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粘菌(Myxomycetes)隶属于菌物界(Mycetalia)的裸菌门(Gymnomycota),仅限于:营养体由粘变形体或长短光鞭游动胞,经同配形成结合子发育而成的双倍体、多核、非细胞结构的变形体状原质团;子实体由原质团集中分化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非细胞结构,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孢子壁含有纤维素的一个生物自然类群.  相似文献   

2.
SC2053是美国 Soegtal 公司研制,并与天津市作物所合作筛选出的一种新型化学杀雄剂。本文报道了 SC2053诱导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结果:SC2053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无影响。其作用在于减数分裂四分体后、花粉粒形成时期,抑制花粉粒的发育进程,使花粉发育停留在单核或二核阶段。在开花期前,又诱导大量花粉粒内含物解体,形成空腔畸型花粉。KI-I 溶液检查,除大都化内含物已解体的花粉粒染色很浅外,内含物未解体的花粉粒因不含或含极少数淀粉,染色亦很浅,均表现为败育。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4种黏菌显型原质团的蛋白质和DNA含量。结果表明:煤绒菌原质团的蛋白质和DNA含量最高,分别为18.550mg/g和0.382mg/g;扁绒泡菌原质团的含量最低,分别为5.226mg/g和0.011mg/g。  相似文献   

4.
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花分化过程中,外源乙烯诱导小孢子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至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败育过程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造孢细胞的内质网大量增生,分割和吞噬细胞质;细胞核聚集,核染色质形成类似凋亡小体的小球排到细胞质中;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原位自溶解体.(2)细胞核偏移贴壁;胼胝质过度沉积,电子密度增高,分布不均匀,不能形成连续的胼胝质壁;溶酶体过度吞噬细胞内含物,细胞结构混乱,质膜破裂,内含物外泻,小孢子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细胞核解体的残物呈丝状.(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出现细胞核和质体穿壁,形成的四分体发育不均衡,相互粘连;小孢子内含物凝聚或空洞无物;87%花粉粒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5.
黏菌显型原质团可以作为研究胞质环流的模式材料,其大型、具有稳定的外质和多泡流动的内质结构,使得对其原生质流的观察、测速变得十分方便。文中描述了一种借助水文浮标测定黏菌显型原质团原生质流流速的方法,通过随机测量流经菌脉的9个气泡,获得气泡流速为25. 83~289. 05μm/s,9个气泡的平均流速为190. 01μm/s,这个数值可以认定为这段菌脉原生质流的流速。这种方法有助于对胞质环流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煤绒菌等4种绒泡菌目黏菌显型原质团进行了盐溶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煤绒菌、圈绒泡菌的特征峰分别为4个,针箍菌特征峰5个,扁绒泡菌特征峰2个。特征谱带重复性强,可以作为在原质团水平上鉴定黏菌种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过基物培养获得垫形双皮菌[Diderma effusum (Schw.) Morgan]原质团,将原质团转移到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采用多因子试验筛选子实体形成的条件,观察子实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垫形双皮菌子实体为垫状孢囊至联囊体.原质团扇面完整浓厚、饥饿、湿润、20~25℃是垫形双皮菌子实体发育形成所必需的,而黑暗与散射光交替更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覃嘉佳  胡滨  黄焱辉  胡松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93-19694,19697
[目的]研究圆齿野鸦椿种子内含物的成分及作用。[方法]以圆齿野鸦椿种子为材料,对其内含物进行提取、分离,并进行白菜籽萌发试验。[结果]不同时期采集的圆齿野鸦椿种子的内、外种皮及胚含有不同种类及浓度的萌发抑制剂。[结论]圆齿野鸦椿种子外种皮、内种皮及胚中抑制萌发物质的存在是引起其休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杉木小孢子核内双膜包绕的内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杉木小孢子发育过程,对小孢子初期做了连续切片的观察。首次发现细胞核中存在双膜包绕的内含体。杉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在四个子细胞中,随着核膜的形成,核内普遍出现多个双腰包绕的内含体,其内含物为核质。内含体存在于四分体后期到小孢子的初期。当小孢子形成中央大液泡时,内含体消失。本文认为这种内含体是正常结构,并起源于核内,小孢子初期,核膜出现泡状微小内陷。这种泡状内陷可以与内含体相融,从而发育为核膜的深度内陷,双膜包绕的内含体随之消失。这种内含体可能与核膜发育和核质交换及性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幼穗为材料,观察了二棱大麦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大麦的小穗顺序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同一小花不同花药减数分裂时期基本是同步的;同一花药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的比率为50%。实验也统计了减数分裂各时期在同一穗上的频率。观察到大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均有体细胞有丝分裂现象;也观察到第二次减数分裂子细胞分裂不同步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of the protoplasm and of the fluid from the contractile vacuole of fresh-water amoebae showed that the fluid in the vacuole is distinctly hypoosmotic to the protoplasm. Fourteen samples of protoplasm from amoebae, placed in a medium with a milliosmolality of 7, had an average osmolality of 101 milliosmoles with a range of 73 to 116. Eleven samples of vacuolar fluid had an average osmolality of 32 milliosmoles, with a range of 24 to 38.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luid may be isoosmotic to the protoplasm when secreted and that salt is subsequently reabsorbed, leaving the vacuolar fluid hypoosmotic to the protoplasm.  相似文献   

12.
以大葱为材料,采用叶片环剥方法,分别用乙酰胆碱(Ach)、细胞松弛素B(CB)和甲酰氨草磷(APM)对裸露维管束处理,以叶片中N、P和K为指标,研究了这三种药剂对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ch促进细胞内含物的运输;CB和APM均有效地减弱了细胞内含物的运输。初步从维管束水平上证实,维管束中原生质参与韧皮部运输。  相似文献   

13.
小麦次生根皮层通气组织产生方式对小麦耐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耐湿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观察了渍水条件下其次生根结构。结果表明,渍水处理后,小麦的次生根以两种方式产生通气组织。各品种处理期间产生的次生根和耐湿性强的品种处理前产生的次生根经渍水处理后多以方式Ⅰ产生通气组织,通气组织形成是由单个细胞凹陷,内容物消失,最后细胞壁完全叠合并彼此连接而形成的,通气组织呈矩形并且不易破裂;不耐湿的品种处理前产生的次生根经处理后皮层以方式Ⅱ产生通气组织,通气组织是由多个细胞融合,内容物消失而形成的,通气组织形状不规则,易彼此贯彻导致机械组织及表皮的脱落。  相似文献   

14.
白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即时判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毛新杨、银腺杨为材料,对白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白杨的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存在差异性,其中,毛新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对启动较早,水培84 h已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但减数分裂时间历时较长;而银腺杨雌花芽水培140 h才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其减数分裂进程相对较快;毛新杨、银腺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粗线期均需6~7 d时间.毛新杨、银腺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存在时序性相关,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四分体,大孢子母细胞才进入减数分裂细线期;而当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到达粗线期时,小孢子多数已发育至单核靠边期.根据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的时序性对应关系,通过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对白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相似文献   

15.
减数分裂过程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细胞维持稳定的染色体数目、实现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式,占据真核生物生命周期的中心地位。在植物中,减数分裂异常会产生染色体片段、单价体、多价体等,失常的减数分裂行为通常会导致植物不育,对于以种子供人类应用的作物来说是致命的。减数分裂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其有序进行需要一系列相关基因的协调参与。本文主要从调控减数分裂的基因出发,重点讨论了参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中几个标志性事件的基因的作用,为从减数分裂角度进行作物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为材料,采用改良的卡宝品红染色液对其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当甘蓝型油菜花蕾长度小于1.5 mm时,花粉母细胞大多处于减数分裂时期;而花蕾长度介于1.5~2.5 mm时,花粉母细胞大多已发育为单核花粉粒;相较于碱性品红和Gimesa染色液,改良的卡宝品红染色液着色效果更佳,核质区分明显;甘蓝型油菜花粉母细胞在经历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后形成四分体,期间存在两次胞质分裂。  相似文献   

17.
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体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体‘白天使’小孢子败育的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显示 :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 .花粉母细胞早期出现质壁分离及多核仁现象 ;减数分裂末期Ⅰ ,部分花粉母细胞畸形 ,核结构破坏 ;减数分裂过程中 70 %花粉母细胞出现了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变异 .②绒毡层行为异常 .花粉母细胞形成时期至减数分裂末期I ,绒毡层细胞液泡化 ,细胞质稀少 ;有的过度膨胀 ,彼此挤压 ,细胞粘连成团块或分隔成数块 ;单核花粉粒时期 ,绒毡层细胞质浓厚 ,细胞间间隙小 ,与中层细胞联系紧密 ,没有解体 .推测减数分裂及绒毡层行为的异常共同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  相似文献   

18.
19.
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对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杜仲雌雄花芽为材料,通过对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观察对比发现:①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进行,花药从团聚开始向四周伸展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前期持续时间较长,中期Ⅰ到末期Ⅱ分裂进行较快.杜仲花粉为2-细胞型,发育过程经历小孢子单核期(早期、中期、晚期)、二核期(前期-后期)、成熟花粉期,自减数分裂结束后至散粉历时15 d左右.②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间相差很长,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延续的时间较长.大约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10 d左右,大孢子母细胞才刚刚开始进入减数分裂,此时花粉发育至二核期;恰好当花粉成熟散粉时,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的细线末期到粗线期.根据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的时序性对应关系,通过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对杜仲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