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三种松毛虫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的松毛虫种类有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 Butler)。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里、草丛里、石头下或聚集在树干基部越冬,春天上树为害。是我省森林中威胁最大的食叶害虫。为了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我省于1982年开始了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做为松毛虫发生期预测的一种方法,松毛虫有效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害虫,它能够远距离迁飞、传播,扩散非常迅速,对松树危害特别严重。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现提出防治松毛虫的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根据松毛虫秋季气温下降时下树越冬和春季气温回升时上树取食的活动规律,可进行树干塑料围环阻隔害虫上树、涂毒环触杀害虫和扒树盘及地下施药等。具体方法如下: 1、塑料围环:在松毛虫上树前,把宽4厘米的塑料条围树干缠绕,相互重叠1~2厘米,用图钉在重叠处按住,由于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始见期与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旬平均气温连续 6a的调查 ,对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 ,建立了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始见期预测模型 ,从而为确定防治适期 ,统筹安排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松毛虫是油松林的毁灭性食叶害虫之一 ,发生严重的时候能将松针吃光 ,严重地影响了油松林的生长。如果连年受害时 ,会使松树枯死。根据油松毛虫下树越冬 ,翌年春天上树继续危害的生活习性 ,如果掌握好越冬幼虫出蛰上树的时机进行防治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 3月~ 4月份 ,我们在较大面积综合防治油松毛虫的同时 ,在灵丘林场用塑料布 (4.5丝厚 )围塑料环和用溴氰菊酯喷毒环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2 .5 %溴氰菊酯、柴油 ,药油比例为 1∶ 15 ,每公顷用药、油混合液 1.6 kg(16年生油…  相似文献   

5.
对太行山区飞播油松幼林内的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太行山区油松飞播林内1年发生1代,以4—5龄幼虫在树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上树危害。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1.42%。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其防治采用开林道进行化学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油松毛虫是我市松林的主要害虫,六个国营林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为此,我们从省外引进“树干缠塑料环阻隔越冬幼虫上树”的防治技术,于1986—1987年在伊候山林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当年和隔年阻隔率均达90%以上,两年平均每亩成本为0.85元左右。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落叶松毛虫是我国北部落叶松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为了更加经济、有效地抑制其大发生,保护森林生态平衡,我们在细致地研究了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之后,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落叶松毛虫在黑龙江省以2-5龄幼虫于9-10月开始在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上树继续危害。抓住松毛虫上树之际进行防治是有利时机。因为:松毛虫幼虫经一个冬季的休眠,抵抗力很低,且都集中在树干基部;松毛虫尚未取食,对落叶松还没产生危害,此时对落叶松局部树干用药,即节省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松毛虫越冬地越冬期土壤最低温度,松毛虫上树期气温与同期松毛虫幼虫过冷却点温度值比较分析表明,越冬地最低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致死温度的过冷却点值,因而越冬地松毛虫不会低温而致死;  相似文献   

9.
昆虫在越冬期间易于发生真菌病害,被真菌寄生死亡的比率较高。在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过程中,也发现有这种现象,我省松毛虫一般以四岭幼虫在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越冬场所多在树皮裂缝,或在针叶丛中集结成团,也有在树干基部杂草中越冬的在以菌治虫时,于10月至11月中、下旬期间,将白僵菌施放林间,让白僵菌孢子附在松毛虫体上带菌越冬,第二年二月底至三月上旬,松毛虫上树活动时止,松毛虫越冬期长  相似文献   

10.
毒胶环防治松毛虫越冬幼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进一步寻求经济有效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根据北方地区松毛虫幼虫均在地面越冬、出蛰后上树危害的特性和五十年代国内外采用粘虫胶治虫的启示,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配制毒粘胶环防治越冬松毛虫幼虫上树的研究工作。小试验面积0.67亩,中试面积6亩,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松毛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松毛虫的生活史一年一代,大部分以3~4龄在树干基部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过冬,翌年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10℃时,越冬幼虫开始上树为害,一般在4~5月份上树为害。6~7月份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化蛹,7~8月份羽化为成虫,数天后产卵,卵期约10~12d孵化成幼虫,8~10月份新生幼虫开始上树为害。11月份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可分为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老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越冬后的幼虫,取食量大增,被害林木常常大片光秃以致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多 1年发生 1代,以 3~ 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越冬。翌年春 4~ 5月,油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5.7℃、落叶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8~ 10℃时上树危害, 6月中旬结茧化蛹,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初出现秋代幼虫, 10月份下树越冬。   2…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松毛虫以幼虫态在树下越冬,翌年上树,树干是必经之路的原理,有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胶环和毒环法治松毛虫经验的启示下,辽宁省阜新市化工所和沈阳农学院林学系,阜新县国家店林场,阜新市、县森保站等单位协作,经过两年研究,试制成毒粘胶环阻杀越冬幼虫上树试验初获成效。毒粘胶环系采用化学胶(要求遇水不稀释,阳光幅射不骨化,不流胶)和速效毒杀剂及乳化剂等配成,现配现用,不宜久放。化学胶主要起延长触杀剂手“使幼虫爬行迟缓,以增加中毒机率的作用。为此粘性不宜过大,过粘时即能造成“虫尸搭桥”后续幼虫从虫尸通过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场油松毛虫,为害较重。严重者树叶被吃光,受害后的2~3年间,树高生长下降80—90%,直径生长下降35~42%。1978年以来,我场开始利用树干围挂塑料帽的方法防治松毛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塑料布的利用率仅有50%左右;塑料帽围挂后易下垂与树干相贴,起不到阻止幼虫上树的作用;加工塑料帽需用剪子剪或用特制管刀压  相似文献   

15.
塑料环防治松毛虫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越冬幼虫翌春爬越树干到叶部取食为害的特性,采取在树干紧缠塑料环的办法防止越冬3—4龄幼虫上树为害已取得可喜效果。一、方法本法适用于第一次人工整枝抚育后的10年以上的幼中龄林,树干直径3cm以上,林龄越大,树干越粗,树冠越高效果越好。在树干缠塑料环的位置距地面1.3—1.4m为宜。先用孤形刀在缠环处将树干老皮刮掉,达到平滑即可。刮皮宽12—15cm左右,然后将4cm宽的塑料环缠紧在树干上,再用大  相似文献   

16.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毛虫大发生的过程一般经历增殖、猖獗、衰退3个阶段。猖獗阶段害虫种群数量数十倍、数百倍地迅速增大 ,几乎耗光其大部或全部食物资源。如果发生油松毛虫的重度 ,就标志着危害进入了猖獗阶段。现将油松毛虫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供各地防治时参考。1 虫情调查1.1 调查时间每年的 4月~ 5月份是越冬幼虫上树活动时期 ,8月~ 9月份在幼虫下树前进行调查。需放赤眼蜂的林地 ,在 6月~ 7月份要进行蛹期调查 ,大致推算出油松毛虫卵的始期、盛期和末期。1.2 调查方法1.2 .1 踏查 以林班为单位进行踏查 ,取得虫口密度的估计值后 ,进一步在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预报赤松毛虫的发生期,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赤松毛虫发育始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现将观测结果整理如下。 一、观测方法 (一)越冬后4—8龄幼虫的观测:3月中旬自新泰市土门林场采集幼虫约5000头,在室内检取健壮、发育均一的4龄幼虫2000头,置4—5℃冰箱内贮存备用。自3月24日开始,每隔5天取出50头饲于大(直径13厘米)培养皿内,每皿饲养10头。7龄以后将幼虫饲于中型饲养缸内,至5月9日共饲养10批。每2—3天更换一次新鲜松针,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每天观测记录一次发育进度,直至化蛹。  相似文献   

18.
《湖北林业科技》2005,(1):14-14
“塑料环”就是用质地较好的塑料薄膜剪成宽5cm的塑料条,将其绑于要防治的树木上。利用它可以有效地阻止落叶松毛虫上树危害,以此达到保护林木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 马尾松作为先锋树种和生态林重要组成部分在信阳市广为分布,面积达360万亩,在消灭宜林荒山、治理小流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马尾松毛虫是信阳市森林第一大害虫,一年发生2代,每年分别在5月下旬、8月上旬第一代、第二代幼虫出现,10月中下旬松毛虫第二代幼虫开始下树并在树皮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上树取食危害。根据全市地理特点和实际发生状况,松毛虫发生区域类型分为三种:1.控制区:林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林相复杂,多系针阔叶混交林或以松树为主的乔、灌、  相似文献   

20.
<正> 松毛虫以幼虫在树下越冬,翌春上树继续为害。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用毒环法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一)“毒笔”毒环:“毒笔”是由石膏、滑石粉做载体,配以速灭杀丁等菊酯类农药,加入适量防雨剂和水,调制加工成笔状制剂。在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5天,于树干胸高处刮去老皮30—40厘米宽,用“毒笔”在上面划两道闭合环,即可触杀上、下树的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