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连云港动物园景观规划为例,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场地进行系统化解读,提出了"一带、一环、三轴、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以期实现提升规划场地的生态品质和人文内涵,塑造富有活力与吸引力的城市南入口形象,带动周边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在揭示低温对紫叶矮樱生理活动的影响机理,找出最佳防寒技术措施,解决其在北方冬季栽培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在我国的生产和利用。室内实验在-25℃下,规定时间梯度,利用褐变观察法和恢复生长法测定紫叶矮樱抗寒性。室外实验分别对紫叶矮樱进行根颈培土树干裹草处理、喷防冻液处理、树干涂白处理、风障处理、未做防护处理,观察其生长萌动状况和冻伤情况。文中最终得出紫叶矮樱越冬防寒技术序列以防寒效果排序为根颈培土树干裹草技术、风障处理技术、喷防冻液技术、树干涂白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态公园入口规划设计应与场地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在满足居民休闲活动的同时,要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突显森林生态的理念。文章分别以闽北县城——松溪县来龙山森林公园以及建阳市潭山公园大门入口广场设计为例,从生态性、地域文化性的表现方面,对闽北山区城市生态公园入口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校园规划的地域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重庆大学校园规划方案的探讨,结合现状地形地貌特点,阐述地域性高校校园发展的规划设计模式;提出应运用共生理念,即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尽量保护自然生态,从场地环境、节地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把握校园规划设计的尺度与想法,将地域特色和生态理念融入校园规划当中,使校园文脉的悠久、建筑形体的现代、自然地形的生态三者紧密结合、共生,从而构建具有山地丘陵地区特色的大学校园空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园林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的重要性,就场地分析中对设计要求的分析、场地的内外环境的分析、参与场地其中的不同类别的人的心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分析阶段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通过分析提高园林设计的质量、城市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公园的儿童活动场地设计中,如何尽量降低意外伤害是必需考虑的问题。文中分析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以及一些易出现的意外伤害,从多个角度研究可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安全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樵山樵高路在道路绿化改造中,提升了中央分隔带、主辅分隔带、导流岛和路侧绿化带,其建造充分考虑了交通功能需要,挖掘本地人文地理特征,利用场地现状条件,在植物选择上立足于乡土树种,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改造后的樵高路具有既满足交通需求又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树木所承载的文化属性、地方特性将逐渐突显和日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种植设计借地域场所社会文化,主动挖掘场地树木人文元素,根据地方人文背景、周边环境特色和具体场地的文化渊源合理配置树木,创造出场所人文精神与树木气质性格高度一致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苏州国宾馆环境景观规划为例,从苏州各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特色文化中提炼整合人文资源,并以园林艺术手法进行充分表现,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将整个场地串联,在现代园林绿地规划中再现人文场所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对居住区中心绿地的道路、广场、植物、建筑的空间分析,提出活动空间设计方法和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与绿地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合肥市3个居住区组团绿地空间中居民的活动和期望,分析居民活动与绿地空间的密切关系,探索提出与居民活动相适应的人性化绿地模式。结果表明:人们有很强烈的休闲期望,其中以休息、活动身体和呼吸新鲜空气为最主要。绿地空间的活动也较为多样,以休息与散步为主,且居民活动与空间的性质、功能和设施有关。功能越多样,活动越丰富,满意度越高。同时,结合合肥市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与绿地环境的关系具体调查结果对绿地空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3个相应的绿地空间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在安徽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城市是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森林是城市的"肠",具有消化、吸收城市污染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笔者从安徽城市森林的建设现状入手,探讨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及其林业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中从文化的属性角度明确了生态文化载体的含义,即它是生态文化的具象表征形态,承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这一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剖析生态文化载体作用的基础上,把生态文化载体划分为感知功能、活动功能、教育功能、产品功能4种功能类型,提出了生态文化建设的感知、活动、教育、产品4大体系,并以林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载体建设为主探讨了上述4大体系的具体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台州海棠新村、迎春小区、欣宜家园3个住宅小区为例,运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手段,调查老年人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需求,探究现阶段住宅小区户外空间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状况,提出营造适宜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场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立交区景观绿化设计遵循场地的绿脉、文脉设计理念,充分注入白鸽渠的景观生态、历史文化特色,为适应观赏者瞬间动态观景和主要景观面的视觉要求,景观绿化设计采取点、线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高大、浓密、粗犷、厚实"的乔灌木树群为背景,运用抽象、夸张的设计手法,以绿地中央点缀大色块流线型的六组不同的鸽子腾飞色块造型图案为主景,形成大尺度、大色块、流线型、多彩感的景观结构,成为石中高速公路和银川南环高速公路绿廊生态景观中的一处靓丽的节点景观。    相似文献   

16.
刍议萧山区“花园式单位”创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萧山区争创"花园式单位"活动的实践表明:创建活动的开展,能增强人们绿化意识、提升单位绿化品位、增加单位绿化面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使争创"花园式单位"活动向更好、更广泛、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提出5个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从1999~2005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组织开展了营造城市森林大型公益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认可度、参与度越来越高,在树立科学的绿化理念、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上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洛阳城市特点及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林业的多面需求,分析洛阳城市森林建设的布局依据及布局原则;根据其地貌差异、森林资源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布局依据与布局原则下分别从整个市域及城近郊区2个尺度对洛阳城市森林建设进行布局和建设。根据对洛阳市域范围与林业发展主要相关要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洛阳市市域尺度"三区三带一城九极多点"的林业发展总体布局框架,并根据洛阳市市区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城市规划等相关资料总结出"一环四岸四楔多核"的洛阳市城近郊区城市森林建设布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西北干旱区特殊的地域性气候特征,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在抑制风沙活动、改善人居环境舒适性及实现城市水盐动态平衡等方面的对策,并对适于该区域城市林建设的主要树种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可供干旱区城市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一个时期。唐代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政府既设有林业职官又颁布护林法规典章,还积极组织造林活动。这些都值得当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