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用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经济价值较高的上等蔬菜,具有较好地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云南省玉溪市在高海拔冷凉山区种植获得成功.食用百合一般亩产1000-1500kg,目前市场上鲜食百合每kg8-10元,百合干片50-80元/kg,食用百合亩收入可达5000-10000元,经济效益可观,是山区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用百合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食用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是以食用其鳞茎为主要目的的一类百合。百合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这些地区广布野生百合。在我国境内,从长白山区到云贵高原,在海拔200~3200 m范围内,都有野生百合的踪迹,可以说是野生百合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百合遍及从南至北的26个省区。中国百合有48个种18个变种,其中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e var.viridulum Baker)、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var.unicolor(Hong)Cotton]为食用百合3大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3.
百合(Lilium)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植物,属球根类花卉,目前发现百合科有230属3500种。我国百合属种类共有55种,18个变种,其中有10个品种可供食用;食用百合药用价值高,保健功能好,鳞片淀粉丰富、蛋白质、糖类、果胶质、维生素含量大,并含有钙、磷、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除一般性成分外,百合还含有许多具有生理功能的成份.  相似文献   

4.
百合属百合科,其花可供观赏,鲜茎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种植百合经济效益较高。现将食用百合无公害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百合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又名山百合、夜合,属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蔬菜。百合鳞茎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欧美国家还当作花卉栽培,非常名贵。因此,百合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与日俱增,发展百合种植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百合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宜兴百合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属百合科百合属。宜兴百合别名虎皮百合 ,学名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 。宜兴百合是我国三大食用百合 (兰州百合、宜兴百合、龙牙百合 )之一 ,原产太湖一带的湖州和宜兴。2 0 0 1年慈溪市首次引种 3 33hm2 获得成功。2 0 0 2年 79月采收 ,平均每 6 6  相似文献   

7.
辛焱 《吉林蔬菜》1999,(6):22-22
百合,又名番韭,别名夜合、中篷花等。原产亚州,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我国有39个种,其中有许多种可供食用,我国是食用百合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百合的食用部分是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的鳞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稀有蔬菜。每百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3.1~5.6g、果胶质4.7~5.6g、庶糖3.7~10.4g、还原糖1.5-3.0g、脂肪0.7g,粗纤维0.9~1.1g、钙9mg、磷91mg、铁0.gmg、还含有百合式A、B。百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花梗、鳞茎均可人药.有止血、滋补强身、润肺止咳、利牌健胃、于心安神、清热利尿、慢性支气管炎、神…  相似文献   

8.
食用百合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谋智 《北方园艺》2006,(1):101-102
百合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所有种类的总称,全世界约有90多种.百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甚高.根据用途可分为药用百合、食用百合和观赏百合.兰州百合(Liliumdavi dii var.Uni color(Hoog)Cotton)是一种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优良食用品种,鳞茎瓣厚、丰润、口感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 ,欧洲各国主要作为花卉栽培 ,我国栽培百合主要是采收其鳞茎作为食用或药用。百合是餐桌上的佳肴 ,滋补上品 ,同时又是高档名花 ,因此栽培百合经济效益颇丰。近年来 ,我市百合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发展较快。但随着百合大面积的种植 ,虫害也日趋加重 ,在我地百合常见害虫有蚜虫类、螨虫类、地下害虫类等 ,一般虫害率为5%~10 % ,严重者可达20 %左右 ,给生产上造成损失。现将百合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蚜虫类危害百合的蚜虫主要为桃蚜和棉蚜 ,它们寄生在百合叶片上 ,从茎秆吸取汁液 ,引起百合植株…  相似文献   

10.
食用百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其花可供观赏,鳞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食用百合在永福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达到400hm^2左右。但是在生产中仍出现病毒病、立枯病、根腐病、虫害发生较重,中后期死苗现象,严重影响了食用百合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使食用百合生产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湖北省食用百合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介绍了湖北省食用百合产业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培育食用百合知名品牌、依托科技支撑、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百合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价格等建议,以促进湖北食用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食用百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合,学名Lilium sp,别名中蓬花、蒜脑薯、百合蒜,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亚洲东部温带地区.全世界有100多种,其中39种原产我国.百合自古作为药用,日本则驯化作为观赏花卉,之后欧美各国都作花卉栽培;我国作蔬菜及花卉栽培.在药用栽培的基础上,我国选出其中可供食用的品种,成为一种特产蔬菜--食用百合.  相似文献   

13.
结合浙江山地食用百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品种选择、种植地块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南方山地食用百合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全世界现有100多个品种,按用途可分为花用、药用、食用三大类。原产中国的卷丹百合是药食兼用以收获地下鳞茎为栽培目标的百合品种。在北方农村庭院常作为观赏花卉而广泛种植。卷丹百合在秋季9~10月栽植后,子鳞茎在土中越冬,到翌年4月出苗。出苗后即进入了田间管理时期。此期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对减少病虫为害、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松土补肥、植株调整、肥水管理、病虫  相似文献   

15.
洋蓟又名法国百合,荷兰百合、朝鲜蓟,为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欧地中海沿岸,生长于阳光充足、温暖且不太潮湿的海边地区。是一种作为食用,且极具营养和医疗价值的蔬菜。在早期的欧洲地区,它是皇家及贵族才能享受到的高级菜肴。目前欧美国家种植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6.
洋百合,别名洋蓟、法国百合、荷花百合,为菊科菜蓟属多年生双子叶蔬菜植物。以具有清香宜人的花球,即未开放时花蕾的总苞和膨大的花托供食用。  相似文献   

17.
<正>百合(Lilium spp)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鲜切花之一,除观赏外,百合还可以食用、药用。近年来荷兰、日本、韩国的百合产业迅速发展,在我国,百合也成为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湖南、甘肃、云南、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广泛种植。但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百合根腐病的发生日趋严  相似文献   

18.
岳常彦  邹金环  娄金华 《中国果菜》2005,(5):i0007-i0008
百合属于多年生突根草本植物,夏季开花,花色淡雅,可供观赏。传统的百合种值一直是以观赏为主。近几年营养专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食用百合和药用百合应选择不同的品种。食用百合是良好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因此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滋补佳品——百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 《现代园艺》2002,(4):33-34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具鳞茎草花 ,原产北半球温带地区 ,我国为主产区之一 ,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花期 5~ 8月。花色有白、黄白、紫、粉、橙、桔红、淡绿和花瓣具有斑纹的等且具微香。百合花朵硕大 ,花色清丽 ,花形恰似喇叭一般 ,令人喜爱。花朵生于植株顶端 ,有数朵至数十朵组成总状花序 ,犹如一支支唢呐组成的合奏团 ,似闻号角声 ,十分惹眼 ,有趣而壮观。其花种约有 1 0 0多种 ,常见品种的有 :百合 ,花白色 ;川百合 ,花橙红或橙黄色 ;兰州百合 ,为著名的食用品种 ;湖北百合 ,花色橙黄并有红褐色斑点 ,花形奇特 ;鹿香百合 ,花腊白色 ,因极香…  相似文献   

20.
梁旭东  毕春辉  李雪 《蔬菜》2019,(12):60-62
为了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出了兰州百合种植技术规程。主要包括:生产环境要求、品种特征特性、种球质量分级、整地施肥、栽植密度、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方法、包装贮运等内容,技术规程确保了兰州百合的优质高产,以及特有的形态特征和食用、药用价值,为保护、传承这一优良地方品种及探索当地菜农脱贫致富之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