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对兵团十二师种植区土壤的养分进行测定、分析,为该区植物种植及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十二师6个团场农作物种植区150份土壤样品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且对其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十二师6个团场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中等及以上,平均值为18.1 g/kg;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平均值为103.0 mg/kg;有效磷丰富,平均值为27.9 mg/kg;速效钾含量高,平均值为239.7 mg/kg.[结论]科学地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可合理地分析评价其土壤肥力平衡状况,对指导当地农作物生产平衡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下不同周年养分调控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广东省“稻-稻-菜”种植制度的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CK,常规施肥;LNP,早稻季氮、磷减施20%,冬种四季豆和晚稻季等量施肥;OLNP,冬种四季豆磷减施10%,早稻季减氮10%,晚稻季减磷10%。比较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LNP处理的周年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CK,OLNP处理最低。LNP处理和OLNP处理的作物氮、磷、钾含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OLNP处理可降低冬种蔬菜季土壤有效磷含量,降幅达9.71%;LNP处理早稻季的土壤氮含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16.76%。LNP处理显著提高早稻季土壤蔗糖酶活性,OLNP处理的早稻蔗糖酶活性也较CK提高,而3个处理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β-葡糖甘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NP处理周年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可有效降低土壤氮、磷含量,减少养分流失风险,且作物不减产,为“稻-稻-菜”种植制度下较优的周年养分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义乌市主要土类土壤养分变化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30年的耕作、施肥及种植制度的变化,义乌市各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土壤酸碱度下降,有机质明显降低,全氮下降且不平衡,速效磷成倍增长,速效钾也有较多增长。由于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和质地以及农作物和人为影响的不同,各种土壤的养分、结构性、酸碱度及土壤肥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建德市耕地土壤养分的历史演变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德市1981-2012年的耕地土壤肥力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建德市耕地土壤p H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而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明显积累,这与当地肥料结构与种植制度的变化有关。目前,建德市耕地中部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偏低,多数土壤缺钾,而缺磷土壤又与磷过量土壤共存。据此建议当地重视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加强有机肥的投入,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严格依据土壤磷素水平施用磷肥,以协调土壤养分,保障农业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仙游是我省著名的甘蔗高产区,由于多年来忽视合理施肥,偏施重施氮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加上甘蔗产量的不断提高,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导致土壤中养分含量渐趋贫乏,土壤养分比例严重失调,土壤肥力逐步下降,直接影响了甘蔗等作物高产稳产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如何恢复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内外都开始认识到有机农业的重要性,同时也注意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用不同矿质营养元素来补充土壤养分的亏损。我们针对仙游蔗区施肥不合理而引起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的现象,从1980年开始就在仙游进行了田间与室内施肥试验,主要探讨施用氮肥配合绿肥压青与氮肥配合施用磷、钾肥及  相似文献   

6.
蒋云舞  王建新  鲁耀  杨景华  周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63-2066,2217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不同典型作物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正确识别和评估农田土壤肥力质量,为当地精准施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田间土壤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不同种植模式以蔬菜-休闲和蔬菜-蔬菜轮作模式土壤肥力最高,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或接近极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水稻-蔬菜、水稻-休闲、水稻-春玉米,玉米-休闲种植模式土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土肥力最高,土壤主要养分基本上达到极丰富水平或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新积土、黄壤和水稻土,红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质地,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肥力大小相当,重壤土肥力相对较低。同时,研究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有效硼含量在临界值以下,其他主要养分指标基本上达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结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确定最佳施肥量时,既要考虑土壤自身养分含量现状,又要充分考虑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绿肥是国内农作物种植制度中重要的轮作倒茬作物,也是养分较为全面的优质生物肥源之一,施用绿肥可改变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状,并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土壤微生物性状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对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绿肥有效利用及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酶活性等方面对翻压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西蔗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 ,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祁门县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建恩 《农技服务》2008,25(10):60-61
对祁门县不同土壤类型、种植制度耕地养分含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为该县推荐施肥和耕地质量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肥是国内农作物种植制度中重要的轮作倒茬作物,也是养分较为全面的优质生物肥源之一,施用绿肥可改变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状,并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土壤微生物性状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对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绿肥有效利用及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酶活性等方面对翻压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对广西扶绥县原施常规化肥10年(1996~2005年)的甘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75t/ha+钙镁磷肥0.75t/ha,研究其对土壤、甘蔗及地表水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土壤相比较,两种施肥方式都能显著提高甘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和pH,而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混施酒精发酵液与钙镁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总N、总K、有效N和有效K含量以及蔗渣和蔗汁K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总晗量和pH、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塘水N、P养分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因此,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甘蔗产量和产糖量,且未对蔗地地表水域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自贡市土壤养分现状特性,基于2019年全市669个耕地质量变更调查点位数据,对全市土壤养分进行评价,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种植制度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自贡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较高水平,水稻土的养分总体较高,而紫色土养分含量相对较低,相对于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而言,一年一熟制土壤养分相对较高,除土壤速效钾外的其余土壤养分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浦东新区各生产基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情况,从而指导合理茬口和科学施肥,连续4年对覆盖浦东新区的主要农作物的76个监测点的农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4年来,浦东新区农田土壤pH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设施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为稻田土的4.5倍;桃园土有机质含量下降,多年生的老桃园要注意培肥土壤,适当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菜-稻轮作比瓜-稻轮作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且这两种茬口比其它水稻茬口的土壤肥力要高。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了韶关市区周边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为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基于2009-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土壤资料,对韶关市区周边的9个乡镇共1805个耕层土壤样品养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耕地土壤普遍偏酸,养分含量总体属中等水平,其中磷素含量丰富、钾素含量缺乏、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则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四大指标之一,包括有机质、全量和有效态的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土壤养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阳市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采集的耕层土壤样品测定结果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1982年上升了31%、54%、123%,速效钾含量下降了20%,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虽有上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必须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海岸带黑松混交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该文对 3种类型黑松 (Pinusthunbergii)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 ,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红河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养分平均值含量虽高,但含量低的土壤所占比重较大。土壤养分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土壤缺硼较普遍。通过对红河州高、中、低产田地类型的划分及分布调查,并对耕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基本摸清了红河州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为今后红河州耕地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改良酸性土壤和提高土壤生产力,研究施用白云石粉对酸性土壤pH和有效养分,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品种,在相同施肥水平下设施用白云石粉和不施白云石粉两个处理,测定酸性土壤pH和有效养分含量,甘蔗生长指标、产量、含糖量和植物养分含量。【结果】与不施白云石粉相比,施用白云石粉土壤pH值提高0. 85,同时土壤中碱解氮(N)、有效磷(P)、速效钾(K)、有效钙(Ca)、有效镁(Mg)的含量分别提高11. 2mg kg~(-1)、68. 2mg kg~(-1)、46. 0mg kg~(-1)、2156mg kg~(-1)和775. 2mg kg~(-1),甘蔗各部位养分含量也有提高,产量提高32. 71t hm~(-2),产糖量提高7. 27t hm~(-2)。【结论】施入白云石粉可有效改良酸性土壤,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从而促进甘蔗吸收养分和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唐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67-1968,1978
[目的]为了探讨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对红皮云杉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及2种对照林型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3种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土壤肥力均高于2种对照林型。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红皮云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人工林。[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