡血多肽与铁的质量比6.3∶1.0,螯合时间30 min, pH值5.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到73.27%;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螯合反应产生了区别于多肽的新型螯合物;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鸡血多肽与亚铁螯合后,螯合物中天冬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鸡血多肽为表面光滑的片状结构,鸡血多肽亚铁螯合物为表面粗糙的颗粒结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鸡血多肽中的羧基、酰胺基参与了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9.
比较在低、中、高3种浓度水平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Cu2+、Zn2+、Cd2+、Pb2+4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4种重金属中苦草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对Zn2+的吸收量最高。苦草对Cu2+、Zn2+、Cd2+、Pb2+的最高吸收量分别为4.21、25.3、0.231、0.509μg/g, Cu2+的中质量浓度组衰减比最高(47.33%),Zn2+、Cd2+、Pb2+均为低质量浓度组衰减比最高,分别为33.13%、29.2%、45.7%;(2)重金属胁迫下,Cu2+、Zn2+高质量浓度组中苦草叶绿素a含量比Cd2+、Pb2+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北太平洋鱿鱼(Todarodes pacificus)缠卵腺酶解寡肽的制备和抗氧化活性,以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为原料,选择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获得最佳酶解条件,超滤得到不同分子段多肽,通过测定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O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评价不同分子量酶解多肽的抗氧化性,得出最佳分子段;采用琼脂糖凝胶G-25对最佳分子段进行分离,检测各峰对DPPH清除能力,得出最佳峰段后经HPLC进一步分离获得单一组分,由氨基酸测序仪进行N端降解测序得出目标肽序列。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的酶解条件为温度50℃、酶解时间7 h、加酶量3 500 U/g、pH 9.0、料液比1∶6。经超滤得到的3~5 ku分子段抗氧化活性最强,经琼脂糖凝胶G-25分离得到3个峰,其中峰Ⅰ组分对DPPH清除率最好,当浓度为0.5 mg/m L时其DPPH的清除率为61.87%。经HPLC纯化得到单一峰,氨基酸序列测定为Ala-Tyr-Ala-Ser-Ser,相对分子质量为497.50。北太平洋鱿鱼缠卵腺酶解寡肽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得到胃蛋白酶水解松仁蛋白的酶解工艺,并检验水解蛋白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方法]选用胃蛋白酶水解松仁蛋白,并进行酶解工艺优化,同时检测了松仁蛋白胃蛋白酶水解物的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效果。以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为响应值,进行了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确定了胃蛋白酶水解松仁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酶添加量7.5 U/g干蛋白质、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3.75 h、pH 2.0,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时间、酶添加量、温度。抗氧化试验表明,松仁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能力。[结论]研究可为松仁的精深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多年生黑麦草对Pb、Zn、Cd的耐性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潜力,采用砂培法研究铅(Pb)、锌(Zn)、镉(Cd)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Pb2+设0(CK)、500(Pb500)、l 000(Pb1000)、2 000 mg?kg-1(Pb2000)四个处理,Zn2+设0(CK)、500(Z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发酵型松子酒的工艺,为松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松子、高粱、小麦、玉米为发酵原料,采用酵母和根霉为发酵剂,通过试验初步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对不同的原料进行配比,以复配、不同发酵剂添加量、不同后发酵时间为发酵工艺研究参数,采用酒精度和感官质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松子酒的制作工艺。[结果]当原料比为松子∶高粱为2∶8,松子酒的酒精度为29°,感官综合评分为78.48。采用根霉与酵母作为发酵剂,添加量为0.5%,后发酵10 d,经蒸酒、过滤、澄清可得到质量较高的松子酒。[结论]试验表明,松子与其他原粮进行复配发酵产生的制品酒精度为38°,风味、口感、颜色均较好,具有一定的松子独特味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具有特殊风味的新型松子糯米酒的酿造工艺。[方法]以松子和糯米为原料,经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备松子糯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松子与糯米的比例、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感官指标的影响,最终得到松子糯米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松子糯米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糯米∶松子为8.5∶1.5,酒曲选用根霉和酵母,在30℃下糖化48 h,在30℃下后发酵8 d,经蒸酒、过滤、灌装、杀菌得到质量较高的制品。[结论]研究可为提高松子的经济价值和附加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孟娜  薛辉  魏明  魏胜华 《浙江农业学报》2022,34(10):2095-2104
为了从离子响应的视角探究氯通道抑制剂缓解栽培大豆幼苗盐伤害的作用机理,以大豆栽培品种绥农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豆幼苗期盐胁迫外加氯通道抑制剂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解剖结构和离子组的差异。结果显示:外加不同氯离子抑制剂对盐胁迫作用效果不同,分别表现为ZnCl2能缓解栽培大豆幼苗的盐伤害作用,但尼氟灭酸(NFA)和蒽-9-羧酸(9-AC)则相反,加重了盐害作用;外加Zn2+,根部次生导管孔径回升,皮层细胞厚度减少,有利于降低根部总消耗,缩短水分和矿质离子横向运输的距离;外加Zn2+,叶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NO-3以及微量元素(Fe, Mn, Cu和Zn)含量均回升,而Cl-含量回落介于对照组与盐处理组之间。综上表明,盐胁迫下外加Zn2+可重建幼苗叶部的离子稳态,降低叶部Cl-毒害,提高幼苗抗氧化能力和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矿质离子分布与甜瓜耐盐碱性的关系,为甜瓜耐盐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对盐胁迫耐受性不同的2个甜瓜品种为材料,设3个盐碱浓度处理,在幼苗期进行胁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甜瓜各器官对Na+、K+、Ca2+、Fe2+、Mg2+、Cu2+、Zn2+7种离子选择性吸收和分配的差异。【结果】受到盐碱胁迫影响,2个甜瓜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均增加,K+含量均下降,变化趋势与浓度上升呈正相关;Ca2+、Mg+含量随浓度变化在根部表现为递增,但在茎、叶部含量表现为下降,Fe2+、Cu2+、Zn2+含量在不同胁迫浓度下的各器官中均显示出不同变化趋势。风味5号吸收的Na+总量低于西州密17号,K+、Ca2+总吸收量均高于西州密17号,Mg2+、Fe2+、Zn2+总量差异较小。风味5号向叶部输送分配K+、Ca2+、Mg2+较多,同时在茎中截留大量的Na+,而西州密17号叶部、茎部积累大量Na+和K+,并且根部积累较多Ca2+、Mg2+,造成盐碱胁迫下风味5号叶片中K+/Na+、Ca2+/Na+和 Mg2+/Na+比均高于西州密17号。【结论】盐碱胁迫下风味5号通过在茎中区域化Na+,选择性吸收和向叶片分配K+、Ca+、Mg2+等矿质离子维持体内离子平衡,达到缓解盐害,适应盐碱胁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秦岭华山松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雨水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张胜利    孟庆旭    高国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15-22
基于野外定点监测的方法,根据大气降雨与秦岭华山松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顺序,测定并分析水分传输过程各层次水的pH及水化学元素沿运移路径的变化过程,获知华山松森林影响水化学元素沉降变化的关键层次,进而探讨华山松林不同层次对大气降雨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山松林生态系统对偏酸性降雨的pH有较强的调升能力,林冠和土壤A层对pH调升作用较显著,调升幅度分别为0.51、1.01个pH单位。系统对NH4+、Pb、Cd2+、Cr均具有吸附净化效应。吸贮固定NH4+的关键层是土壤层,土壤A、B层对NH4+的吸附净化效果依次为42.31%、63.11%,净化效果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5);吸贮阻减Pb、Cd2+、Cr的关键层是林冠层,阻减效果分别为63%、78%、45%;降雨对系统中SO42-、NO3-、PO43-、K+、Ca2+、Mg2+、Zn2+、Al3+等离子表现一定的淋溶效应。其中林冠层是淋溶SO42-、PO43-、K+和Zn2+的关键层次,林内雨较大气降雨4种离子的浓度增幅分别为31%、175%、585%、48%;土壤层是淋溶NO3-、Ca2+、Mg2+、Al3+的主要层次,增幅均达显著差异(P<0.05)。其中NO3-主要来源于土壤A层,Ca2+、Mg2+主要来源土壤B层,Al3+主要来源于降雨对整个土壤层解吸的Al3+的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湖南祁阳县土壤酸化主要驱动因素贡献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以湖南省祁阳县为例,定量化分析整个县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致酸因素,为我国的红壤酸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搜集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统计年鉴等,获取施肥量、主要农作物产量和林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等数据,基于经典的H +产生量的计算方法,解析氮循环过程、盐基离子吸收和酸沉降等三个关键过程的相对贡献大小。 【结果】对于整个祁阳县域,氮循环(N)过程致酸贡献率为66.5%(65.3%—68.8%),盐基(BC)吸收为33.0%(30.1%—34.4%),酸沉降则仅为0.5%(0.3%—1.7%)。无论是农田还是林地,氮循环过程都是产生H +的主要来源,是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单位面积旱地农田的H +净产量(产酸量)最高,达到19.0 kmol·hm -2·a -1,其次为水田(16.5 kmol·hm -2·a -1),林地的产酸量(3.2 kmol·hm -2·a -1)最低,旱地农田产酸量约为林地产酸量的6倍。6种主要农作物体系产酸量存在很大差异,从10.1 kmol·hm -2·a -1 到 30.0 kmol·hm -2·a -1不等,产酸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油菜>花生>水稻>玉米>甘薯,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产酸量普遍大于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甘薯)的产酸量;6种不同农作物的氮循环过程和盐基吸收的致酸贡献差异较大,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范围为45.3%— 78.3%,盐基吸过程为21.4%—54.2%。7种主要林地体系产酸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从2.0 kmol·hm -2·a -1到27.8 kmol·hm -2·a -1不等,柑橘>板栗>油茶林>马尾松>杉木>竹>湿地松,经济林(柑橘、板栗、油茶林)产酸量普遍大于用材林(马尾松、杉木、竹、湿地松)的产酸量;7种林木体系的氮循环过程和盐基吸收的致酸贡献率差异较大,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范围为46.1%—80.8%,盐基吸过程为19.0%—53.3%。采用“长期定位试验+土壤缓冲曲线”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本研究采用的H +产生量的计算方法,土壤pH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两者之间吻合度较高。 【结论】氮循环过程是祁阳县域土壤酸化的主控因素。土壤酸化过程总产酸量差异和致酸因素贡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农作物种类和林地类型。  相似文献   

19.
高腾波 《北京农业》2011,(3):136-137
分析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效应。对螯合机理进行解析;对螯合及其复合物的功效进行解析;氨基酸螯合物与其他添加剂的功效对比。氨基酸螯合相对于其他添加剂性能更优良。氨基酸螯合物具有加大的优势,可以在现实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酸枣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以酸枣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100 mmol·L-1 NaCl处理下酸枣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0、0.4、0.8、1.2、1.6、2.0、3.0 mmol·L-1),分析净光合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筛选出缓解效果最佳的SA浓度,并测定植株组织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喷施能提高盐胁迫下幼苗的净生长高度和净光合速率(Pn),喷施0.8 mmol·L-1SA 较T100分别提高了111.4%和100.5%,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最佳。外源喷施SA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0.8 mmol·L-1SA处理下MDA比T100处理组降低了34.7%;同时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浓度SA会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面喷施0.8 mmol·L-1 SA显著减少盐胁迫下酸枣幼苗体内Na+含量,提高Ca2+的含量,S0.8比T100处理组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Na+含量分别降低了8.1%和10.0%。外源SA能够提高酸枣幼苗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和促进Ca2+的积累,缓解盐胁迫对酸枣的伤害,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