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济麦22为材料,分别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用透射电镜观察两个品种分蘖节和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驯化期(11月2日)两个品种分蘖节的细胞超微结构均没有受损。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细胞内有少量质体,且分蘖节的液泡占整个细胞的比例较济麦22小;封冻后10 d,济麦22分蘖节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线粒体外膜不再清晰,而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内除有的线粒体内外脊不再清晰外,其他细胞器官没有明显变化。封冻后30 d东农冬麦1号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细胞核完整,线粒体膜不清晰;济麦22分蘖节细胞内含物基本没有,细胞空泡化。调查期内,济麦22叶片的叶绿体紧贴细胞壁排列,细胞内有较大的中央大液泡,11月2日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叶片细胞基本空泡化;东农冬麦1号有一部分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在细胞中部聚集,调查期内未见叶绿体内出现拟脂颗粒,封冻后30 d线粒体出现破损,叶绿体排列不再规则,但细胞核仍然清晰。  相似文献   

2.
药隔至开花期低温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药隔期、孕穗期和开花期三个阶段低温对麦穗的伤害以及小麦对低温的生理响应,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逆境,研究药隔期、孕穗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后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药隔期-2℃胁迫24h,穗数显著下降,两品种产量平均下降了25.62%;孕穗期0℃胁迫24h,穗数和穗粒数显著下降,产量平均降低了21.00%;开花期6℃胁迫48h,粒重显著下降,产量降低了12.28%。三个阶段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脱落酸及丙二醛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赤霉素(GA3)含量下降。药隔期、孕穗期低温迫胁后,两品种单株钾、钙及钼的积累量较对照上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钾、钙的积累量下降;开花期低温胁迫下植株钾、钙的积累量较对照先升后降,钼积累量较对照呈下降趋势。三个阶段低温处理后徐麦30的应激反应虽强于扬麦16,但药隔期、孕穗期低温对徐麦30幼穗伤害重于扬麦16,产量降幅也略高于扬麦16。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春季低温导致小麦粒重下降的生理机制,以春性品种扬麦16和半冬性品种徐麦30为材料,分别于倒二叶出生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对小麦进行人工气候室低温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低温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强、弱势粒粒重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低温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温处理开始至结束后3 d持续下降,结束后6~9 d逐渐回升,两品种在低温处理结束当天和处理后3 d均以孕穗期低温处理下SPAD值降幅最大。不同时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并影响花前干物质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孕穗期、开花期低温处理相比,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但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千粒重降幅最小,扬麦16和徐麦30分别仅为4.49%和4.20%。不同时期低温处理下小麦强势粒粒重的降幅均小于弱势粒,倒二叶出生期低温处理下弱势粒粒重降幅显著低于孕穗期和开花期低温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小麦平均千粒重和强势粒粒重相关性不显著(r=0.319,P>0.05),但与弱势粒粒重显著相关(r=0.691,P<0.05)。综上,春季低温胁迫主要通过影响小麦开花前后的光合作用和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限制弱势粒的灌浆充实,最终导致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4.
熊飞  张琛  余徐润  周亮  王忠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270-1276
为从微观角度了解小麦胚乳淀粉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强筋小麦徐麦30、中筋小麦扬麦11和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利用显微技术研究了小麦胚乳背部和腹部淀粉粒的大小、数量和发育等特性。结果表明:(1)小麦胚乳淀粉粒粒径在颖果发育前期增加速率较快,而在发育后期增加较慢。同一品种腹部大淀粉粒粒径长度高于背部。品种间大淀粉粒粒径表现为扬麦13>扬麦11>徐麦30,小淀粉粒径表现为扬麦13>徐麦30>扬麦11。(2)在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单位面积大淀粉粒的数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小麦胚乳大淀粉粒数量表现为徐麦30>扬麦11>扬麦13。胚乳细胞中小淀粉粒数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前期增加速率较快,后期较慢,品种间大小淀粉粒总数量均表现为扬麦13>扬麦11>徐麦30。(3)不同专用小麦成熟籽粒背部和腹部淀粉粒的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同一品种腹部大淀粉粒数量较多,小淀粉粒数量较少,而背部小淀粉粒数量较多,大淀粉数目较少。三种专用小麦相比,弱筋小麦扬麦13小淀粉粒的数量最多,且排列疏松;而强筋小麦徐麦30小淀粉粒数量较少,且与蛋白体紧密结合,质地致密;中筋小麦扬麦11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直观揭示施氮对小麦籽粒灌浆的生理效应,以徐麦30(强筋小麦) 和扬麦13(弱筋小麦)为材料,采用树脂包埋样品进行半薄切片和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孕穗期施氮对小麦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物质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颖果腹部和背部胚乳细胞蛋白体数目增加,花后11、15和19 d最显著,同时蛋白体的聚集方式发生改变,对照组(不施氮)胚乳细胞内以小蛋白体为主,呈散状分布,而施氮组胚乳细胞含有许多大蛋白体或蛋白聚积体,分布较为集中。徐麦30蛋白体发育对氮素的响应程度高于扬麦13。施氮后腹部胚乳细胞淀粉粒排列更为紧密,细胞充实率增加,且扬麦13的响应程度大于徐麦30。施氮也增加了徐麦30背部胚乳细胞充实率,而对扬麦13的影响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大麦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 (系 )、杂种后代盐胁迫下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结果表明 :经盐胁迫处理后 ,在电子显微镜下耐盐品种 CM72的叶片细胞仍保持其完整性 ,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盐敏感品种 Prato的叶片细胞的膜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膜系统紊乱 ;叶绿体被膜部分断裂 ,不连续 ,外形轮廓发生变化 ,内部片层排列方向发生改变 ,并发生轻微膨胀 ,基粒数目减少 ,线粒体外膜模糊 ,内部嵴发育延迟 ;细胞质膜向内发生波折折叠 ,具有轻微的质壁分离现象的发生。耐盐品种 CM72与盐敏感品种 Prato的杂种 F1代的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伤害程度比耐盐品种 CM72大 ,而比盐敏感品种 Prato小。从而说明 ,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耐盐性存在一定负相关性 ,细胞超微结构可作为耐盐性鉴定的细胞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对香蕉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烯利喷洒香蕉幼苗叶片1 d后,于6℃低温胁迫1 d,研究乙烯利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烯利预处理可以保护低温胁迫后香蕉叶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低温胁迫后叶片的萎蔫程度和相对电导率,提高低温胁迫后叶片的光合速率.表明乙烯利可以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其中浓度为200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低温对小麦根系的伤害机理,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模拟低温,研究低温胁迫对稻茬不同小麦品种(烟农19,抗寒性较强;郑麦9023,抗寒性较差)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小麦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个小麦品种受到低温胁迫后,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MDA)显著下降,且拔节期低温处理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幅度更大,MDA含量下降幅度更小。抗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根系中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抗寒性较差的品种(郑麦9023)根系中GA3含量在低温胁迫后增加;AB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下降;IAA含量在分蘖期低温胁迫后表现为增加,拔节期表现为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遭受低温后,不同品种稻茬小麦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激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抗寒性差的品种根系受低温影响较大,且以拔节期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合滨海盐碱地区种植的高耐盐性小麦品种,采用室内芽期和温室全生育期耐盐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耐盐小麦品种山融3号为对照,研究了江苏省11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宁06-171和扬麦11耐盐性强,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可在滨海滩涂盐碱土地上进行推广,徐麦24和徐麦31的耐盐性较差。盐胁迫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分蘖数、千粒重、穗数、叶片钾钠比,其中穗数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冻害对不同基因型稻茬小麦苗期幼茎细胞结构的影响,选用皖麦50(半冬性品种)、皖麦48(弱春性品种)和郑麦9023(春性品种)为材料,在低温条件下连续用显微镜观测幼茎分蘖节薄壁细胞质壁分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天气发生的初期,三个品种只发生了轻微的质壁分离,回暖后可恢复。当0℃以下低温持续10d以上时,质壁分离现象加重,皖麦48和郑麦9023分蘖节薄壁细胞原生质体出现不规则收缩,导管和筛管破裂,细胞失水收缩率最高达到30%左右,明显高于皖麦50。不同品种细胞失水收缩最大值均出现在连续低温之后,与最低温度出现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