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不断增强,国有林区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基本底线,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国有林区改革与生态建设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山西国有林区是山西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推进林区建设,既是改善全省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山西国有林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从资源型接续产业、非资源型替代产业、生态产业园区3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从资源型接续产业、非资源型替代产业、生态产业园区3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逐步完成,国有林场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社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国有林场职能转变为生态保护,而中幼林抚育作为一项林业长期工作,对国有林区资源增长,林分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选择适合本地的中幼林抚育技术措施,才能使国有林区资源健康快速增长,为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林业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建国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保障国家的木材安全、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森林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进一步发展森林,加强生态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采取因地制宜植树造林、适时开展森林抚育、强化森林保护管理、加强森林火灾防控等对策措施,恢复发展森林,提高森林总量,提升森林质量,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推进林业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道路是国有林场林区生产生活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设施,是国有林场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中发[2015]6号文件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将国有林场林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国家结合现有渠道,加大对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具体要求。因此,通过对道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将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与发展,努力改善国有林场林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场有着广袤壮阔、风光秀丽、形态各异的森林景观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在国有林区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宣传生态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介绍了达县国有林场的基本概况及其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把国有林场建成生态文化基地的措施,包括加强领导和支持力度、建设现代国有林场、扩展和夯实国有森林资源基础、选择并实施好生态文化载体项目等。  相似文献   

9.
引入林农意愿因素构建国有林区生态补偿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应用AHP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各具体指标的权重。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权重合理。进一步构建了国有林区生态补偿价值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例,应用以模型评估了国有林区生态价值补偿的有效性,认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价值补偿有效性有待提高,只有充分重视林农的意愿才能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国有林区既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也是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由于国有林区特殊的生态价值和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林区经济的特殊发展定位。即保护好森林资源成为林业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加快经济转型成为林区发展最现实的问题,提高生活水平成为职工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基于此,发展以林下资源承包经营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既能够有效兼顾生态、产业、民生需求,又可实现国家得资源、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三方共赢,是加快推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但与此同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赵录贵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20-21,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一样,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意义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笔者对广西宁明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边境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促进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和天保地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提出了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的原则,包括以市场导向为主,开放合作,系统性,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利益激励等,并从协调发展的需要入手,认为关键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多方参与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伙伴协作机制等。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13.
论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生态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重林轻草现象,结合甘肃省及其不同类型区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相关理论对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甘肃省应以还草为主、还林为辅,在有还林潜力的地方还应坚持"还草—还灌—还林"的逆向治理路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解决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作者认为 :森林资源管理将以网络为基础 ,可持续为目标 .该文从森林资源管理业务需要出发 ,对我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以及数据组成和数据标准 ,构建了信息交换平台和技术方案 .认为我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是一个由国家、省、地、县四级中心构成多点分布的层次结构 ,是一个分布式数据采集与存储、分布与集中相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开放式系统 .数据标准化建设是基础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是重点 ,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是核心 .  相似文献   

15.
乡村农户森林经营参与性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户经营森林是我国广大乡村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农户经营森林情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户经营森林具有经营林地分散且规模小,资金劳力投入不足,经营行为谨慎等特点,对其进行管理面临着资源数据不清、经营水平低,机制不灵和农户消极配合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参与性管理机制的构想,并对这一机制的主要过程和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国家有效地管理乡村农户的森林经营活动,调控农户经营行为,保护和发展乡村森林资源提供技术参考。参12。  相似文献   

16.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求,结合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特点,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福建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与复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全省森林资源灰色动态变化预测的GM(1.1)模型,对我省森林资源的主要指标: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用材林蓄积量(其中包括近成过熟林蓄积量和松木近成过熟林蓄积量)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灰色预测结果,除近成过熟蓄积量外,其它项目预测精度高,切合我省森林资源发展变化实际,应作为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划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气候,土壤,森林类型等因素,将河南省森林划分为2个森林植被区和8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在此基础上,选取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6个主要参数,运用灰色聚类的方法,对河南省诸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海冲积平原防风固沙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南阳盆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于稳定类型。2)太行山山地丘陵落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脆弱类型。3)豫西黄土丘陵落中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较弱类  相似文献   

19.
森林游憩的发展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森林游憩在国外的发展历程,系统讨论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在我国森林游憩业中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并展望了森林游憩业在我国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灰色动态评价方法构建灰色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评价国有林区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子。以吉林省为实证,找出影响国有林区协调发展的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