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03-109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 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主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 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与灰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抗病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采用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分析了8个主栽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结果发现: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表现并不一致.抗病性分析发现,供试品种均抗条纹病毒;抗虫性分析发现,镇稻88等4个品种表现为较弱的抗虫性,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无抗虫性.表明:供试抗病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的抗性主要来源于对条纹病毒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SSR标记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开发的SSR标记不多,对利用SSR标记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辅助育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已与抗白叶枯病基因建立连锁关系的SSR标记来累加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拓宽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方法]利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国内外的119份地方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在119份供试材料中,56份籼稻材料中55份抗水稻条纹叶枯病;63份粳稻材料中,2份粳稻抗条纹叶枯病,其余61份都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结论]该研究表明我国的地方品种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抗水稻条纹叶枯病资源,这些抗病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和东南亚国家长期单一使用 Stv-bi基因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方法]利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国内外的119份地方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在119份供试材料中,56份籼稻材料中55份抗水稻条纹叶枯病;63份粳稻材料中,2份粳稻抗条纹叶枯病,其余61份都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结论]该研究表明我国的地方品种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抗水稻条纹叶枯病资源,这些抗病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和东南亚国家长期单一使用Stv-bi基因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蔡之军  姚海根  姚坚  殷跃军  李守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01-19403,19407
[目的]设计和筛选新的SSR引物,以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回交育种中。[方法]以高抗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502,高感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秀水09等常规晚粳品种及其衍生株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和SARP标记对高抗条纹叶枯病RSV1基因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3对(M-11-1,M-11-2,M-11-3)SSR标记。通过筛选和分析,选择M-11-3作为检测RSV1基因的标记基因用于追踪RSV1基因,从而实现将RSV1基因导入秀水09等晚粳品种的回交育种中,鉴定各个株系的抗性表现。[结果]改良系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明显高于秀水09,绝大部分的抗性接近供体水平,而且在不同年份间抗性表现稳定,因此试验中利用的RSV1基因抗性效应十分明显,与RSV1基因连锁标记M-11-3辅助选择准确。[结论]研究证明了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优化和发展新的标记基因能够有效提高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爱知106抗条纹叶枯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爱知106分别与感病品种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及武粳15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重病区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研究爱知106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爱知106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遗传,不同F1显性程度的差异可能与感病亲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中国的大流行,给部分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概述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水稻品种抗条纹病毒和抗介体灰飞虱之间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以及转条纹病毒基因工程水稻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碎米和米糠制备营养米糊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米糊,利用碎米和米糠为原料对制备营养米糊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营养米糊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中添加8倍水,在90℃水浴中煮制5min。米糊经干燥后过100目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营养米糊的最佳配方为:1.39%外层米糠、6.95%内层米糠、69.54%碎米、15.58%白砂糖、6.23%奶粉、0.31%蔗糖酯。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旱稻及籼稻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根系研究的难度较大,根系育种相对滞后。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进行比较,为水稻高产根系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主要表现在发根力强,根系粗长,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根重和根冠比都较大;常规品种则根多、根细而分枝多,根系衰退晚且慢。(2)早稻品种发根力强、根较长,根系比表面积大,根冠比较大。(3)与粳稻相比,籼稻根较少,根体积较大,根粗长,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较小,根冠比小,后期衰退早且快。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用粒形判别对古栽培稻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普通野稻、籼稻和粳稻的已知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粒重共5个性状变量进行分析,分别获得上述3组稻总体的粒形判别函数,经回报检验,精确度达92.3% ̄93.3%。用这一方法对古栽培稻的粒形属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早籼配米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的食味,探讨早籼配米机理,采用混料设计法进行配米试验,并对得出的16大体上配米配方的米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3种,4种基米的配米中,4种基米的有最好和最稳定的食味;(2)晚籼米、糯稻质早籼米的食味,配米在拼配时要考虑其基米来源差异性,特别是香米作为基米有助于配米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针对部分杂交稻在生产上不抗病的问题,通过传统选育方法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将转溶菌酶基因水稻中花9号(粳稻)与杂交稻亲本MH63(籼稻)进行杂交和多次回交,以期快速筛选出持久高抗的优良株系,进而配制新的杂交稻组合,获得既抗稻瘟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稻亲本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对叶瘟和穗颈疽的抗性均明显优于轮回亲本,叶瘟的病情指数降低了39.39,穗颈瘟的发病率降低了10.21%,经病圃筛选和室内分子检测,证明转育后代已携带有溶菌酶基因,现已得到167个综合抗性好且表型趋向于轮回亲本的单株。  相似文献   

17.
选用2个水稻品种和6个陆稻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对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差异较大,各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表现差异也较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陆稻品种之间杂交有不同的杂种优势表现,水、陆稻杂交也能够获得较高的超亲优势和平均优势.说明陆稻可以作为改良水稻品种产量或个别农艺性状的资源加以利用.水稻品种也可以在陆稻品种产量或个别产量性状改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供评判超级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的方法和手段,以Visual C 为工具,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提供了超级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经图像的二值化、细线化处理、提取了株型的骨架信息。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稻作模式,对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再生稻稻作模式的产量潜力和CH4排放特征,以此为选取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的稻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2018年依托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科研基地,设置了双季稻和再生稻2种模式,对比分析了产量潜力、稻田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和稻田生态系统CH4季节性累积排放规律以及评估了单位产量稻田CH4排放。【结果】 试验期间,从产量方面来看,双季稻早稻产量为7.37 t·hm -2,再生稻头季产量为8.84 t·hm -2,头季相比早稻增产19.95%。双季稻晚稻产量为6.82 t·hm -2,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3.39 t·hm -2,再生季相比晚稻减产50.29%。综合两季,双季稻总产量为14.19 t·hm -2,再生稻总产量为12.22 t·hm -2;从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来看,双季稻在分蘖期和齐穗期左右排放较强峰值,再生稻除了在分蘖期和齐穗期有较强的排放以外,其在施用促芽肥时也出现了小峰值。但总体双季稻的排放范围(- 0.06—1.30 μmol·m -2·s -1)要高于再生稻的排放范围(- 0.01—0.70 μmol·m -2·s -1);从稻田CH4季节性累积排放来看,双季稻CH4累积排放要高于再生稻。再生稻头季累积排放范围在23.90—266.59kg·hm -2,再生季累积排放范围在0.00—46.14 kg·hm -2。双季稻早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35.57—251.29kg·hm -2,晚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10.74—321.59 kg·hm -2。双季稻CH4季节累积排放A-B(两叶一心至分蘖后期)段>B-C(分蘖后期至齐穗期)段>C-D(齐穗期至成熟期)段,且全生育期双季稻累积排放达922.35 kg·hm -2。再生稻CH4累积排放B-C段>A-B段>C-D段,且全生育期CH4累积排放为609.74 kg·hm -2,即相比对照双季稻,再生稻CH4累积排放降低了33.89%;最后通过评估单位产量CH4排放可知,早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9 kg·kg -1,头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2 kg·kg -1,头季相比早稻减少了10.14%;晚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1 kg·kg -1,再生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18 kg·kg -1,再生季相比晚稻降低了70.49%。综合两季,双季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5 kg·kg -1,再生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50 kg·kg -1,再生稻相比双季稻降低了23.08%。 【结论】 从单位产量下CH4排放角度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主产区扩大种植再生稻是为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