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应用分析。阐述了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利用现状,并对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拓展了重庆地区樟科植物资源的应用空间,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统计,结合植物园近年的樟科引种记录,对中国樟科植物在武汉植物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科植物中,在原产地分布范围广、分布密度大的物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引种成功率高;在各属中,樟属、黄肉楠属和山胡椒属引种成功率最高,琼楠属引种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重庆樟科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有着丰富的樟科植物资源。本文对重庆市樟科植物主要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点作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在园林中应用前景较好的几种樟科植物。  相似文献   

4.
根据调查,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地区共有樟科植物6属,42种或变种。本文综述了樟科植物的利用,提出了樟科植物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6年1月的极端低温天气,对武汉植物园61种露天栽培的樟科植物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38株樟科植物中,受冻害85株,占所有调查植株15.8%;冻害程度达到Ⅱ级以上的有11个种,占所有调查樟科种类的18.0%;本次调查中,新木姜子属和楠木属耐寒性较好,而木姜子属的耐寒性整体表现最差,以上调查结果为樟科植物在武汉市的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樟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地区具有野生樟科植物资源8属47种,在合理利用野生樟科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樟科多属多树种的园林推广应用可合理扩大个体范围,创建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进一步充实快速发展的园林市场,同时对一些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樟科植物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林木。樟科植物的根、茎、叶和果皆含精油,且所含芳香油的主要组分类别很多,变化亦大。根据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樟科樟属植物中的樟组(Sect、Camphara Meissn)即使是同种不同植株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研究广西樟科植物精油的化学织成是开发利用我区植物资源的基础工作。广西樟树资源丰富,年产樟汕约150  相似文献   

8.
文中综述樟树、闽楠、润楠、檫木、山苍子等典型樟科植物的扦插、嫁接和组培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分析樟科植物无性繁殖成活的细胞全能性、激素调控、内含物影响等关键生物因子,以及扦插管理技术、环境条件控制、养分调节等主要非生物因子对樟科植物无性繁殖成活的影响作用;通过全面综述樟科植物的无性繁育方式和影响无性繁殖成活的关键因素,为樟科植物无性系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es菌丝体生物量和总三萜、总多糖含量来分析11种樟科Lauraceae植物的水提物对樟芝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樟科植物水提物对樟芝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天竺桂C. japonicum和华南桂C. austrosinense的水提物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新木姜子、兰屿肉桂C.kotoense和猴樟的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比对照(基础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樟芝菌丝体)增加了13倍、10倍和10倍,比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分别提高了85.0%,78.5%和78.5%,天竺桂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略微大于前期优化的培养基,而其他的8种樟科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这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多糖含量的影响均不及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基,新木姜子、猴樟的水提物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更为接近前期优化的培养基,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樟C. camphora和浙江樟C. chekiangense的水提物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樟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总三萜和总多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新木姜子水提物对于樟芝的液体培养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猴樟。综合分析3个属11种樟科植物的核型、海拔、自然分布等多因素发现,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新木姜子与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的核型相同、海拔高且在台湾有自然分布,同时证实了与牛樟不同核型的樟和黄樟C.parthenoxylon的促进作用较小,且促进作用表现出了与海拔成反比,与台湾自然分布或台湾亲缘性成正相关,说明这3个因素均会影响到樟科植物内的成分,推测这些成分中可能具有促进樟科植物的樟芝菌丝体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2 km×2 km的UTM网格取样法及相邻样方法对东莞市樟科林木资源进行调查,统计每个样地乔木树种植株数量、胸高断面积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樟科林木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在东莞市的天然森林里,樟科林木以润楠属、樟属和木姜子属为主,常见树种多为阳生性先锋树种,如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山苍子(L. cubeba)、潺槁树(L. glutinosa)等,以及中性长寿树种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和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其他树种均为零星分布.浙江润楠、黄樟、山苍子、豺皮樟等种类海拔区间分布较宽,各样地几乎都有分布,而潺槁树明显更多地集中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山地中;(2)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仅有樟树(C. camphora )1种,属我国栽培的常绿硬木类珍贵树种有黄樟、浙江润楠和樟树3种;(3)樟科林木种数与群落所有林木植株数量、群落丰富度及香侬韦纳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4)樟科林木的植株密度与海拔显著相关,高海拔森林群落中明显比低海拔地区的大;(5)樟科林木胸高断面积与海拔、樟科林木植株数量及优势种种类等相关性显著;(6)浙江润楠具有集群分布、且树木径级较大等特点,且其海拔分布区间较宽,其木材资源在东莞市天然森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武汉植物园樟科物种进行了园林应用价值评价。确立了三个约束层(观赏性C1、适应性C2、资源数量C3)、14个标准层的评价模型,并制定了标准层所有14个指标的5级评价标准,通过数据统计,从中筛选出24种具有园林应用前景的种类,为武汉地区的樟科植物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祁门县发现的樟科楠木属古树群进行调查,从其分布起源、生长特性、木材宏观特征等方面分析,确定该物种为我国著名的珍稀物种——滇楠,并认为是楠木属中最易出现金丝楠木的树种,以期为科学保护和发掘利用滇楠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66个风水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存完整及较完整的有41个,风水林评定等级为A级的有35个;中山市风水林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49科388属603种,其中野生植物141科334属509种,栽培植物42科77属94种;主要建群树种有43科92属121种,其中以樟科、桃金娘科、大戟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芸香科、楝科为主,共56种;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为主,共107种。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调查,初步摸清鄂南地区有观赏芳香植物171种,占区内维管束植物总数的8.6%,其中以唇形科、芸香科、樟科、柏科、木兰科、蔷薇科、木樨科、百合科等科的种群优势最为明显。笔者从盆栽观赏、城市绿化两方面对鄂南地区观赏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调查探讨基础上,建议从乡土观赏芳香植物驯化扩繁和丰富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等方面开发利用本地区观赏芳香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小尺度范围内的木兰科、壳斗科和樟科各8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分类单元科与种、功能群角度分析了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壳斗科树种的叶柄直径(1.08±0.22)和比叶面积(SLA)(90.87±25.35)显著低于樟科和木兰科,而樟科和木兰科之间差别不明显。叶含氮量在科间没有显著差异。从功能群比较,常绿树种比叶面积(90.10±23.15)显著低于落叶树种(134.65±27.77),但单位叶面积含氮量常绿树种(1.95±0.50)显著高于落叶树种(1.31±0.26)。在不同功能群中,叶面积与叶柄质量有很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氮含量仅在常绿树种与其他叶性状有较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性状相关性系数大于0.900的有:群落水平物种间叶面积与叶柄质量之间;功能群水平常绿树种叶面积与叶柄直径和叶柄质量间,落叶树种叶柄质量与叶面积和叶柄长间。其他叶性状间也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叶性状之间存在生长发育非同步也即异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