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江阴要塞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阴要塞森林公园人工林树种单一、林相单调、森林景观较差的状况,对生长衰弱的杉木林实施疏伐,林中隙地栽植秃杉、香樟,促进林下杂阔叶树生长,林缘种植花草等林相改造技术,形成复层森林群落,以便使森林景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林分状况的调查发现,该公园地带性植被为次生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沟谷雨林,组成种类以桃金娘科、樟科、五加科等热带、亚热带特征较强的科属为主,形成以红鳞蒲桃、鸭脚木、浙江润楠、芳槁润楠、樟树等为优势种的几种森林群落。由于林分主要是由受严重干扰的植物群落恢复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普遍质量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研究分析了羊台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群落类型、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优势科及组成比等,提出了地带性乡土树种、景观和环境友好树种选择的建议,对森林公园的次生林改造和森林保育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四会贞山森林旅游区林分改造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省四会市大南山林场贞山林区生态林的现状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状况,按照建设森林公园、提高贞山风景区生态功能等级和景观质量的目标,规划设计了森林旅游区首期林分改造的树种选择及配置,初步分析了林分改造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展望了改造后的生态、景观前景,对今后林分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双乳山景区森林景观改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双乳山景区针叶树多、阔叶树少 ,树种单一的现状 ,根据景区功能 ,有针对性地选择乡土阔叶树种和其它一些有特色的园林植物 ,对景区景观进行改造 ,以改变现有森林的树种结构 ,提高森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相似文献   

5.
保护乡土树种 维护生态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阔叶树珍贵乡土树种是按森林自然生长规律,长期进化过程中生长形成的,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森林财富,也是森林资源通过长期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自然演替的结果,阔叶树珍贵乡土树种在经过大自然的长期考验和多树种之间的竞争淘汰,形成了其在自然界中特定的生态地位,它对人类的生存提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尤其它特定的生态地位对大自然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维系森林生态平衡方面有着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珍贵乡土树种的现状分析漳州地处南亚热带,有着丰富珍贵的乡土阔叶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山森林公园林地植物进行实地踏查和样地调查,记录了维管植物47科89属108种,其中已改造林地维管植物42科76属91种,未改造林地维管植物26科32属37种,比较研究了公园内该两种林地的植物群落现状,发现均已形成乔-灌-草垂直结构,其中已改造林经过两次改造,第一次于2010年采用皆伐方式引入常绿阔叶乡土树种,第二次于2016年采用择伐方式引入观花、色叶等具有观赏性的阔叶树种,此次调查发现已改造林各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未改造林,改造后森林景观效果明显提升.因此,引入多品种观花、观果、色叶及珍稀乡土阔叶树种,增加森林景观的观赏性、趣味性、科普性和生态性,适用于城市内森林公园人工林的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是森林公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森林景观资源是森林公园建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滴水岩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存在树种单调、结构简单,生长不稳定等问题,景观质量不高且已深受病虫害的危害,必须对森林公园进行森林景观改造。通过对滴水岩森林公园进行森林景观改造的研究,强调林分改造与森林公园景观建设相结合的观点,为森林公园景观建设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东省四会市大南山林场贞山林区生态林的现状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状况,按照建设森林公园、提高贞山风景区生态功能等级和景观质量的目标,规划设计了生态林分改造的四个目标类型和各改造类型的树种选择及配置,初步分析了森林旅游区林分改造各树种的生长情况,展望了改造后的生态、景观前景,对即将启动的其它三个目标类型林分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华北地区广泛使用针叶树造林,造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低、结构简单、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发。使用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不仅可以维护森林稳定性,而且可以提升经济效益。笔者将不同树种的穴盘苗与裸根苗进行对比、不同种源辽东栎裸根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个树种穴盘苗生长及根系特性均显著优于裸根苗,其中,文冠果穴盘苗生长及根系特性显著优于其它树种穴盘苗;辽东栎真武山种源根系特性最优;裸根断根苗根系特性显著优于裸根苗;采用真武山种源的辽东栎进行穴盘育苗,栽植后进行断根处理,可以最大化地促进侧根增加,增强苗木抗逆性,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发展阔叶树造林,逐步改变树种结构,对解决森林针叶化、树种单一化和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加剧等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2001年开始对光皮桦、山杜英、枫香、闽粤栲、乳源木莲、马褂木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参试6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均较高,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均超过同龄杉木速生丰产林国家标准,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可以作为在本地区推广造林的优质阔叶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1.
为提供一种科学、规范的景观树种选择方法,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选择广东省景观林带树种,通过对广东省常用的180个造林树种进行指标量化,建立指标量化+ TOPSIS模型,共筛选出50种优良的景观林带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山公园实地调研,对园林植物种类、生活型、生态型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中山公园植物总共162种,隶属于69科129属;具有亚热带地域风味以及岭南风情,植物群落布设自然合理,既符合适地适树的科学原则,也具有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等特点;存在有乡土树种种类少,人类活动与行为对植物景观造成的影响较大,公园的养护管理不到位以及特色植物菊花的配置形式简单等问题;因此在探讨植物种类选取的科学性基础上,从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等角度出发,提供了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少华 《防护林科技》2012,(5):46-47,54
为了探索防护林阔叶树造林的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不同海拔阔叶树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适应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有木荷、枫香、杜英等3种,其适应性好,生长量高,造林成活率均在87.5%以上。防护林造林应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宜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冰冻雨雪灾害中城市森林抗雪压特性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3月,对湖南郴州城市森林树种及其配置模式和不同密度林分受雪压灾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就城市森林树种而言,不同生长表现的同一树种抗压性不同,生长旺盛的单株抗压性强;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抗压性强,乡土树种比外来树种抗性强.就城市森林树种配置模式而言,群植模式比孤植模式抗性强,混交林模式比纯林模式抗性强.就城市森林不同密度林分而言,低密度林分(郁闭度小)比高密度林分(郁闭度大)抗性强.  相似文献   

15.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湖南汉寿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现状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了公园目前森林植被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林分,分别采用封育保护、抚育伐、渐伐、补植等措施,提出丰富树种、加强植被抚育管理等措施的植被改造方案,逐步淘汰单一树种纯林,使整个公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群落。从而提升森林风景资源质量,提升旅游竞争力。在生态层面,对环洞庭湖区域森林植被培育及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研究参考,为维护洞庭湖的生态安全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深圳宝安区原有生态风景林以桉树、马占相思为主,2003年选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对其进行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生态风景林的林木生长良好,林分平均高达3.0m,生态效能、景观效应、生物多样性等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Urban development typically has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effects on native ecosystems, including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nd their associated biota. Increasingly, urban planning strives to retain elements of native ecosystems to meet multiple social and ecological objectives. The ecological integrity of native forests in an urbanizing landscape is challenged by a myriad of impacts, such as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vasive spec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in the Lake Tahoe basin, spanning the California/Nevada border in the Sierra Nevada mountains,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have resulted in the retention of thousands of parcels of remnant native forest located throughout the urbanizing landscape. The basin landscape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and developmen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remnant native forests along a gradient of urbanization. We sampled 118 sites located in remnant forests in the lower montane zone surrounded by 0–70% development. We also sampled forest structure in the landscape surrounding 75 of these site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remnant forests to the retention of native forest elements in the larger landscape. We characterize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ver, vertical structure, and the density of trees, snags, and logs, as well as levels of ground disturbance and human activity. We found that remnant native forests retained much of their com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 along the development gradient, including large tree density, total canopy cover, and plant species richness. Notable exceptions were reductions in the density and decay stage of snags and logs, and the density of understory trees. We also observed increases in the richness and cover of herb and grass species and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exotic plant species. In contrast, structural complexity was reduced in the landscape surrounding forest remnants in all measures except large tree density. We conclude that remnant native forest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maintaining native species in an urbanizing landscape, and that land conservation practice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protecting native forest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9.
京九长廊深圳段绿化模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九铁路深圳布吉段全长3km,应用14科、18种岭南乡土阔叶树,设计12种配置模式,营建42hm^2铁路沿线绿化防护林。其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2:1,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比例为6:2:1,防火树种与景观树种比例为1:2,防护林与风景林的面积比例为8:13。本文分析了上述绿化模式的生态学基础,从生物多样性,植被地带性、生态功能综合性、景观走廊的美学特性及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探讨京九长廊深圳段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