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为了筛选最适宜培育1年生培忠杉容器苗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提高培忠杉苗木的培育技术水平,以培忠杉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容器的口径和高度选择3种不同规格(C1(9.5 cm×15.0 cm)、C2(10.8 cm×15.0 cm)、C3(12 cm×15 cm))的无纺布容器;以草炭、杨树皮、腐熟鸡肥、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按照体积比设置4种不同的基质配比(M1、M2、M3、M4),分析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培忠杉容器苗生长指标(苗高、地径、根系及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培忠杉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的绝大部分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和基质中草炭添加比例的增大,培忠杉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等指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C3(12 cm×15 cm)规格容器中培育的培忠杉苗木,除高径比和一级不定根侧根数量指标之外,其余测定指标均为最大值。4种配比的育苗基质,除总孔隙度指标无显著差异外,基质密度、pH、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给出优选方案。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蒙古栎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大于缓释肥,其中容器规格对苗高和地径指标影响最大,而基质配比对根体积和生物量相关指标影响最大,缓释肥仅对高径比指标影响优于前两者。双因素交互效应中,容器规格×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大,基质配比×缓释肥互作效应次之,容器规格×缓释肥互作效应最小。三因素互作效应对多数生长及生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容器规格A_4(φ=13.0 cm,H=25.0 cm)、基质配比B_3(V(泥炭)∶V(珍珠岩)∶V(蛭石)=4∶1∶1)、缓释肥C_1(w(N)∶w(P_2O_5)∶w(K_2O)=16∶16∶16)的组合平均隶属函数数值最大,为所有组合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且1年生蒙古栎苗高、地径、根体积及总生物量分别达到20.04 cm、5.02 mm、21.56 cm~3、18.65 g。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育苗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培育南京椴容器苗的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为南京椴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椴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草炭、腐熟杨树皮、腐熟鸡肥、珍珠岩为基质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基质配比,按口径和高度选择3种不同规格的无纺布容器。通过对比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苗木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研究基质配比、容器规格以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南京椴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南京椴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光合特性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的协同作用对绝大部分指标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随着基质中草炭比例的增加、容器规格的增大,南京椴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等指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不同基质配比中,V(草炭)∶V(腐熟杨树皮)∶V(腐熟鸡粪)∶V(珍珠岩)=3∶0∶1∶1基质培育苗木理化性质指标表现较好,其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根系体积、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等指标值均高于其他基...  相似文献   

4.
以杉木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和容器规格三因素析因实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杉木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浓度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缓释肥量对苗木生长和营养指标影响最大,对绝大多数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基质配比其次,容器规格最小,两者仅对大多数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而对营养指标几乎无影响。双因素互作效应中,缓释肥量×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大,对所有营养指标和除根冠比外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缓释肥量×容器规格互作效应其次,对所有营养指标和部分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容器规格×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小,仅对部分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三因素互作效应对多数生长指标和少数营养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缓释肥施用量为3.5 kg/m~3、容器规格为4.5 cm×10.0 cm、V(泥炭)∶V(稻壳)∶V(木屑)=7∶1.5∶1.5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753 8,其营养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0.762 2在所有组合中最大,生长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0.745 3在所有组合中排名第2位,该组综合表现为所有组合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施肥量和复合肥施肥量等因素对浙江楠容器大苗苗高、地径、分枝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形态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有显著差异。容器规格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复合肥施肥量对地下部干质量影响极显著,对地径和分枝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基质和缓释肥施肥量对浙江楠生长和生物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所涉及的4个因素中,容器规格对浙江楠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基质配比,第三位为复合肥施肥量,最后为缓释肥施肥量。浙江楠3年生优质容器大苗培育最佳处理为容器规格(30 cm×30 cm×30 cm)、基质成分和配比(V(泥炭)∶V(黄心土)∶V(草木灰)=6∶3∶1)、缓释肥施肥量(每立方米基质施1.0 kg复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每立方米基质施3.0 kg复合肥),其苗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80倍、1.87倍。不同栽培处理对浙江楠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性状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系性状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浙江楠粗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等指标与其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间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降香黄檀最佳的容器育苗方法.[方法]对降香黄檀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以不同的容器规格、不同的基质配比、不同的肥料为因素开展正交试验,初步研究容器规格、基质组合、肥料种类对当年生长的降香黄檀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及冠幅影响.[结果]容器苗各生长性状受到不同容器规格×基质组合×肥料种类交互作用影响,使得不同处理之间生长差异十分显著.[结论]综合比较认为,容器规格40 cm×50 cm、基质配比为椰糠∶蔗糠∶大田土=1∶1∶1以及含N为3%的复合肥的组合最适合降香黄檀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徐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54-13455,13459
[目的]研究浙江楠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技术。[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开展了珍贵用材树种浙江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研究了容器高度、缓释肥施入量、基质配比等因子对浙江楠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容器规格、不同基肥施入量、不同基质配比对浙江楠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影响显著。[结论]以10 cm长的容器、基质配比为泥炭∶珍珠岩∶砻糠=6∶2∶2、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APEX18-6-12缓释肥3 kg组合,生产成本低、苗木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育措施对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根系形态为测定指标,对浙江楠容器育苗适宜的基质配方、容器规格、缓释肥量和育苗密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除地径外的其他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缓释肥量对所有性状无显著影响;基质配方和育苗密度仅分别对苗高、根冠比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主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片数和苗高有显著、极显著影响。各性状在组合处理间的差异分析及多重比较显示,10 cm×20 cm容器规格显著或极显著优于4.5 cm×10 cm容器规格。以苗高、总干物质量、叶面积和根长等4个性状指标为浙江楠容器苗培育措施的选择指标,结合生产与造林成本,可选用V(泥炭)∶V(蛭石)=6∶4的基质配方、10 cm×20 cm的容器规格、2.5 kg/m3的缓释肥量、100株/m2育苗密度的组合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出山牡荆(Vitex quinata)容器壮苗,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山牡荆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和基质对山牡荆育苗的影响显著,容器规格对山牡荆育苗苗木的高径比、根系直径和根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度、根系体积、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质量指数影响差异极显著;对茎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基质配比对山牡荆育苗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度、根系体积、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质量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高径比、根系直径、叶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的交互作用对苗高、主根长度、根系体积和叶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直径16 cm×高16 cm的育苗容器+V黄心土∶V泥炭∶V珍珠岩=4∶4∶2 的基质的处理组合,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达到了0.97,最适宜山牡荆容器育苗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根系形态为测定指标,对浙江楠容器育苗适宜的基质配方、容器规格、缓释肥量和育苗密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除地径外的其他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缓释肥量对所有性状无显著影响;基质配方和育苗密度仅分别对苗高、根冠比有显著、极显著影响;主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片数和苗高有显著、极显著影响。各性状在组合处理间的差异分析及多重比较显示,10 cm×20 cm容器规格显著或极显著优于4.5 cm×10 cm容器规格。以苗高、总干物质量、叶面积和根长等4个性状指标为浙江楠容器苗培育措施的选择指标,结合生产与造林成本,可选用V(泥炭)∶V(蛭石)=6∶4的基质配方、10 cm×20 cm的容器规格、2.5 kg/m3的缓释肥量、100株/m2育苗密度的组合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茄子控根容器栽培适宜的容器规格,利用30 cm×30 cm(直径×高度,下同)、40 cm×40 cm、40 cm×50 cm和50 cm×50 cm计4种规格的控根容器进行茄子栽培,研究了不同规格控根容器对茄子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规格容器栽培,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净光合速率以及单株产量优势明显,但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规格容器。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和产量,认为茄子控根容器栽培适宜的容器规格为40 cm×40 cm或40 cm×50 cm。  相似文献   

12.
油松属松科松属,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性能强,是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的先锋树种,笔者详述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土加过磷酸钙,有助于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菌接种和幼苗生长。用芽苗移植入容器,或浸种沙藏催芽后移植入容器,4月初为宜。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营养土加过磷酸钙,有助于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菌接种和幼苗生长。用芽苗移植入容器,或浸种沙藏催芽后移植入容器,4月初为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真实感图形理论和算法,在微机上绘制了圆柱形包装容器,解决了隐藏面消除、明暗处理和表面映射等问题,为包装容器的计算机绘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泥炭土、珍珠岩、椰壳粉、腐木屑为基质原料,设计5种不同基质处理,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及两种栽培容器对黄樟苗高、地径、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配比对苗高、地径、鲜重等生长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黄樟在M1基质配方(泥炭土70%+椰壳粉20%+珍珠岩10%)中生长良好,苗高,地径和鲜重等生长指标均高于其它基质配方;两种容器相比较,以无纺布容器为最佳,其各生长指标均略高于塑料袋容器,所以综合考虑,黄樟基质育苗采用塑料容器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印度紫檀容器育苗适宜容器规格、基质和肥料配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半年生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质量为测定指标,对珍贵用材树种印度紫檀(Perocarpus indicus)容器育苗的适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适宜肥料种类及用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和施肥对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质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基质配方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及容器规格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个组合处理进行分析,以70%森林土+30%火烧土为基质、苗期施用3%氮肥、容器规格14 cm×18 cm的组合幼苗生长最好,其平均苗高为57.6 cm、平均地径0.464 cm、平均鲜质量16.59 g,其次是以70%森林土+30%火烧土为基质、苗期施用沼气肥、容器规格14 cm×18 cm和以70%森林土+30%火烧土为基质、苗期施用3%氮肥、容器规格8 cm×12 cm的组合处理。结合生产实际,在生产中可采用70%森林土+30%火烧土、追施3%的氮肥、8 cm×12 cm规格的营养袋组合培育印度紫檀容器苗。  相似文献   

18.
钟花樱花色艳丽,是我国观赏价值较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乡土树种之一。本文从钟花樱种子的采集、处理和贮藏、催芽、圃地选择、做床、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钟花樱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草本花卉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宁静  李恩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84-184,202
总结了草花容器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营养土的配置与消毒、播种前准备、播种及苗床管理、芽苗移栽、幼苗期管理、出圃和定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草本花卉容器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红豆容器苗的苗木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红豆Ormosia yunnanensis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为苗高>15.4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为11.4~15.4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为苗高<11.4 cm,地径<0.24 cm。表5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