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暗纹东方Tun肝脏热去毒效果的研究表明:1.河Tun毒素在高于120℃的温度下不稳定,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差;2.长江野生暗纹东方Tun肝脏在150℃加热4min,大驼河中暗纹东方Tun及人工养殖暗纹东方Tun肝脏分别在150℃加热3.5min、3min,毒素基本去除。  相似文献   

2.
1996年6月~1997年6月,在基本相同条件下对红Tun东方Tun与假晴东方Tun的生长速度,饲养成活率,体型与体态和行为习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Tun东方Tun的生长速度比假晴东方Tun快,饲养成活率比假晴东方Tun高13.2%~15.6%,外部形态色泽较稳定,而假晴东方Tun变异较大。红鳍东方Tun平均游速0.5m/s集群游动性较强,假晴东方Tun平均游速为为0.  相似文献   

3.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Tun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Tun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Tun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Tun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  相似文献   

4.
暗纹东方Tun仔幼鱼的形态,摄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5,1997年暗纹东方Tun(Takifuguobscurus)仔幼鱼的形态发育,摄食特征以及生长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尾鳍条和体部斑纹的形成可用来区分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2.当稚鱼出现叼食食物碎片行为时,预示消化器官发育已趋于完备,开始进入幼鱼期,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同类相残;3.河Tun仔幼鱼长度生长方程为L=3.58e^0.0519t。在8日龄和30日龄生长速度和加速  相似文献   

5.
根据研试实践,全面阐述了红鳍东方Tun的生态习性,养殖管理技术,鱼种越冬和成鱼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6.
平均尾重93g的当年假睛东方Tun鱼种,在室内以1m^3水体16尾、17尾、18尾、20发愤的密度进行越冬,在第天换水1/2、每隔2h充气30min、水温保持12~13℃的情况下,饵料为冷冻鲜杂鱼,经过172天越冬期,增重率为26%,平均成活率为91.1%。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暗纹东方Tun的形态、习性,食性和繁殖、介绍了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暗纹东方Tun生殖洄游期性腺发育特点及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 ̄1998年,作者从长江下游扬中段采捕暗纹东方Tun亲鱼,经暂养促熟处理(微流水刺激、投喂鲜活饵料、不定期注射适量的LHRH-A2),雌鱼的性腺可发育到IV期末,对外源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同时观察了Ⅲ、Ⅳ、Ⅴ期性腺发育的特点。催产药物为LHRH-A2和PG,三针注射,雌鱼剂量为3.5mgPG+60μgLHRH-A2/kg,雄鱼剂量减半。在水温18 ̄22℃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0 ̄36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95 ̄1998年间作者在暗纹东方Tun集约化养殖中,对小瓜虫病、Tun异钩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及细菌性疾病进行的诊断、治疗及防治方法,同时描述了各病的典型症状。本文为鉴别、治疗、防范暗纹东方Tun鱼病提供了依据,在集约化养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纸片法研究了暗纹东方Tun尾病病原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病原菌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采用药液浸浴和药铒投喂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绿鳍马面Tun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Tun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运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求出生长参数,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过度捕捞,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红鳍东方Tun苗种运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Tun养殖的成败。本文从Tun苗运输前的准备,到采用尼龙薄膜袋、大容量充氧运输和活不船运输等方法,介绍Tun鱼的长途运输技术,以提高Tun苗的运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暗纹东方鲀生殖前后性腺中河鲀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荧光检测法测定了暗纹东方鲀生殖前后性腺中河鲀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Ⅵ期卵巢中河鲀毒素含量较Ⅴ期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降低;此法不能测出精巢中河鲀毒素的含量情况。  相似文献   

14.
暗纹东方Tun苗种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泊网箱培养条件下,河Tun鱼苗种生长特点是,全年体长呈均衡增长,其中8月中下旬-10月中旬发为体长主要增长期,体重前期增长不平稳,中期体重剧增为主要增长期,后期又趋向平稳;体长与体重生长指数方程为W=0.0158L^3.3857,鱼龄1→1龄年增积量为0.8276cm.kg。  相似文献   

15.
塘养一龄与二龄暗纹东方Tun鱼体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美芳  吴光红 《水产学报》2000,24(5):432-437
对池塘养殖暗纹东方Tun(Fugu obscurus)的一龄鱼(体重40~80g)、二龄鱼(体重200~300g)鱼体的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龄鱼的粗蛋白含量低于一龄鱼,而粗脂肪含量则明显高于一龄鱼;在必需氨基酸中,二龄鱼除了赖氨酸、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氨基酸的含量几乎都低于一龄鱼,且它们的组成比例较接近,在非必需氨基酸中,一龄鱼、二龄鱼均以谷氨酸的含量为最高,分别占非必要氨基酸的26.54%和26.69%;在脂肪酸的组成上,二龄鱼的单烯酸的含量都比一龄鱼高,尤其是C18:1含量比一龄鱼高12.23,而饱和脂肪酸、多烯酸的含量则一龄鱼比二龄鱼含量高,尤其是DHA的含量比二龄鱼高4.43%;在测定的14种矿物元素中,二龄鱼的Ca、Zn的含量明显高于一龄鱼外,其余元素的含量略低于或接近一龄鱼。  相似文献   

16.
暗纹东方Tun控毒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4-2001年间,进行了暗纹东方Tun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商品鱼养殖全过程的控毒技术研究。在养殖全过程中,通过运行生态型再生式水循环养鱼系统中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通过投喂自繁淡水轮虫和自制无毒配合饲料等措施,从食物链环节控制河Tun毒素TTX的来源,达到控毒的目的,经控毒的家化暗纹东方Tun亲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联合法随机抽样检验,结果表明:其体内四种组织器官的TTX平均含量低于2μg/g,属基本无毒。  相似文献   

17.
长江野生暗纹东方Tun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新 《水利渔业》2002,22(6):47-49
暗纹东方Tun经严格加工后可食用,经济价值高,其毒素TTX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暗纹东方Tun还可作为基因研究组的模式生物。由于酷渔滥捕和流域内江河水质恶化,暗纹东方Tun资源严重下降。应加强暗纹东方Tun资源监控研究,开辟繁殖保护区,保护水奖,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杨州 《海鲜世界》2002,(5):12-13
暗纹东方(鱼屯)(Takifugu obscurus),俗称河(鱼屯),是一种名贵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因其肉味鲜美,且体内含有河(鱼屯)毒素,自古就有“拼死吃河(鱼屯)”之说。每年3~5月份溯河进入长江或通江的湖泊中水草丰盛的地  相似文献   

19.
河鲀鱼肉鲜味美、质地鲜嫩,生食、熟食皆宜,用它做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生鱼片,更是令河鲀美食家们为之倾倒,甚至“拼死吃河鲀”。在广东、福建沿海的腹刺鲀、光兔鲀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常见的河鲀鱼片加工原料,但是历来加工的质量及口感不及马面鲀鱼片。经过部分科研人员及生产厂家的生产实践、对比、实验及工艺改进后,可按马面刨烤鱼片的生产工艺,经过改进获得品质优良的烤鱼片产品。但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1月21日至1997年5月2日和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12日的两次试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Tun越冬水温较低或日水温差变化较大会影响成活率,应控制在16 ̄17℃较好,日水温差变化小于4℃,并在自然水温不低于11℃时就开始升温。体长100 ̄150mm,体重60 ̄140g的个体越冬期放养密度为18 ̄30尾/m^3。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E、“多维”及抗生素等,成活率为96.5%,日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