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究稀土对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东农42为材料,盆栽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处理,自然光照不喷稀土对照组为CK1,紫外光照不喷稀土对照组为CK2。大豆初花期喷施30、60和90 mg·L~(-1)LaCl_3和90、120、150 mg·L~(-1)CeCl_3溶液,研究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稀土镧和铈对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蛋白质含量、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规律。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大豆籽粒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含量,采用FAO/WHO氨基酸评分模式计算大豆籽粒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稀土镧、铈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稀土对大豆籽粒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和产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缓解UV-B辐射胁迫。在UV-B辐射条件下,60 mg·L~(-1)LaCl_3处理大豆产量最高,较CK2显著增加69.03%;30 mg·L~(-1)LaCl_3处理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最高,较CK2分别增加14.25%(P0.05)、20.62%和25.96%。蛋氨酸和胱氨酸是高蛋白型大豆东农42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20 mg·L~(-1)CeCl_3的AAS、CS、SRC最高值分别为60.44,46.72和68.93;150 mg·L~(-1)CeCl_3的EAAI最高且比CK1高1.90,说明稀土铈可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husbandry(organic feed and management but not free-ranging vs. conventional) and sex(barrows vs. gilts) on pork meat quality. A total of 60 Longissimus thoracis pork muscl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3-way crossbred genotypes were chosen from 3 conventional and 2 organic pig farms. Technological meat quality was measured at 24 h post-mortem and muscle fatty ac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was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The loin from organic pigs at 24 h of retail display had lower pH, but it had no detrimental effects on drip loss. All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colour attributes except meat lightness differed between husbandry systems. Moisture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were lower whereas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was greater in organic than in conventional pork. 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SF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 and PUFA n-6 content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husbandry systems, but total PUFA n-3(mainly C18:3 n-3) were greater in organic than in conventional pork. Sex did not affect ultimate p H or meat colour attributes but barrows showed lower moisture and greater intramuscular fat than gilts. Total SFA and MUFA content were similar but all the PUFA(both n-6 and n-3) were lower in barrows than in gil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me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dietary origin, i.e., linolenic acid(C18:3 n-3) content from dietary vegetable oils(soybean or olive olein), might be used to highlight the nutritive value of(not free-ranging) organic pork meat. In addition, gilts were leaner than barrows and showed a more favourable PUFA/SFA ratio.  相似文献   

3.
茶籽中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测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4个茶树品种的茶籽,研碎,用甲醇和氯仿提取其中的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基化,用100m×0.25 mm的CP-Sil88毛细管柱测定脂类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籽的脂肪中主要含有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为51.06%,其中油酸占单不饱和脂肪酸量的96.4%,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7.86%,主要为亚油酸,占多不饱和脂肪酸量的98.6%;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0.67%,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占饱和脂肪酸的78.3%和19.3%;此外还含有0.144%18:1-11t酸,该种脂肪酸在人体内可能是9c,11t-CLA(顺-9,反-11-共轭亚油酸)的前体.说明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较符合保健食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4.
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皮下脂肪含量与其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方法】选取大理石花纹等级2级以上(含1级和2级)、3级和4级的黄牛胴体各10头,分别测定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背最长肌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相关。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顺式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饱和脂肪酸(SFA)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很少,主要是亚油酸。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及SFA与肌内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膜脂和储存脂肪中SFA百分含量趋于一致。【结论】油酸、MUFA百分含量以及M/S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油酸和MUFA百分含量越高,M/S比值也越高;而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比值都越低。皮下脂肪中n-3PUFA含量显著低于肌内脂肪n-3PUFA含量。  相似文献   

6.
青海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①供试动物。大通牦牛和大通黄牛。二者分布地区及其生态条件见表1。②试剂及药品。氯仿,氢氧化钾,氯化钠,硫酸氢钠,甲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纯),有机相过滤膜(0.5μm),高纯氮气(99%)等。21种常规脂肪酸甲酯(FAME)标准品为:C6:0、C8:0、C10:0、C12:0、C13:0、C14:0、C15:0、C16:0、C16:1、C17:0、C18:0、C18:1、C18:2、c9t11C18:2、t10c12C18:2、C18:3、C19:0、C20:0、C20:4、C20:5、C22:6(均购自Nu—Chek公司,纯度≥98%)。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期为优化红罗非鱼亲鱼的饲料和饲养方式,提高精子、卵子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红罗非鱼亲鱼各组织中含量较高脂肪酸有C16:0、C16:1n-7、C18:0、C18:1n-9和亚油酸(C18:2n-6),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精巢除外),雌鱼肌肉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肝胰脏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卵巢组织中含较高的C22:5n-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C18:3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雌鱼各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种类组成基本相同,而雄鱼性腺中SFA和MUFA含量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雌鱼性腺的脂肪酸种类比雄鱼多6种;雌雄鱼腹脂和雄鱼肝胰脏中主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为C18:2n-6,雌鱼肌肉和肝胰脏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C20:4n-6和C22:4n-6,雄鱼肌肉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和ARA,雌鱼卵巢中主要的PUFA为C18:2n-6、C20:3n-6、ARA、C22:5n-3和C22:6n-3(DHA),雄鱼精巢中主要的PUFA为C18:3n-6和C18:3n-3。红罗非鱼雌雄亲鱼腹脂、肝胰脏及肌肉的脂肪酸含量均为:MUFA>SFA>PUFA,卵巢为:MUFA>PUFA>SFA;雌雄亲鱼各组织PUFA含量均为性腺最高,腹脂最低;亚油酸在红罗非鱼各组织中含量显著高于亚麻酸(精巢除外)(P<0.05);EPA仅在雌亲鱼腹脂中检测到;DHA仅在红罗非鱼性腺中有一定含量;红罗非鱼四种组织n-3/n-6均小于1(精巢除外)。  相似文献   

8.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与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1头无临床乳房炎、胎次为2—3胎、泌乳期在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早、中、晚共3次的混合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并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乳中体细胞评分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与乳中体细胞评分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乳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季节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影响较小;除十四碳一烯酸(C14:1)、棕榈油酸(C16:1)、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c)、二十酸(C20:0)、二十碳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等8种脂肪酸外,SCS显著影响乳脂率和其它脂肪酸绝对含量(P<0.05)。乳脂率、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短、中和长链等19类脂肪酸的绝对含量随着乳SCS的逐渐增加而降低。除4种相对含量较低的脂肪酸(十一酸(C11:0)、二十酸(C20:0)、二十碳三烯酸(C20: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外,SCS对乳中其它脂肪酸及饱和SFA、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短、中和长链等23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SCS与SFA、MUFA及短、中和长链脂肪酸绝对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UFA和长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FA、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SCS与脂肪酸总量、SFA、MUFA及短、中和长链脂肪酸绝对含量的最佳回归方程均为对数函数,拟合度均在0.9以上;与SFA相对含量的最佳回归方程为指数函数,拟合度达到0.9以上,而与其它各种类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回归方程拟合度均低于0.9。【结论】该结果为通过SCS来预测和评估乳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木香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白木香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 g白木香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种子油含量,采用GC-MS法对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白木香种子油含量为68.5%,远高于其他木本植物的种子。白木香种子油中含有7种脂肪酸,其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占62.75%,硬脂酸次之,占15.92%,再次为棕榈酸,占14.52%。油酸和硬脂酸分别是含量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68.52%,饱和脂肪酸占31.48%。SFA∶MUFA∶PUFA为1.00∶2.04∶0.13。[结论]白木香种子含油量极高,且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的生物质燃料油工业提供丰富的可再生原料。  相似文献   

11.
薛山  贺稚非  肖夏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1):2241-2250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期间肌内磷脂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此外,将主要8个设计因子(原料、3种热加工方式和4个贮藏时期)作为X变量,以肌内磷脂脂肪酸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伊拉兔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0-9 d冷藏期间,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处理后伊拉兔的肌内磷脂含量(干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6-9 d冷藏后期,其中,微波处理更能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含量在冷藏期间的稳定性。在此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而PUFA的比例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6-9 d贮藏期间各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尤其是长链PUFA)下降幅度最大。锡箔烘烤较之另外两种热加工方式更能够抑制冷藏期间肌内磷脂不饱和脂肪酸(UFA),尤其是PUFA的降解。此外,在0-9 d冷藏期间,加工后伊拉兔肉样品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是仍处于推荐的范围之内。相比之下,蒸煮处理更能有效地维持伊拉兔肌内磷脂脂肪酸的n-6/n-3比值处于较低的波动范围。经PLSR分析证实,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在冷藏期间,伊拉兔肌内磷脂中绝大多数的脂肪酸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尤其在0-3 d时,MUFA(C17:1)和PUFA(C20:2n-6,C20:4n-6,C20:5n-3,C22:5n-3和C22:6n-3)显著下降,而SFA(C16:0和C18:0)显著升高(P<0.05)。比较3种热加工方式,蒸煮处理更有助于保护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论】加工方式和贮藏时间都能够影响伊拉兔肌内磷脂的含量与组成。当采用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3种热加工方式时,伊拉兔肌内磷脂组成受冷藏时间的影响要大于热加工方式。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出发,烹调时应尽量选择温和的热加工方式,并缩短加工后的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12.
填饲鹅肝脏组织中脂肪酸沉积与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填饲期肥肝鹅肝脏组织中不同脂肪酸沉积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及相关性。【方法】对200只100日龄青农灰鹅进行填饲,从填饲0 d起,每隔6 d屠宰1次,共6次。每次随机选取10只,每只为1个重复,屠宰测定肥肝重、肝中脂肪含量、各种脂肪酸含量和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①肥肝重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中粗脂肪含量(ether extract,EE)随肝重的增加而增加,以填饲18-24 d鹅的肥肝增重最快(504.67 g/6 d),12-18 d的次之。②肝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含量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尤其是在12-18和18-24 d这两个阶段的沉积最为明显,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主要是在填饲后期(18-30 d)沉积;在整个填饲过程中,各种脂肪酸的沉积表现为填饲后期显著大于填饲前期(P<0.05或P<0.01);填饲30 d时沉积量较大的脂肪酸为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二十碳烯酸(C20﹕1)和亚油酸(C18﹕2),每100 g组织中的含量分别为0.6028 、17.72、7.25、2.75、37.42、0.3078和0.43 g。③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随肝脏增重和脂肪沉积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降低的趋势,填饲24 d时极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1);0-24 d鹅肝脏组织中FAS基因mRNA表达丰度与肥肝重、EE、SFA和MUFA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PUFA存在弱负相关且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①鹅肝中EE、SFA和MUFA的含量随填饲时间和肝重的增加而增加;填饲18-24 d鹅肝脏增重和EE、SFA和MUFA的沉积速度最快;②FAS基因mRNA的表达对肥肝鹅肝脏中脂肪的沉积具有填饲前、中期快速增加,填饲后期下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 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 mg/g,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1.18%(P>0.05)和2.39%(P>0.05),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八眉猪几项主要肉质生化指标的测定发现,八眉猪肌肉中含有较高的脂肪(为长白猪的2.88倍)(P<0.01),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低(P<0.05);在所分析的17种氨基酸中,八眉猪肌肉中的赖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比例较高(P<0.05),缬氨酸比例较低(P<0.05).在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中,八眉猪的硬脂酸、油酸和总饱和脂肪酸(SFA)比例较高(P<0.05,P<0.01),豆蔻酸、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UFA)和总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较低(P<0.05,P<0.01);棕榈酸比例在皮下脂肪较高(P<0.05),而在肌间脂肪较低(P<0.01).  相似文献   

15.
不同C/N对绿球藻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C/N (0∶1、3∶1、6∶1、9∶1、12∶1和15∶1)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和细胞组分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个/mL,实验进行7 d。结果表明:兼养培养能够显著提高绿球藻细胞密度、特定生长率和生物量(P0.05),当C/N为9∶1时,生物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0.36 g/L;兼养条件下,随着C/N的增加,绿球藻蛋白质和总脂质量分数有所降低,C/N为12∶1时,蛋白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33.76%;C/N为15∶1时,总脂质量分数达到最小值6.6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N为9∶1时达到最大值30.5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C/N对绿球藻脂肪酸组成和质量分数影响不同,随着C/N的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质量分数提高,在C/N为15∶1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0.72%和14.6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质量分数降低,在C/N为15∶1时,达到最小值64.67%。由此可知,C/N为9∶1可以提高绿球藻生物量,随着C/N的增大有利于SFA和MUFA的合成,但不利于PUF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人工繁殖条件下日本鳗鲡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初孵仔鳗的开口饵料一直是实现全人工繁殖的难点,鱼卵的营养成分分析能够为开口饵料的设计提供帮助,因此,本实验对人工繁殖条件下获得的日本鳗鲡鱼卵进行了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日本鳗鲡卵中水分含量为82. 28%、粗蛋白质含量为10. 54%、粗脂肪含量为7. 24%、粗灰分含量为0. 78%。此外,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含量为8. 07%,EAA含量为3. 19%,NEAA含量为4. 88%;依据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模式,分别对氨基酸进行氨基酸评分(AAAS)和化学评分(CCS),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EAAI)为7. 79%。在日本鳗鲡卵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0种多不饱和脂肪(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41. 14%、18. 19%、40. 69%,其中C20:5n-3(EPA)+C22:6n-3(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0. 25%。日本鳗鲡鱼卵中钾、钙的含量丰富,分别为1 698. 676 mg/kg和121. 268 mg/kg。高含量的DHA符合海水鱼类鱼卵的特点,低含量的氨基酸可能是限制初孵仔鳗生存的原因。研究中所获得的各营养素需求量为初孵仔鳗的开口饵料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华鳈饲料开发及其鱼肉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标规定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30尾华鳈的可食部分含量与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华鳈可食部分含有率为61.38%±2.42%;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26%±0.39%、18.47%±0.65%、2.96%±0.32%和1.14%±0.29%。肌肉鲜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18.06%,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7.03,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13,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含量为7.21%;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21.1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为5.63%,DH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比值为1.00。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结论]华鳈肌肉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与脂肪酸组成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9匹1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计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熟肉率三角肌极显著低于腹外斜肌(P<0.01),失水率背阔肌和臂三头肌显著低于臀中肌(P<0.05),十三烷酸(C13∶0)含量三角肌极显著高于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N3)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三角肌与背阔肌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5)。【结论】 不同部位伊犁马肉失水率、熟肉率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肉类。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m(豆油)∶m(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与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6周饲喂高脂饲料并结合每周皮下注射2次CCl4的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小鼠肝脏中脂肪酸经乙醚提取和BF3/甲醇溶液衍生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 选择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样品中脂肪酸通过检索质谱数据库和脂肪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表明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中C14:0、C16:0、C18:0和C20:3含量显著升高 (P<0.01),C15:0、C18:1、C18:2和C18:3 (n-3)含量显著降低 (P<0.01),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余类别的脂肪酸均显著降低 (P<0.01)。n-6 和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产物/前体比值显著升高(P<0.01),n-6/n-3 PUFA [C20:4/(C20:5+C22:6)]的比值显著降低 (P<0.01)。【结论】NAFLD小鼠肝脏中SFA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 n-6 PUFA与 n-3 PUFA代谢紊乱不仅是NAFLD产生的效果,也是促进NAFLD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