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病因 1.1饲养管理不良,养殖场卫生条件差可引发牛的前胃弛缓.1.2饲料营养缺乏,饲料单一,长期饲喂酒槽或粗纤维饲料可引起发病. 1.3突然变更饲料,饲料腐败、霉变亦可引发前胃弛缓. 2临床症状 患牛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或丧失,反刍停止.体温、呼吸、脉膊无明显变化.瘤胃收缩力减弱,胃内容物充盈,呈面团状.病初牛嗳气,嗳气时散发酸臭味,后期瘤胃臌气.病牛便秘,粪呈深褐色.  相似文献   

2.
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给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病在家畜中以牛、羊、鹿等流行最多,人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产羔期最易感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饲养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1发病原因肉山羊在正常消化时,食糜分解,不断形成气体,瘤胃内通过嗳气方式不断排出,由此保持产气与排气的相对平衡。当易发酵饲料停滞瘤胃,发生异常发酵产气,超过胃的正常容积而引起患畜嗳气受阻,腹胀作痛从而引起羊瘤胃臌气病。其临床症状明显,多出现在摄食后数小时内。原发性羊瘤胃臌气,是因为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使瘤胃负担不断加重,蠕动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反刍及暧气障碍,使停留胃中食物发酵,产生气体不易排出,诱发此病。患畜过食  相似文献   

4.
目前,塑料袋成为人们携带物品的用具,加之果农多采用套袋新技术,从而造成田间、地头、路旁废弃的塑料袋随处可见,草场污染严重,由于小尾寒羊采食快,不挑草,使散落于草地的塑料等异物被羊采食,在胃内不易被消化吸收,日积月累,在胃内搅拌成团,甚至堵塞消化道,导致羊发生消化不良,胃肠臌气积食、严重的因完全堵塞而造成死亡。现将我们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发病前病畜表现精神萎顿,采食量减少,瘤胃有轻度臌气,逐渐消瘦,以消化不良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症状日以加重。2临床症状病畜精神沉郁,被毛粗糙,兼有…  相似文献   

5.
牛肝片吸虫病又称柳叶虫病,在兽医临床上多呈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并伴发到中毒和营养障碍。该虫寄生于牛体内肝脏胆管内,因虫体扁平状如柳叶,故称肝柳叶虫,又称肝蛭,它对牛、羊、骆驼等动物为害极大,轻者使患畜逐渐消瘦、行动乏力,体重减轻,若是奶牛患病则乳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采食过多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类饲料,在瘤胃中产生大量乳酸,引起前胃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明显,轻者引起产奶量下降或无乳,重者造成患畜死亡。  相似文献   

7.
牛瘤胃臌气在兽医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该病多因患畜大量食用易于发酵的饲料、饲草以及已发酵或霉败的青贮饲料等引起,也有部分患畜因误食毒草或大量不易消化的饲草饲料所引起,食道阻塞及胃的其他病也可继发本病。  相似文献   

8.
<正>羊瘤胃积食又称前胃积食,是因瘤胃充满大量食物,食糜滞留而引起的严重的消化不良性疾病。细颈囊尾蚴系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其常寄生于猪、牛、羊的腹腔处,剖检患畜可在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等腹腔组织、器官上发现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状物,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泡上长有高粱粒大的白色颗粒。1临床症状死亡山羊消瘦,被毛粗糙,腹部膨大、坚实,皮肤及可视黏膜无明显异常。病羊普遍消瘦,被毛粗糙、凌乱,起卧不安,拱背站立或躺卧,腹部膨大,大便干硬,小便少,部分山羊有反刍、嗳气减少,后肢踢腹,步态摇晃,转圈,呻吟,左肷窝充实、凸出等症状。2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市新业集团生物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6月份引进波尔山羊120余只,但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开始出现群发性前肢关节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试验旨在通过对波尔山羊关节病发病情况的调查,为该病提供可行的治疗与预防措施。1发病情况调查该养殖场有波尔山羊120余只,关节病患病率近17%,死亡率20%以上,且病畜以公羊为主。病羊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极差,喜卧,不愿行走、站立。关节肿大,有的患羊两前肢变形,向外侧凸出明显,呈现内弧状弯曲(呈O型),严重跛行,站立时打颤。有的患羊前肢变形,向内侧弯曲(呈X型),体瘦毛乱,严重跛行。测得病畜体…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直接威胁畜牧业生产、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传染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 家畜中以牛、羊、鹿等流行最多,呈慢性经过,患畜临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人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产羔期最易感染.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呈散发流行,给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1.
牛瘤胃臌气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可造成病畜血液循环与呼吸系统障碍,进而引起心力衰竭或死亡。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瘤胃积食,该病多由牛脱缰后偷吃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饲料而引起。有的是在农忙季节,畜主为了重役,给牛猛添精料而发生,有的是为了追求奶牛高产,连续多日增加精料的配给而致病,少数是素有消化不良的病牛,未予认真医治,为了诱导食欲,频频往槽中撒料而遗患。若不采取紧急措施,轻者影响生产,重者可导致病畜死亡。1 临床症状过食籽粒饲料者发病缓慢,症状较轻,过食粉碎精料及面糊者发病迅速,病势凶险,牛过食谷物之后,再加上饮水,谷物在瘤胃内很快发酵,产酸产气,破坏了瘤胃内环境,病初即表现无食欲…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羊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常见患畜渐进性消瘦、贫血、下颌水肿等症状,有时还伴有下痢,反刍减少,间歇性瘤胃臌气等症状。夏季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最近笔者应邀为一养羊户所养的小尾寒羊诊病,综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为肝片吸虫病,经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2014年6月我县福兴地乡吴某饲养的85只小尾寒羊在7d内发病8只,病羊表现消瘦,采食减少,有2只羊下颌肿大。畜主用安乃近、庆大霉素、复合维生素B治疗5d,没有效果,病羊又增多了3只,而且先发病的羊死了2只。  相似文献   

14.
1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又称瘤胃阻塞,多为机械性阻塞。发病原因是由于肉羊摄取食物过多,多为不易消化的食物,且饮水过少。此外在摄食后没有进行适当的运动,也会使肉羊胃内食物不能尽快消化而发生阻塞。此病按发病快慢可分为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三种。呈亚急性或慢性症状时,患畜的瘤胃质地坚实且肿胀,患畜食欲下降、生理活动也会有影响,如反刍现象消失、便秘等。呈急性症状时,患畜腹部有明显痛感,致使其焦躁不安,影响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5.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患畜有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人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16.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采食过多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类饲料,在瘤胃中产生大量乳酸,引起前胃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急、病程短、临床症状明显,轻者引起产奶量下降或无乳,重者造成患畜死亡. 1 发病情况 2007年4月16日早晨,许昌市某奶牛养殖户饲养的3头奶牛出现精神不振、卧立不安、食欲废绝、呼吸急促、腹泻等现象.经了解,4月15日下午牛偷吃了存放在草棚内的酒糟,随后发病.  相似文献   

17.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兽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部所引起的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因为能引起患畜明显的转圈症状,又称为转圈病或旋回病。  相似文献   

18.
牛、羊采食新鲜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等豆科牧草,在瘤胃内经微生物脱氨分解发生瘤胃急性臌胀,为兽医临床所常见。治疗不及时常造成病畜死亡,用硫酸钠泻下治疗,具有疗效好,病程短,费用低,投药方便等优点。现介绍如下:1 临床表现 牛、羊采食过量新鲜豆科牧草发生瘤胃急性膨胀。表现为左腹部急剧膨大,左肷窝突出,按压可感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发鼓音。听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症状消化型患牛患病初期,在临床中可见食欲下降,产奶量降低,不喜欢采食精饲料,仅仅采食很少的粗饲料,有的患牛表现出吃垫草的行为,经常饮用被污染的水和尿液,时常舐食污物或者泥土,反刍消失,患病最后丧失食欲。患牛表现瘤胃弛缓,蠕动非常弱。病初粪便干燥并且排粪量很少,一般都呈球状且表面有黏液包裹,有的患牛排出具有很大臭味的软粪,而后大多患牛表现出腹泻症状,很快消瘦。个别患牛同时可见瘤胃臌胀症状,体重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移位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诊断要点 1.1早期症状发病初期,奶牛精神沉郁,食欲突然减少,只食少量青草或干草,患牛多数厌食精料;排粪减少,粪呈焦油状,有时粪中可见黏膜,部分牛腹泻或便秘。瘤胃蠕动减弱或蠕动不规则,多数牛反复出现轻度瘤胃臌气;患牛反刍次数减少或消失,咀嚼无力;患牛产奶量下降。如无并发症,患牛体温、呼吸、脉搏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