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柠檬草、百里香和肉桂精油及其它们所组成的复方精油对足癣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法,比较单方精油及其组合复方精油对引起足癣的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单方精油和复方精油对受试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单方精油的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为:肉桂、百里香、柠檬草,复方精油中柠檬草+百里香+肉桂(1∶1∶1)在3μL时对3种真菌效果最佳。通过两两组合或三者组合的精油复方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大小为: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  相似文献   

2.
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又名"香港脚"或"脚气".主要是感染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引起. 笔者采用黄连25克,研成粉末,加水1000毫升浸泡10分钟,以大火煎5分钟,候温浸泡患部以及鞋、袜、鞋垫,每次10分钟,连泡2~3日可显奇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茶皂素是否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真菌生长以及抑制程度,采用牛津杯法,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茶皂素是否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色毛癣菌对茶皂素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后通过立体显微镜进一步验证茶皂素能破坏菌丝结构,导致菌丝断裂、自溶,茶皂素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然后采用体外抑菌方法研究茶皂素抑制红色毛癣菌机制,茶皂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与菌丝径向生长抑制率成正比,100、50和25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径向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10%、76.90%和57.60%.茶皂素溶液浓度与孢子萌发率成反比,茶皂素溶液浓度为25、50和100 mg/mL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7.82%、31.43%、11.70%.  相似文献   

4.
<正>1皮肤癣菌病的病原1.1皮肤癣菌病是一群形态、生理、抗原性上关系密切的真菌,按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态可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约40余个种,其中约20余种能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引起犬、毛皮肤癣菌感染的病原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1.2根据皮肤癣菌的自然寄居特性,可分为3类:亲动物性,主要侵犯动物,也可引起人感染皮肤癣菌病,如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即属此类;亲人性,主  相似文献   

5.
<正>犬真菌性皮肤病主要是通过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传播感染,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对动物和人的角质都保有亲和性,且常常感染其他动物,尤其是犬小孢子菌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钱癣又称“圆癣”或“环癣”,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发癣菌、马拉色氏霉菌等感染引起的。现在,宠物的饲养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宠物患金钱癣的病例很多见。笔者现将l例波斯猫患金钱癣的发病经过和治疗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患真菌性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等病料样本中分离皮肤病原真菌并对其进行种属分类鉴定,为牛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宁夏地区患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将病料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 KOH溶液1滴,静置5 min后进行镜检观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中进行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分离的真菌用乳酸酚棉兰染液进行染色观察,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用分离的真菌制备浓度为1×108 cfu·mL-1的孢子悬液涂抹健康ICR小鼠皮肤,根据其致病性筛选病原真菌;提取病原真菌DNA,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登录NCBI GenBank数据库,对病原真菌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其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结合真菌形态学特征对病原真菌作出种属分类鉴定。【结果】病料中含真菌菌丝及链状厚垣孢子,毛发中存在大量小分生孢子;从病料样本中共分离、纯化到23株真菌,分属于毛癣菌属(Trichophyton)、曲霉属(Aspergillus)、横梗霉属(Lichtheimi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附球菌属(Epicoccum)、毛霉菌属(Mucor);小鼠皮肤感染试验表明,分离的毛癣菌属真菌NXGY1、NXGY2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试验组小鼠均出现瘙痒、皮屑增多、形成结痂、脱毛等临床症状;毛癣菌属NXGY1、NXGY2 的ITS序列长度大小分别为660、662 bp,其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NXGY1、NXGY2与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同源性高达99% ,在系统发育树上属于同一分支,遗传距离最近。【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分离的肉牛皮肤病原真菌NXGY1、NXGY2为疣状毛癣菌(T. verrucosum)。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亲动物性皮肤癣菌(疣状毛癣菌)感染牛和人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以期牛场的养殖人员、养殖管理者、兽医工作者等提高对该病原菌的认识,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石膏样毛癣菌是导致家兔皮肤真菌病的主要病菌之一,它传播迅速,难以治愈,复发率高,给养兔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藏药A c. M的抗石膏样毛癣病药效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与常见的抗真菌中西药的药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 c. M对于石膏样毛癣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皮肤癣菌体外抑制试验,从12种中药中筛选出抗真菌中药并观察用药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2种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前后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凤仙花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5和31.250 mg/mL;其水提取物对须癣毛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0 mg/mL;凤仙花醇提取物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变得弯曲粗糙,多处出现断裂且分隔不明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表面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凹陷,菌丝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且有不规则分支,甚至出现剥脱,畸形,几乎丧失菌丝原本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皱缩,双层细胞壁结构不完整,细胞膜不连续,细胞器也变得不清晰,可见不规则的不明小体且细胞外出现许多高电子致密颗粒。【结论】凤仙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活性,且醇提物强于水提物;凤仙花醇提物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关,可为临床治疗皮...  相似文献   

11.
从豫北某鸡场的发病鸡采集病料,经过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确诊该批鸡患有鸡霍乱,并用发病鸡病料研制成组织灭活苗,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跃生  李军星  徐丽华  赵海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70-10472,10515
[目的]为养猪生产中猪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检查、PCR和RT—PCR检测,对猪场外购生长猪、自繁母猪及哺乳仔猪先后发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继发猪链球菌2型感染。通过采取隔离、淘汰、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类似猪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宠物食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沙门氏菌吸附和侵袭上皮细胞表面蛋白inv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7 CFU/反应(25μl/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人工污染宠物食品,样品经18 h增菌后,结果均为阳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宠物食品中的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茸毛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实验材料取自8头成年驼的14个部位。结果表明,驼表皮平均厚度为106.50微米,真皮平均厚度为4.88毫米.表皮与真皮的平均厚度分别均比 D.G.Lee 等所报道的要厚.驼表皮和真皮的结构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相似,但其腺体的结构和分布与其它家畜的描述有些不同,毛及毛囊的排列和结构与其它家畜也有差异。骆驼皮肤最明显的特征是毛囊的排列,它们成群埋在网状结缔组织内,呈卵圆形,大小不一.毛囊群由2—6根粗毛组成,粗毛有独自的毛囊,每一毛囊有皮脂腺和汗腺。粗毛周围有2—6束绒毛,每束绒毛由4—12根绒毛组成.可见双峰驼的粗毛数目、绒毛束的数目和每束绒毛的数目均比D.G.Lee 等报道的数目要多.  相似文献   

16.
锦州地区宠物犬寄生虫流行区系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久纯  赵晓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90-4992
随机抽检锦州地区10家宠物门诊的50只宠物犬,用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卵,鉴定其种类,对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进行统计,最后确定优势虫种,并对其流行病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锦州地区宠物犬寄生虫有11种,其中优势虫种为犬弓首蛔虫、犬钩虫、犬复孔绦虫、疥螨和蠕形螨。通过现场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优势虫种流行病学的规律和特点,为锦州地区宠物犬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宗沛  吴植  徐小琴  叶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01-3901,3904
[目的]调查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鹅大批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动物回归感染试验、血清学检查等对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发生的疑似鹅副黏病毒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毒能使SPF鸡胚以及10日龄鹅和鸡全部死亡,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发病死亡与人工感染死亡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在150 nm左右,有囊膜及纤突。该分离毒株经灭活后免疫鹅群,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病毒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  相似文献   

18.
三年的觀察顯示馬鈴薯地裡出現的中心病株是當年該病開始流行的標誌。在華北北部的條件下,到開花期才可能發現最早的中心病株。田間只有個別的植株成爲中心病株。即便完全播種病薯也是如此。通常在植株特別茂密、開花較早的低窪地點最容易發現中心病株。在田間的一般植株還沒有任何感染的跡象時,中心病株就已經有了眾多的典型病斑,並且其下層葉片開始發黃。隨後,病害從中心病株順着風向往周圍的植株擴展。但是,傳播的距離是有限的。在觀察的一個典型實例中,中心病株發現後經過10天,田間全部病斑數目的檢查表示90%以上的病斑分佈於中心病株周圍大約800平方米的面積上(圍1)。在晚疫病可能流行的季節中,每次侵染的潛育期相當恒定,變動的幅度僅在3至4  相似文献   

19.
周媛媛 《北京农业》2007,(24):70-73
以2005年6-7月宠物门诊就诊的皮肤病动物作试验对象,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对犬、猫螨虫病、真菌病、趾间皮炎和湿疹常见的皮肤病进行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从乳用犊牛和水牛中分离出伪狂犬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