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不同地区棘球蚴感染率的差异较大,从1989—2003年的资料分析,都兰县羊棘球蚴感染率98.53%,门源县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9.42%,达日县牦牛的的感染率86.80%,某军牧场4岁以上牛感染率100%。天峻县牦牛棘球蚴感染率为37.8%,玉树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78.13%,海南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9.30%。青海人群本病的平均患病率为2%,少数牧区高达7%~10%。海北州从1991—2003年间开展棘球蚴病综合防治,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降至5.23%。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降至8.50%。犬细粒棘球蚴绦虫感染率由综防前的63.64%下降为零,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石渠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棘球蚴病的重度流行地区,其中泡型棘球蚴和细粒棘球蚴均有流行。高原鼠兔,属兔形目、鼠兔属,是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重要中间宿主。据2017年调查显示,石渠县高原鼠兔平均密度达到9.58只/亩,相当于全县约有3.6亿只[1],是当地数量最多的物种。高原鼠兔中间宿主因吞食虫卵受感染,虫卵在体内发育成幼虫,被狐狸、流浪犬、家犬等终末宿主捕食,终末宿主将虫卵和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和草地,中间宿主经口  相似文献   

3.
细粒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细粒棘球蚴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若尔盖县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牦牛和藏绵羊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动物,也是细粒棘球绦虫主要的中间宿主之一,数量分别达100万和150万余头。  相似文献   

4.
海晏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1年9一11月在海晏县进行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绵羊2230只,感染率平均87.04%,剖检牦牛1040头,感染率平均80.58%,剖检犬11条,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3.64%,确认海晏县是犬棘球绦虫感染和家畜棘球蚴病的高发区。并于1991年11月至1993年11月在全县境内进行了棘球蚴病综合防治。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下降到零,2岁羊棘球蚴感染率由防治前的56.93%下降到21.62%,1岁羔羊由防治前的47.50%下降到13.28%,两年来的综合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省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2019—2022年对四川省35个棘球蚴病流行县,采集犬粪便通过抗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开展犬只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全省35个棘球蚴病流行县的犬细粒棘球绦虫年均感染率分别为3.06%(159/5 200)、2.11%(123/5 826)、1.33%(83/6 227)、1.12%(67/5 968),不同年份间的犬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雅安市的年均犬感染率分别为1.30%(166/12 673)、3.09%(205/6 627)、1.48%(35/2 367)、1.78%(26/1 464),阿坝州感染率明显较高(P<0.05)。结果表明:四川省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川西高原草原牧区依然较严重,对当地家畜及人类构成了较大威胁,需要继续加强犬棘球绦虫感染的控制,通过犬只驱虫、犬粪便无害化处理,从源头做好棘球蚴病防控工作,保障该地区家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海晏地区绵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46.13%,牦牛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为16.85%,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3.33%,人的棘球蚴患病率为0.69%。这与1991年的调查数相比感染率有所下降,而与综防后的1994年相比,感染率大幅度回升,说明海晏地区棘球蚴病的危害依然严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防治,促使棘球蚴病达到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7.
一、流行病学(一)病原目前分类学已确认的棘球绦虫有4个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我国主要流行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海省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现状,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在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选择5个县(市)对牛、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5县牛、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27.09%、33.89%和0.5、1.3,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阳性率为10.91%.  相似文献   

9.
一、流行病学(一)病原目前分类学已确认的棘球绦虫有4个种: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我国主要流行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0.
贵南县包虫(棘球蚴)病基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掌握贵南地区包虫(棘球蚴)病流行程度,制定防治对策,2004年5~10月对本地区人、犬、牛、羊的包虫病感染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人包虫病患病率0.79‰,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为28.33%,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58%,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43.73%,表明贵南县为棘球蚴病高发区,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包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病(echinococcu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osis),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oligathrus)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2.
德令哈地区家畜包虫(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4~10月在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进行了家畜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共检查羊1176只,阳性769只,感染率65.39%;共检牛115头,阳性64只,感染率55.65%;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调查犬59条,阳性14条,感染率23.7%;对人包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表明,德令哈地区属棘球蚴病高发流行区。  相似文献   

13.
棘球蚴(包虫)病流行与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年3~6月份,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和家畜棘球蚴病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羊1700只,阳性818只,感染率为48.12%;牛96头,阳性54头,感染率为56.25%;犬63条,阳性22条,感染率为34.92%;同时对人包虫病的感染率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表明共和地区属棘球蚴病高发流行区。  相似文献   

14.
羊包虫病包括多头蚴和棘球蚴。多头蚴俗称脑包虫,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内;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包括无头棘球蚴、人型棘球蚴及多房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脏、肺脏,人亦可感染。多头蚴与棘球蚴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未宿主的小肠内,其孕卵体节脱落后,随粪便到体外。  相似文献   

15.
棘球蚴病(Echina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osis),是寄生在犬和狐狸、狼等终末宿主体内的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是棘球蚴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是青藏高原,由于该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生物因素及防病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动物和人畜间棘球蚴病的高度流行.2006年开始,我们对省内部分地区犬和屠宰场收购的淘汰藏羊进行了棘球蚴病感染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绵羊绦虫病是由带科绦虫的中绦期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细粒棘球蚴病、脑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为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措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活体诊断、病羊治疗、牧犬驱虫、患病器官处理综合防止措施,取得了较明显效益。1流行病学检查青海湖东种羊场,已确诊的肝肺包虫病患者26人,占总人口0.97%。2000年在场内扑杀游犬10条,查得带科绦虫感染率100%。其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87%。多头带绦虫感染率13%,泡状带绦虫感染率39%,粪便虫卵检查30份犬粪,带科绦虫感染率40%,细…  相似文献   

17.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寄生在犬和狐狸、狼等终末宿主体内,细粒棘球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人等其它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它器官中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于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生物因素及牧民防病意识薄弱因素,造成动物与人间棘球蚴病的高度循环流行。鉴此,笔者于2010年6~12月对本地区4个乡镇牧民自家屠宰和交易上市的菜牛羊进行了棘球蚴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猪的棘球蚴病又称包囊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内脏各器官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犬、狼小肠内,猪、牛、羊和人为其中间宿主。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本病对人和牛羊的危害很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的中绦期—棘球蚴(echinococcus)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严重。为了掌握贵南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我们利用牛、羊集中屠宰期对近年来我县牦牛、藏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2011-2014年间牦牛和藏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分别为牦牛26.67%,18.94%,11.25%,22%,藏羊为46.94%,28.94%,12.5%,25.33%。  相似文献   

20.
1989年某军牧5志向匀以下羊棘球蚴的平均感染率为80%,牛为66.67%;彩用氢溴酸槟榔碱驱虫法监测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38.46%;1969年以来,人间包虫病累计手术病例数超过当地居民数的0.5‰。1990-1994年施行控制养犬数量,吡喹酮定期给犬驱虫、妥盖处理患病脏器等综合性防治,连续防治5年后监测结果:5岁以下羊棘球是细的平均感染率下降至9.58%,牛棘球蚴的感染率下降至6.06%,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下降为零。在人间再未发现新的包虫病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