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指环虫病病因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防治措施:用强力杀虫精0.15克/米2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克/米2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2、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2.
<正>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指环虫病病因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防治措施:用强力杀虫精0.15克/米2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克/米2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2、孢子虫病病因是由粘孢子虫引起。具体症状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活体杀灭鱼类单殖吸虫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的方法。【方法】通过活体杀虫的方法,测试甲苯咪唑、吡喹酮对6种常见单殖吸虫(拟指环虫、坏鳃指环虫、中型指环虫、小鞘指环虫、鲢指环虫、伸展指环虫)的杀灭活性。首先用甲苯咪唑、吡喹酮、二硫氰基甲烷和氟甲砜霉素对试验鱼进行预处理,获得无虫鱼,以备感染试验用;然后对5种指环虫(坏鳃指环虫、中型指环虫、小鞘指环虫、鲢指环虫、伸展指环虫)进行纯化,再连同拟指环虫一并进行相应寄主感染试验,评价各种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以聚集指数表示);最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单殖吸虫进行活体保种试验,考察最佳的保种条件。【结果】自然条件下,寄生于金鱼的坏鳃指环虫、中型指环虫和寄生于欧洲鳗鲡的拟指环虫感染率均达到100%。药敏试验中,在相同质量浓度甲苯咪唑下,伸展指环虫、小鞘指环虫、坏鳃指环虫和鲢指环虫均比较敏感,在0.7mg/L时均被完全杀灭,中型指环虫和拟指环虫相对不敏感,在试验最高质量浓度0.8mg/L时仍未被完全杀灭,杀灭率分别为97.0%和90.5%;在相同质量浓度吡喹酮下,拟指环虫较其他5种指环虫更敏感,在2.2mg/L时即被完全杀灭,而中型指环虫、坏鳃指环虫、小鞘指环虫、鲢指环虫和伸展指环虫在试验最高质量浓度2.4mg/L时,仍未被完全杀灭,杀灭率分别为86.9%,82.7%,81.8%,81.4%和56.3%。感染试验中,拟指环虫对欧洲鳗鲡的感染率最高,达100%,聚集指数为5.9;其次是中型指环虫感染金鱼,感染率为97%,聚集指数为5.0。单殖吸虫保种试验表明,水温在20℃时各种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均能达到100%,且鱼的死亡率较低,是最佳的保种水温。【结论】选择体型小、价格低、易获得的金鱼及其寄生的中型指环虫作为药物筛选的指示生物,可进行杀灭鱼类单殖吸虫的药物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包囊的形成规律,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鲤Cyprinus carpio和二次寄生黄颡鱼P.fulvidraco 3种鱼鳃丝为寄主,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试验,分析了不同宿主对钩介幼虫发育的影响,并对钩介幼虫在3种宿主鱼鳃丝上形成包囊的时间、寄生数量、包囊形成位置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24±1)℃时,寄生于黄颡鱼鳃丝上的钩介幼虫第7天首次开始脱落稚蚌,第8天为脱落高峰期,直至第12天才从鱼体脱落完全;寄生于鲤鳃丝上的钩介幼虫在第4天就脱落完全且没有发现稚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丝基端3 h形成包囊,6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鲤鳃丝不能完全形成包囊;在二次寄生黄颡鱼鳃丝基端5 h形成包囊,8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且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寄生数量多于二次寄生黄颡鱼和鲤鳃上的寄生数量;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丝,很少寄生在鳃耙和鳃弓。  相似文献   

5.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鱼蚤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鱼蚤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 鱼的疾病分微生物和寄生虫性两大类。养鱼户都想有一个不请技术人员,就能判断鱼病的方法。笔者根据一些专业户的经验,总结了一个简易测定鱼病的三诀:看鳃部。鳃末端腐烂,有粘液、污泥,即细菌性鳃病;鳃片苍白,略带血红色小点,即鳃霉病;鳃片粘液较多,即隐鞭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引起;鳃部肿大,盖张开,多为中华鳋,双身虫、粘孢子虫孢囊等寄生引起。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对患小瓜虫病的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的表面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分布在澳洲龙纹斑鳃的扁平上皮细胞之下、鳃丝表面及鳃小片之间,感染小瓜虫后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鳃丝小骨裸露变形,鳃小片变粗且间距缩小,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黏液细胞分泌增多,而且在鳃丝及鳃小片上观察到氯细胞的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9.
正1寄生虫病1.1杯体虫病病鳅漂浮水面,游动吃力,状似缺氧浮头。鱼体发黑,仔细观察可见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加,鳃丝水肿充血,血窦数量明显增加,大量虫体寄生时,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呼吸频率加快。该病是由杯体虫附着在泥鳅的皮肤、鳃上引起的寄生虫病。全国各养鳅地区都有发生,若大量寄生在体长1.5-2cm的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以5-8月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寄生虫病1、杯体虫病病鳅漂浮水面,游动吃力,状似缺氧浮头。鱼体发黑,仔细观察可见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加,鳃丝水肿充血,血窦数量明显增加,大量虫体寄生时,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呼吸频率加快。该病是由杯体虫附着在泥鳅的皮肤、鳃上引起的寄生虫病。全国各养鳅地区都有发生,若大量寄生在体长1.5-2cm的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以5-8月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鳃上的一种单殖吸虫,通过形态学鉴定和扩增18S-ITS1-5.8S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研究鉴定为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的相似指环虫(Dactylogyrus similis)。经文献检索和基因序列比对确定为我国一指环虫科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2.
病原 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致病的中华鳋有以下3种:①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鳙鱼鳃丝末端内侧和鲢鱼的鳃耙.②鲤中华鳋.寄生在鲤鱼、鲫鱼的鳃丝末端内侧.③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青鱼、鲶鱼、赤眼鳟、淡水鲑的鳃丝末端内侧.中华鳋的生殖季节很长,自4月中旬~11月上旬,能陆续不断地产卵孵化.  相似文献   

13.
梁长辉 《福建农业》2009,(10):30-31
指环虫病是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一种鱼寄生虫性鳃病。据调查,我县几乎80%的鱼病源自于寄生虫危害,特别是近年来指环虫病对鱼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且各种杀虫药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杀虫不彻底,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草鱼作为鲤科鱼类中的一种草食性鱼类,其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是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而控制草鱼鱼病的流行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 1 综合症状 草鱼鱼病流行于养殖过程中的高水温期,各地不同,一般在每年5~9月份,主要危害0.05~0.50kg鱼种.水质恶化、寄生虫侵袭、鱼类营养不良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草鱼鱼病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乌黑,鳍基充血发红,尾鳍"镶边",体侧鳞片疏松、脱落,肛门红肿,轻压淡黄色黏液流出.鳃贫血肿胀,黏液较多,鳃丝末端缺损呈"锯齿"状,并附有少量杂物,鳃盖内侧充血,病情严重者被蛀成透明状,俗称"开天窗".镜检鳃丝,常常有车轮虫、指环虫或中华鳋寄生.解剖可见肠道充血成紫红色,内有大量淡黄色黏液;肝脏、胆囊肿大,胆汁呈墨绿色,胆囊外覆盖一层淡黄色荧光状物质.病鱼游动无力,摄食减少或停食,常聚集在池塘边角,并有零星死鱼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和克螨特对寄生欧洲鳗鲡的拟指环虫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和克螨特是寄生在欧洲鳗鲡上的拟指环虫的有效驱除药物.新洁尔灭作为吡喹酮和克螨特复配的助溶剂,对配方的除虫效果无显著影响.驱除拟指环虫的最佳配方为吡喹酮∶克螨特∶新洁尔灭=2∶1∶1,以酒精溶解的溶液制剂能有效驱除欧洲鳗鲡寄生的拟指环虫.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液、抗生素、寄生载体3个方面摸索了中型指环虫体外培养的条件,成功建立了中型指环虫体外培养方法,中型指环虫成虫在体外成功存活6 d。结果表明,适合中型指环虫体外培养的寄生载体为EPC细胞,合适培养液浓度为用生理盐水等倍稀释的M199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抗生素工作浓度为50 U/mL的青霉素及50μg/mL的链霉素。本研究首次解决了指环虫无法离体长期存活的问题,对指环虫的基础理论研究、驱杀药物筛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拟指环虫在鳗鲡的寄生呈全球性分布,已成为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澳洲鳗鲡等养殖鳗鲡的主要寄生虫之一,虫体大量寄生及驱虫药物大量使用导致鱼体应激,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给鳗鱼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文章通过综述鳗鲡寄生拟指环虫的分类地位、主要种类及感染宿主,在鳗鲡养殖过程中的流行趋势及虫体寄生宿主出现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研究和拟指环虫病防控技术现状,发现在鳗鲡拟指环虫病有效防控方面仍然困难重重,尤其缺乏特效的防治药物,药物使用应激性产卵后导致二次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拟指环虫对美洲鳗鲡、欧洲鳗鲡等的特异性选择机制及药物使用后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虫体体外培养技术也未成熟,因此亟待研究拟指环虫离体培养模型,建立拟指环虫人工感染和传代系统,开展鳗鲡拟指环虫低毒性、低残留等安全控制药物的研制及口服驱虫药物的研发,并基于水体温度、pH、水流速、生物天敌等进一步加强拟指环虫生态防控技术和免疫防控技术研究,为鳗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指环虫病是严重影响鲤科鱼类养殖的寄生虫病,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研究离体和在体条件下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氯化钠对坏鳃指环虫成虫的杀灭效果,以及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对虫卵发育和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高锰酸钾(≥10 mg/L)、福尔马林(≥50 mg/L)、氯化钠(≥2%)均可有效杀灭坏鳃指环虫。在体条件下,20 mg/L高锰酸钾的杀虫率最高,为84. 4%,显著高于浓度为5 mg/L时的杀虫率; 100 mg/L福尔马林的最高杀虫率为91. 2%。在高锰酸钾所测试浓度范围内,坏鳃指环虫虫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降低;当福尔马林的浓度为25 mg/L时,可抑制虫卵孵化,当浓度达到50、100 mg/L时,则可抑制虫卵发育。  相似文献   

19.
赵军 《农家致富》2005,(5):41-41
症状 该病是一种海水鱼病,病鱼鱼体消瘦,飘游水面不摄食,将鱼取出水面时.口、鳃盖常张开.虫体寄生鱼鳃,鳃片外观鲜红.虫体在鳃上爬动.使鳃组织受损、出血,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20.
福建拟指环虫的SSR-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福建罗源、福清、尤溪、建宁、龙岩、莆田、仙游等7个地区部分鳗场的欧洲鳗鲡拟指环虫,经形态鉴别,有2种拟指环虫,即鳗鲡拟指环虫和短钩拟指环虫.罗源、龙岩、尤溪鳗场欧洲鳗鲡寄生的拟指环虫主要为短钩拟指环虫;建宁、莆田、仙游鳗场主要为鳗鲡拟指环虫;福清鳗场则2种拟指环虫均有感染.7个地区的拟指环虫经SSR-PCR分析、聚丙烯酰胺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灯观察,应用UPGMA统计分析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绘制聚类图.结果显示,2种拟指环虫共扩增出条带28条,平均条带数为7.3±2.6,大小为200-1030 bp,其中600-1030 bp的条带是短钩拟指环虫所特有的.短钩拟指环虫和鳗鲡拟指环虫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6-0.67,各地短钩拟指环虫和鳗鲡拟指环虫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与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