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是犬瘟热病毒感染肉食兽中犬科(尤其是幼犬)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病,致死性传染病.犬瘟热病毒(CDV)为单股RNA病毒,属于副黏科毒科,病毒呈圆形或不整形,有时呈丝状,直径为115~160nm,核衣壳呈螺旋状,外有囊膜,囊膜表面有囊膜粒.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在胞浆和胞核内复制,并在胞浆或核内形成包涵体.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牛瘟病毒之间存在共同抗原,能被麻疹病毒或牛瘟病毒的抗体所中和.犬瘟热病毒对乙醚和紫外线敏感.对低温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多种消毒剂敏感.0.75%~3%甲醛,3%氢氧化钠和5%石炭酸等都有效杀灭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为小反刍兽伪牛瘟、羊瘟,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疾病,感染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动物会出现发热、口炎、腹泻等症状,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征、小反刍兽伪牛瘟综合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1.定义。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PPR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此又名伪牛瘟。山羊通常比绵羊易感,而且患病更严重。特征:发热、眼鼻流出大量分泌物、口腔糜烂、呼吸困难、腹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需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4.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小反刍兽疫(PPR)又名羊瘟疫,以发热、眼鼻黏膜卡他性炎症、糜烂性口腔炎、肺炎为主要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牛瘟相似,因此也称伪牛瘟。1流行特点小反刍兽医病毒是包膜病毒,抵抗力较弱,对热、紫外线、干燥环境、强酸强碱等非常敏感,不能在常态环境下长时间存活。PPR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期或干燥寒冷的季节流行  相似文献   

5.
吴晓东 《兽医导刊》2014,(11):22-23
一、概况1.定义。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PPR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此又名伪牛瘟。山羊通常比绵羊易感,而且患病更严重。特征:发热、眼鼻流出大量分泌物、口腔糜烂、呼吸困难、腹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需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6.
<正>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对热和干燥敏感,高温即可灭活,所以,该病主要流行于春冬季节。CDV敏感于紫外线和碱性的溶液,可用3%氢氧化钠(火碱)、漂白粉作为消毒剂。1临床症状病犬体温呈双相热型,开始体温高达40℃左右,在1~2d体温降到正常水平,3~4d后体温又再次升高。病犬精神沉郁,有明显的卡他性鼻炎和结膜炎症状。鼻流水样分泌物,打喷嚏,咳嗽,有的出现肺炎症状。鼻镜干燥,在一些部位会出现肿胀的现象,并且会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犬是除了兔外对该病毒最为敏感的动物。潜伏期3~6d,一旦发病,多在48h之内死亡,特征性临床症状为突然瘙痒,剧烈地抓挠或啃咬某一部位,以头颈部多见,犬一旦感染发病,几乎无一幸免。近年来,伴随着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流行,发病猪场及其周围有时出现犬急性死亡的情况,但由于这些犬的经济价值不高,且多为散发,  相似文献   

8.
4.1.3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随着世界性贸易的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各种商品之间的贸易,包括动物产品的贸易都会大幅度地提高,牛瘟传播的风险性也将被扩大。在这种国际性贸易中牛瘟主要是通过病畜及其畜产品特别是肉而传播的(冻肉甚至可以将病毒带到很远的地方),而有些病畜症状非常轻微,却能排出病毒,同样能作为健康动物运入他国而将此病传播出去。4.2中国周边国家牛瘟发生情况由于中国的陆地边界线很长,与中国陆路相邻的国家也就很多,其中还包括许多目前仍存在牛瘟的国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巴基斯坦在1996~1999年都…  相似文献   

9.
正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小反刍兽疫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1病原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欧洲牛瘟根除的早期历史世界上暴发牛瘟的文字记载相对较少,以至于很难从过去记载的事件中找出牛瘟的流行方式。由于牛瘟大流行、零散感染长期存在,病毒持续感染的总体情况往往被忽视。一般而言,我们只会报告异常情况,现在尤其如此。由于牛瘟对国际牲畜贸易的影响,报告牛瘟疫情变成了一个敏感问题。不过,将记载的历史结合对"灰色文献"的理解,可以洞察病毒  相似文献   

11.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一、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二、流行病学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  相似文献   

12.
牛瘟是一种病毒性、热性、急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烂肠瘟。本文就牛瘟病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牛瘟的防控建议,希望能够为牛瘟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1牛瘟的流行特点牛瘟流行病学的分析探讨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动物群体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牛瘟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病牛,患病无明显症状处于潜伏阶段的牛与病牛的排泄物和口鼻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牛瘟病毒,特别是鼻液的分泌中牛瘟病毒含量特别高,可以经过牛消化道系统或者直接接触感染。除病牛外,带有牛瘟病毒的家禽、犬类、猫科类、饮水、饲料等均可间接传染牛瘟,不过受牛瘟病毒自身较低的抵抗力影响,这些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3.
牛瘟(rinderpest,RP)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黏膜坏死等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5%以上。从牛瘟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犬细小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常见消毒剂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敏感。本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犬科动物和貂,以纯种犬最易感,且病情严重。本病潜伏期通常1-2星期,分肠炎型和心肌炎型两种,以前者较常见,病犬主要症状为严重呕吐和腹泻,出血性肠炎,肠黏膜大量脱落。当前通过临床症状和检测试纸卡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做病毒培养。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止吐、止泻、止血、补液等对症疗法,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联合宣布根除牛瘟。这是历史上首个消灭的动物疫病,也是继天花之后全球第二个被消灭的传染病,自此,世界进入“后牛瘟时代”。牛瘟再暴发风险依然存在,维持全球牛瘟无疫状态意义重大。就维持全球牛瘟无疫状态的框架性文件、牛瘟病毒保藏机构以及宣布消灭牛瘟后所发表的实验性研究等进行了综述,为提升公众风险意识、应对牛瘟再暴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对养犬业危害极大。其特征是出现非化脓性心肌炎或出血性肠炎。CP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一般消毒剂不敏感,对甲醛、漂白粉、石灰酸、过氧乙酸及紫外线敏感。4~10℃下可存活3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犬细小病毒病以断乳至90日龄犬发病较多。本文阐述了病犬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对犬细小病毒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红细胞表面或游离血浆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为主要特征。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生物体,呈环形、球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等形态。附红细胞体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对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0.05%石碳酸中37℃3个h可以被杀死;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存活31d;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79℃时,能保持感染力80d。1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最早3日龄发病。病猪发热、扎堆、步态不稳、四肢抽搐、发抖、不食、个别弱小猪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犬是除兔外对该病毒最为敏感的动物。本病潜伏期3~6 d,一旦发病,多在48 h之内死亡,特征性临床症状为突然瘙痒,剧烈地抓挠或啃咬某一部位,以头颈部多见,犬一旦感染发病,几乎无一幸免。近几年,随着猪伪狂犬病在各地的大量暴发,犬因采食患伪狂犬病死猪肉感染伪狂犬的情况不断发  相似文献   

19.
<正>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1流行特点1.1传染源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可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不能完全阻挡羊只的流入。1.2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以感染小反刍动物,被感染动物发热,发生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该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病毒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