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在薯蓣发病块茎组织中分离到真菌菌株HSQM2005,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该菌为薯蓣致病菌。对菌株HSQM2005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将该菌鉴定为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 Yamamoto。该菌生长温度范围10~31℃,最适温度22~28℃;在pH 2~12均能生长,最适pH为5~8。  相似文献   

2.
山葵墨入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山葵墨入病病株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山葵茎点霉菌(Phoma wasabiae Yokogi)。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不同的温度、pH、光照等条件对山葵茎点霉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该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5℃,最适温度为22℃;适宜生长的pH为6.0-9.0,最适pH7-8;该菌在黑暗条件下比在光照和光暗交替处理下生长快,且产孢的能力相对强;致死温度为55℃。10min。  相似文献   

3.
稗草致病菌--尖角突脐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稗草病株上分离到一尖角突脐孢菌.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6, 对光照无要求; 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必需元素,钾和镁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入少量的铁和锌对菌丝生长有利,铜元素抑制该菌的生长; 缺碳和氮素明显影响菌落的生长.该菌生长最合适的速效碳源是葡萄糖,缓效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无机氮源是硝酸铵,最适有机氮源是酵母粉; 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合温度范围为20~30℃; 分生孢子快速萌发的酸碱条件为初始pH4~7,最佳初始pH值为5; 光照不利于分生孢子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4.
对布朗李叶枯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布朗李果汁。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蔗糖、麦芽糖和果糖;氮源分别为酪氨酸、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和半胱氨酸。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5~7;分生孢子形成最适温度25~30℃,最适pH8,饱和湿度有利于产孢,阳光照射形成分生孢子器最多,紫外光照射对分生孢子器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6~9,相对湿度为90%~100%,以在水滴中萌发最好。布朗李杆煎汁和布朗李果汁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生细菌B47菌株的鉴定及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于番茄茎部能较强抑制茄青枯病菌生长的内生细菌B47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其最适长pH5~6,最适生长温度为35℃。室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淋根法先接种B47后接种病菌和用注射法先接种B47菌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可取得81.25%和92.10%的防效,而用淋法、注射法同时接种B47菌与病原菌的处理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6.
龙眼褐斑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眼褐斑病是危害龙眼苗期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鉴定此菌为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pH值为7~9,它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但以阿拉伯树胶粉最好,氮源以硝酸铵最适。分生孢子需在水中才能萌发,3%的葡萄糖溶液可促进孢子萌发,其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pH值为5~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25份发病德国鸢尾植株样本中分离得到15株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发现其中6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另外9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从中各选1株代表菌株YWMZ1、YWJB3进行接种后出现叶片萎蔫,茎基部腐烂,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多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最终将代表菌株YWMZ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YWJB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2株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pH分别为5和7;2株菌株在5种碳源和氮源上均可生长,其中菌株YWMZ1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YWJB3最适碳源为蔗糖,2株菌株均以硝酸钾为最适氮源;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12 h明暗交替。  相似文献   

8.
苍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苍术黑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Kunze) Wiltshire],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15~35℃都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pH在4~11都能生长,最适pH为6.0~7.0。在Czapek培养基上,病原菌以葡萄糖和甘露醇为碳源生长最好,以硝酸钾为氮源生长最佳。30%苯醚甲.丙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谷子腥黑穗菌(Tilletia setariae Ling)冬孢子接种正开花的谷子小花后引起发病,为花器局部侵染,当年侵染当年发病的非系统侵染病害。以二甲基亚砜处理,紫外光线照射和土壤越冬处理的冬抱子均能打破其休限期。在15-30℃里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在pH4-7里均可萌发,以pH6为最适。碳、氮源对冬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刺激作用。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是20℃,最适pH值为7.0。在PDA上生长最佳。棉子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DL-丝氨酸为最佳氮源。冬孢子经扫描电镜观察为T型(瘤突型)。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数多达百个,虽"毛刷状"。在人工培养基上能产生厚垣孢子。以0.5% KOH-safranin O快速核染色剂染色,看到菌丝细胞里多含有双核,及锁状联合。  相似文献   

10.
柑橘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条件对柑橘黑斑病菌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carp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7;在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以在0.2%葡萄糖溶液中的萌发率最高。菌丝和分生孢子在55℃水浴处理10min均失活。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于广西百色市老山林场调查了相思木蠹蛾对西南桦的为害情况,并进行了不同高度虫孔数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整枝方式虫孔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种群密度估计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有虫孔株率70%,虫孔密度2.79个/株;以2m为区间段,无虫孔的占74.8%,有1个以上虫孔的占25.2%;相思拟木蠹蛾对树干高度有选择性,树干4~6m间虫孔数最多;幼虫侵入期人工修枝会加重相思拟木蠹蛾为害;以无虫株率估计相思拟木蠹蛾种群密度的模型为^x=1.420 8(-lnP0)1.476 8。相思拟木蠹蛾为害对西南桦木材品质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监测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FAO的CROPWAT模型在非充分灌溉中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将民勤棉花和春小麦非充分灌溉的试验方案及当地气象资料输入模型,分析CROPWAT模型在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和非充分灌溉对产量影响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棉花各生育期日平均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规律,但模拟值整体高于实测值0.15~1 mm;模拟非充分灌溉对棉花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时,模拟值和实测值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棉花和春小麦的RMSE、EF、CRM分别为20.62%和10.35%、0.98和0.856、-0.00051和-0.0155,说明CROPWAT模型总体模拟效果较好,但模型的执行值较实测值偏高。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非充分灌溉的研究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为了使模拟结果更准确,使用前需根据当地实测资料对Kc、Ky等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资源的坝上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植被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根本。本文根据坝上各县水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水资源在坝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光温资源的耦合程度;探讨了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植被生长与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坝上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林草植被恢复建设则应以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为依据,以水定草、定林,实现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防除野燕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剂型的高效氟吡甲禾灵防除青海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基本一致。10.8%高效氟吡甲禾灵ME375ml/hm^2,在油菜2~4叶期,野燕麦2叶1心~4叶期兑水300kg/hm^2作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EDEM的小区育种小麦脱粒装置作业参数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小区育种小麦脱粒装置最佳脱输性能参数,减少籽粒在装置内的滞留,提高育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在不考虑脱粒破碎的情况下,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脱粒装置内小麦籽粒和短茎秆混合物料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为优化脱粒装置工作参数,进一步降低籽粒在脱粒装置内的残留率,分析研究了脱粒物料中单个抛出籽粒、抛出茎秆及滞留籽粒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脱粒装置内的物料流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1 600 r·min~(-1),喂入量为0.3 kg·s~(-1),脱粒间隙为8 mm,装置内籽粒残留率最小,并按照该最优组合作业参数对脱粒装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利用EDEM对脱粒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为脱粒装置的研究和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的半衰期为1.89d,用量500mL/667m2处理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d,韭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1ug/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进生物分类检索方法,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图示多元检索表。该检索表由含有多个"分类单元-特征部位-特征"记录的数据库表构成,并配备分类特征鉴别图。检索时根据表中所列特征部位,参照特征的文字描述和图示,输入标本多个对应部位的特征,一次查询可获得检索结果。检索所用的SQL语句中,使用union all语句组合多个select查询语句,进行多个分类特征的并行检索。通过建立异翅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分种多元检索表进行测试,检索效果良好。多元检索方法解决了传统的二叉检索遇到缺失特征而无法进行后续检索的问题。基于数据库的图示多元检索表直观易用,非常适合口岸检疫鉴定。  相似文献   

19.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资源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NeuralNetwork ,简称ANN)从 2 0世纪 40年代的萌芽到今天的开发现有模型以及在应用中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模型、算法的改造 ,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基于实例的方法 ,不需要考虑数学模型的内部结构 ,不需要假设前提条件 ,不需要人为地确定因子权重 ,作为一个黑箱综合地映射研究对象的整体性。通过森林资源的预测 ,及时掌握森林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动态化、目标化和科学化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方法对甘肃连城林场吐鲁沟营林区有林地面积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简单 ,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