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不同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每组20尾.对照组注射PBS,浸泡组以1.0×107cfu/mL 的菌液浸泡1 h,注射组注射1.0×108 cfu/mL的菌液.各组鳗鲡均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肝素钠抗凝,分别取全血、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法)测定美洲鳗鲡全血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免疫水平.结果表明,浸泡组细菌感染后30 h的红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细菌注射组,而细菌注射组的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浸泡组和对照组,3组鳗鲡的全血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与30 h相比,处理后6 h不同组的细胞免疫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构建迟钝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重组表达载体后,表达纯化获得分子质量约53ku的外膜蛋白。将100尾日本鳗鲡均分为2组,分别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0.5mg/mL)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Omp,0.5mg/mL)0.2mL/尾。于免疫后第7、14和28天采集鳗鲡血液、粘液、肝脏和肾脏,测定各时间点的补体活性、溶菌酶活性、全血细胞转化水平和血清抗体效价。结果发现,外膜蛋白组鳗鲡的补体活性于免疫后第7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抗体效价于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后第28天以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创伤弧菌(1.0×107 cfu)腹腔注射感染鳗鲡。结果发现,外膜蛋白组鳗鲡对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创伤弧菌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1.4%、50.0%和12.5%。表明鳗鲡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基因工程表达外膜后显著提高了其对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抵抗力,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也有明显的交叉保护效果,但对创伤弧菌的交叉保护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3.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感染组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组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ZN1攻击鳗鲡后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半致死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ZN1对鳗鲡进行腹腔注射,在第0 d、1 d、3 d、7 d、14 d、21 d采集鳗鲡肝、脾、肾、肠,观察鳗鲡经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击后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变化及脏器的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活菌ZN1攻击后鳗鲡肝、肾、脾、肠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病变,且持续时间长达14 d以上,同时血液中的血栓细胞急剧减少,甚至全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攻击后可引发鳗鲡各脏器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并提示在病原菌攻击引起鳗鲡血栓细胞的减少并恢复缓慢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导致宿主产生败血症状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益生性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以草鱼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抑制率和对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中四甲基偶氮唑盐(MTT)OD值、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各种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在孵育3h和6h后分别显著降低了Na+,K+-ATP酶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与嗜水气单胞菌孵育3h后,肠上皮细胞由椭圆变成不规则形态,培养液的死细胞增多,并且在多数时间点上显著降低了MTT OD值以及谷草转氨酶、Na+,K+-ATP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细胞中MTT OD值和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共孵育对肠上皮细胞形态及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明显小于嗜水气单胞菌组;黏附抑制实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提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并减轻嗜水气单胞菌对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日龄320只健康肉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进行了21d的饲养试验,测定了1和32日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白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复方1植物提取物显著改善了肉仔鸡第1~7天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提高了第8~21天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并显著影响32天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两种复方植物提取物之间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将4种微生物基因组DNA腹腔注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8 h后腹腔注射海豚链球菌,在攻毒后24和48 h采血,通过测定血清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以及血液中病原菌感染量和死亡率,探讨注射4种微生物DNA对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作用.结果显示,注射大肠杆菌DNA的实验组,LSZ、AKP和SOD均无明显变化(P>0.05),表现为先略低于对照组后升至正常水平;而注射鮰爱德华氏菌DNA、毕赤酵母DNA和生理盐水的实验鱼,LSZ和AKP表现出明显变化(P<0.05),LSZ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而AKP变化趋势则不同.注射感染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其中24h大肠杆菌组感染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48 h各试验组的细菌感染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尤其以大肠杆菌组和嗜水气单胞菌组最低,且其死亡率也最低,表明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基因DNA和嗜水气单胞菌基因DNA能增强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试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研究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9组(对照组、A~H组),A~H组试验饲料中紫丁香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6%、8%、10%,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史氏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和F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H组鱼血浆中自蛋白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鱼血浆中C3、C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除C组和F组外,其余各组鱼血浆中C3、C4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对史氏鲟生长和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炎沙门氏菌对感染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肠炎沙门氏菌对感染鸡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肠炎沙门氏菌感染12日龄的健康三黄肉鸡为材料,在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其颈静脉血,分离血清用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感染鸡血清AST、ALT、LDH和GLU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血清ALP活性、ALB和GLO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除TP无显著变化外,感染鸡血清其他7项生化指标都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ALT、AKP、LDH和GLO活性在感染后显著升高(P〈0.01),ALB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肠炎沙门氏茼感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 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 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肾小球坏死脱落;鳗鲡肝脏则主要表现为严重充血,肠道偶见肠粘膜脱落.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感染细菌主要分布在鳗鲡肾脏内,肝脏和肠道也有感染细菌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病情转归。方法将120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口服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对照组60例口服安慰剂每日1次,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慢性重症肝炎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两组的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T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58例,好转1例,发展为重症肝炎1例(1.7%);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12例,发展为重症肝炎8例(13.3%),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且治疗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迅速降低病毒量,促进胆红索下降,降低ALT,改善肝功能,对降低重型肝炎的发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患有细菌性出血病的团头鲂内脏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采用0.2%福尔马林25℃灭活24h和0.5%福尔马林4℃灭活24h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疫苗作为抗原.于胸鳍基部注射免疫团头鲂,通过测定受免团头鲂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血液中NBT阳性细胞数量、吞噬细胞活性以评估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灭活菌苗均可刺激鱼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而采用0.2%福尔马林灭活的免疫效果优于0.5%福尔马林灭活.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活菌攻毒的结果表明团头鲂对嗜水气单胞菌产生了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4.
酵母β-葡聚糖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 β -葡聚糖 ,投喂经注射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菌苗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2 8d后 ,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 (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 (RPS) ,探讨了酵母 β -葡聚糖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 ,投喂添加 2 0 0 .0mg/ (kg·d)酵母 β -葡聚糖的饲料 ,不仅可以提高受免异育银鲫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 ,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 ,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只健康家兔,在4h内采血8次,每次2mL,总采血量为16mL,测定血液成分,结果表明,采血10mL,以后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容量显著降低(P<0.01),采血12mL后白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浆尿素降低不明显(P>0.05),随着采血次数的增加,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逐渐减少,嗜中性白细胞中分叶核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幼稚型细胞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6.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忠  魏雪  童琰  黄玉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11-8913
以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MGB(Minor Groove Binder)探针,Aero基因探针5’端用FAM基团标记,3’端用TaqMan—MGB标记。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5×10^0CFU/μl;试验中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非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中,批间差异小于5%,批内差异小于3%。试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株进行快速鉴定。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甲酯对草鱼生长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60尾(始重8.34g±0.02g),按照养殖试验要求分成4组(对照组、A、B、C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30尾,分别投喂基础日粮(对照组,w(Lys)=1.25%)、添加赖氨酸盐酸盐日粮(A组,埘(Lys)=1.625%)和添加不同剂量赖氨酸甲酯盐酸盐日粮(B组,W(Lys)=1.50%;C组,w(Lys)=1.625%)。结果表明:添加赖氨酸甲酯后,B、C组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鱼体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晶体赖氨酸的A组,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和A组草鱼摄食后,血清中游离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浓度在1h左右达到高峰,而B、C组在3h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8.
双酚A对鲫雌激素受体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量PCR技术和免疫荧光法研究了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对雌鲫的雌激素效应。以不同浓度的BPA[质量分数分别为1mg/kg,50mg/kg,100mg/kg(注射剂量/鱼体重)]对雌鲫进行腹腔注射,然后分别于24h和48h检测肝脏中的仅型雌激素受体(ERct)mRNA表达以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表明1mg/kg和50mg/kgBPA处理组ERa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48h内均没有明显变化;100mg/kgBPA处理组ERamRNA水平在注射后24h显著上调(P〈0.05),48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1mg/kgBPA处理组E2水平在24h显著下降(P〈0.05),48h回升至正常水平;50mg/kg和100mg/kgBPA处理组E2水平在24h显著增加(P〈0.01),48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结果表明,BPA具有雌激素样效应,高浓度的BPA能够诱导雌鲫肝脏ERαmRNA表达和血清E2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适体筛选技术( SELEX, system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利用体外合成的长度为J8个核苷酸的随机ssDNA文库,以嗜水气单胞菌为靶目标进行12轮的筛选,利用生物素一抗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显色系统检测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和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结合后显色,A(absorbance)值逐渐增加,亲和力由最初的0.32升到第9轮的0.72.研究已初步筛选到与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亲和力的DNA适配子,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二级结构研究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蛋白质(34.85%、40.48%、46.54%、51.54%、56.69%,记为D1、D2、D3、D4、D5组)和不同质量分数的磷(0.96%、1.16%、1.60%、2.03%,记为P0、P1、P3、P5组)的饲料对星斑川鲽Platiehthysstellatus幼鱼生长、摄食、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D4、D5组均较大;摄食率和饲料系数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D4组最小;D4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6h和18h后,D5组的NHz—N和NO2—N总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投喂12h后,D5组显著高于D1~D3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相同时,饲料中不同的磷水平对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摄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6、18h后,P0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投喂12h后,P0、P1组的总磷排放量显著低于P3、P5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