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研究基地,针对二斑叶螨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摸清了二斑叶螨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田间系统观察和室内饲养方法,调查并发现宁夏引黄灌区二斑叶螨的寄主植物88种,其中野生寄主植物59种,栽培寄主植物29种。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20种主要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净生殖率(Ro)的营养效应,不同寄主植物随季节的变化其营养效应明显不同。对二斑叶螨在这些寄主植物间的季节转移规律研究表明,宁夏农田中以野荠菜、小旋花、小蓟、苦苣菜、车前草、蚕豆、大豆、玉米等一起构成了有利于二斑叶螨季节转移的寄主体系。分析认为,宁夏麦套玉米间作大豆的耕种模式是二斑叶螨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③提出了根据气温条件进行二斑叶螨发生期与防治时期的预测预报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斑叶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在我国的危害越来越大,已成为蔬菜、果树和花卉上的重要害虫。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二斑叶螨生殖特性、滞育、种间竞争力、抗药性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有效地.制二斑叶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花生叶螨在招远市普遍发生,主要为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其中发生量最多、最严重的为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发生面积较少,但近几年在招远市二斑叶螨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花生叶螨的为害逐步加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已成为花生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1. 形态特征。朱砂叶螨的雌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其在二斑叶螨敏感和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ACCase基因的cDNA 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分析ACCase基因在二斑叶螨敏感和抗螺螨酯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CCase基因(GenBank 登录号:JX424763)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 068 bp, 编码2 23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66.35 kD,理论等电点为6.38,包含典型的生物素羧化酶(biotin carboxylase,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BCCP)和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3个结构域。结合其它物种ACCase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该基因与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ACCase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ACCase基因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明感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RT-PCR技术在二斑叶螨中克隆到ACCase基因,ACCase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为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内参基因的筛选及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敏感(SS)和抗甲氰菊酯品系(Fe-R)中合适的内参基因,并通过基因相对表达定量PCR研究二斑叶螨抗性品系解毒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技术,分析二斑叶螨5.8S rRNA、α-tubulin、β-actin、ELF、GAPDH、RPL13a、SDHA和TBP共8个候选内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稳定性,并分析二斑叶螨酯酶(Carboxyl/cholinesterases,CCEs)、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及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e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等主要解毒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估,通过比较Ct值的方法进行基因相对表达量计算。【结果】8个内参基因中稳定性最高的为α-tubulin;以α-tubulin为内参基因,二斑叶螨Fe-R品系GSTs 基因TuGSTo1、TuGSTd1及P450s 基因CYP3D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S品系,而CCEs 基因TuCCE1的表达量有所降低。【结论】在二斑叶螨SS和Fe-R品系中α-tubulin为理想的内参基因,RT-qPCR研究表明TuGSTo1、TuGSTd1和CYP3D2相对表达量的升高可能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高抗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
二斑叶螨与截形叶螨是棉花重要的害螨,研究两者种群动态、种间竞争及竞争过程中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斑叶螨混合种群数量增长率大于其单种种群,截形叶螨混合种群数量增长率小于其单种种群,截形叶螨的内禀增长力(rm)为0.047 4,二斑叶螨的rm为0.079 3;竞争前后二斑叶螨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增长速度均大于截形叶螨;二斑叶螨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玉米叶螨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叶螨又名玉米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常见的有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3种。俗称火龙,是一种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大发生频率比较高的暴发性害螨,被群众称为"不冒烟的农田火灾"。1990~2005年,玉米叶螨在山西省忻州市先后3次大发生(1991、1999、2001年)、2次偏重发生(1997、2005年)、2次中度发生(1995、2000年)。玉米被叶螨刺吸为害后,茎叶失绿,籽粒瘪瘦,严重时植株干枯倒伏死亡.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皖北果区近年相继发生,为害日趋严重的3种害虫(螨)——二斑叶螨、梨黄粉蚜、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种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种群的影响,雌螨交配与否及迟早对于螨害种群生长发育、繁殖及后代性比的影响,旨在为二斑叶螨持续控制和种群数量动态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单头饲养法研究了不同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雌成螨产卵量、寿命及后代孵化率、羽化率和性比的影响.【结果】配对时间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平均产卵量、平均寿命及后代性比有显著影响;进行配对的二斑叶螨,其产卵量高于孤雌生殖,且随配对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平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在配对7d时达到最高,为79.13粒、5.97粒;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成螨平均寿命显著长于有性生殖,且雌成螨的平均寿命随配对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因此交配加重了雌性个体繁殖所需额外的负担,寿命较短;但配对时间对种群繁荣起积极作用;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后代孵化率较有性生殖低,两性生殖中孵化率随配对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试验中孤雌生殖的二斑叶螨后代个体绝大多数为雄螨,雌雄比为0.11∶1,随着二斑叶螨配对时间的延长,其后代雌雄比值不断减小,趋近于3∶1,且有雄螨存在的1~3d内,雌螨主要进行两性生殖,以产雌为主,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二斑叶螨为害玉米损失率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1999年,在二斑叶螨为害期对玉米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螨量与产量损失成正相关(r=0.9951),回归方程Y=4.1886+0.3354X。防治指标。7月20日前平均单株玉米有叶螨22头。  相似文献   

11.
在24℃条件下,饲养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品系(R)和敏感品系(S),系统观察2品系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其一系列生命、生殖及种群动态参数。结果表明:二斑叶螨抗性品系(R)的孵化率、幼螨成活率、有效产卵量、内禀增长率等均具有不利性,抗性品系(R)相对适合度仅为敏感品系(S)的0.582倍,存在适合度缺陷。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大连地区苹果螨类为害日益严重,主要有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和二斑叶螨,尤以二斑叶螨发生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在以四季豆为寄主时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二斑叶螨的活动虫态和成虫的内禀增长力均高于朱砂叶螨,这表明在以四季豆为寄主植物时,二斑叶螨比朱砂叶螨具有更强的种问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二斑叶螨抗四螨嗪品系筛选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筛选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并明确其解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发展趋势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结果】室内用四螨嗪筛选二斑叶螨21代(Clo-R21品系),抗性倍数(RR)为122.26;Clo-R21品系对哒螨•四螨嗪和浏阳霉素具有较高的交互抗性,RR分别为21.80和10.66;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三唑锡和苦皮藤生物碱具有低水平的交互抗性,RR分别为6.85、5.45、5.02、3.88、3.48、1.68;对苯丁锡、唑螨酯、噻螨酮具有负交互抗性,RR分别为0.72、0.65、0.55;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胡椒基丁醚(PBO)、增效磷(SV1)对抗Clo-R21品系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39、1.70、6.78、1.64;Clo-R21品系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25、2.04、1.91、1.98和26.68倍。【结论】二斑叶螨对四螨嗪的抗性主要受MFO介导,而CarE、ACP、ALP和GSTs也参与四螨嗪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二斑叶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叶螨科,又名二点叶螨、白蜘蛛。二斑叶螨是一种几乎遍布于全世界的害螨,据中国农科院董慧芳等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没有该螨的分布,以往的很多记载均为误定。二斑叶螨可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进口的花卉、果树苗木、草莓苗等由国外传入国内。该螨寄主广泛,可为害朱砂叶螨的全部寄主。此外,还可为害苹果、梨等果树。一、发生规律1.危害特点二斑叶螨的出蛰温度为5~7℃,3月下旬开始发现其出蛰活动,主要在地面早春绿色植物上活动;  相似文献   

16.
郑州地区果园二斑叶螨发生规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ach)是世界上重要害螨之一,与我国原有的二斑叶螨同名异种。它是80年代新传入国内的检疫性害螨,目前,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发生,且发展蔓延极快,危害日益严重。1995年我们在郑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二斑叶螨近几年来发生危害较重,且对多种杀螨剂有较强的抗药性。为筛选出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19—2020年对苹果二斑叶螨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联肼·乙螨唑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药后2 d防效为82.87%,药后15~45 d防效仍能保持在100%,可作为生产中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首选药剂;24%螺螨酯悬浮剂2 5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苹果二斑叶螨持效性较好,药后2 d防效仅分别为65.40%和72.54%,而药后30~45 d防效保持在100%,可作为防治苹果二斑叶螨的备选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近些年天津市二斑叶螨发生严重的现象,提出了二斑叶螨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指导今后果园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二斑叶螨对杀虫杀螨剂的多重抗性机制,为延缓二斑叶螨抗性发展及其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为靶标,通过室内抗性汰选获得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Mp-R),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Mp-R和敏感品系(SS)羧酸酯酶(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差异,并估计了其抗性遗传力及相对适合度。【结果】经过连续50代室内抗性选育,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3.03,167.65和51.77倍,其抗性发展趋势分别呈"慢-快-慢","慢-快"及缓慢上升趋势;与敏感品系相比,3大解毒酶活力在二斑叶螨各发育阶段均未见大幅度上升,仅Mp-R品系卵中MFOs比活力上升幅度最大,为SS品系的1.8倍;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力分别为0.020 3,0.038 7和0.064 2;Mp-R品系相对适合度为0.381 8(Rf1),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殖不利性。【结论】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力最大,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甲氰菊酯次之;螺螨酯的抗性遗传力最小,抗性风险较低;阿维菌素、甲氰菊脂和螺螨酯混用有利于二斑叶螨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叶螨又称玉米红蜘蛛,主要有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3种。近年玉米田普遍发生,已成为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在玉米叶螨发生期,危害严重的玉米田螨株率可达70%~100%,单株螨量几百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