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推荐的新技术。2005年我省在淤上乡实施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新技术,试验示范中显示出较大的增产潜力,主要表现为分蘖发生早,有效分蘖期延长,稻苗个体健壮,以足穗、大穗、高颖花量获得高产。为促使该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较好的推  相似文献   

2.
超级水稻Ⅱ优明86强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廖必长  吴利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52-2352,2385
介绍杂交籼稻Ⅱ优明86实施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试验及示范,其结果表现为分蘖发生早,有效分蘖期延长,个体健壮,以足穗、大穗、高颖花量获得高产。示范户获得了单产10 602 kg/hm2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是一项超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指导下,庆元县淤上乡对该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获得了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706.8千克的好成绩,创造了庆元县的水稻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4.
山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庆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57-158
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生产中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针对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在山区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稳穗攻实粒的栽培体系研讨,经大面积试验与示范,完善了该体系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有效利用水稻生理特性,突破常规的水稻栽培模式,公顷产量超过12吨,栽培方法有了新的突破,连续三年在永安农场进行试验示范,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县杂交水稻生产现状,经多年的生产试验示范,借鉴目前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认真采取稳定穗数、主攻实粒的栽培体系,适合我县超级杂交水稻进行超高产栽培,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稻专用长效控释肥在抛秧栽培上进行小区和大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控释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0.85%~13.16%,最高苗数每hm^2减少了22.05万,而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有增加.施肥经济效益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7,(2)
<正>为充分挖掘水稻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运用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并在总结浙江全省各地水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集成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两壮”即壮苗、壮秆,“两高”即更高的群体总颖花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更高的籽粒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两壮两高”栽培技术主要是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壮  相似文献   

9.
一、产量示范结果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技术自2001年引进,在饶河镇岭南村试验2亩,1亩为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1亩为条播,品种为合江19,经试验,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m2有效穗数535穗,较ck521穗多14穗。穗粒数69·8粒,较CK多20·8粒,千粒重多0·5g。覆膜  相似文献   

10.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使得每穗都有更多的粒数、更饱满的籽粒.为使水稻的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就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栽培技术措施,来强化稻株个体的生长化境,达到强根促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免耕强化栽培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以免耕抛秧栽培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免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和对照在分蘖高峰期的平均分蘖数分别为36.5和26.7个/株,相差36.7%;在成熟期的有效穗数分别为14.6和11.4个/株,相差28.07%.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免耕SRI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高17.43%、13.63%和22.41%,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1.37%、32.44%和9.92%,叶片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42%、13.62%和9.47%。与免耕抛秧栽培相比,免耕SRI的有效穗数减少了8.93%,穗粒数增加了11.32%。[结论]免耕强化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采取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节水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基础,以农业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为主攻方向,实现水稻高产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水稻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技术,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据报道,国外通过应用强化栽培技术都可大幅增产,亩产可达800~1000kg。我国自引入SRI以来,已有10余个省的科研、推广部门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为探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南汇地区的可行性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水稻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在产量构成和穗粒性状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栽培使水稻的个体生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表现在成穗率提高,主茎穗和一次分蘖穗在有效穗组成以及对产量贡献率中的比重下降,二次分蘖穗的比重提高,一次、二次分蘖穗在有效穗组成以及对产量贡献率中的比重相当,强化栽培穗大粒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二次枝梗数大大高于传统栽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引进了水稻强化栽培理念,各地正在开展试验与示范.我省在单季水稻上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出现了百亩方亩产超700kg,攻关田亩产超800kg的好势头,为水稻强化栽培在我省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目前,国内关于强化栽培示范效果方面报道较多,但在高产机理方面的探讨报道很少,为探明水稻强化栽培的高产机理,更好利用和发挥该项技术的优势,特开展本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使得每穗都有更多的粒数、更饱满的籽粒。为使水稻的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就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栽培技术措施,来强化稻株个体的生长化境,达到强根促蘖的作用。通过充分挖掘水稻个体的生长潜力,达到和获得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 水稻强化栽培的基本特点是:为了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使得每穗都有更多的粒数、更饱满的籽粒。为使水稻的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就是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栽培技术措施,来强化稻株个体的生长化境,达到强根促蘖的作用。通过充分挖掘水稻个体的生长潜力,达到和获得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水稻不同密度的强化栽培试验情况,分析了各处理间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性状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移栽密度在0.75万-1.00万丛/667m^2为宜,可充分发挥水稻的生长优势而实现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3.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筛选与示范,建立稻作可持续发展科技储备体系一要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与示范展示。各地应结合生产实际,大力开展水稻优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筛选与示范展示,强化高产、优质、高(多)抗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多年的试验、应用。取得了成倍的增产效果。该项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稻株一土壤一水分一营养”管理新概念,其先进性在于:乳苗单株稀植,增加稻株本田营养生产期;不建立水层而实行湿润间歇灌溉.建立强大的根系.促进分蘖大量发生;重施堆(厩)肥,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改变对土壤和水分的管理措施.改变稻株结构.使水稻稻株地下部分有强大的根系,地上部分有更多的分蘖、更多的有效穗数、更多的穗粒数.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