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3,(6):60
1.纤毛虫病犤病原、病因犦累枝虫、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等。主要因放养过密、水质恶化等诱发。犤主要症状犦病蟹甲壳污物较多,呈棕色或黄绿色绒毛状,有滑腻感,无力蜕壳。镜检可见大量病原体。可感染卵、幼体及成蟹,尤其对幼体危害较大。犤防治措施犦①放养密度适当;保持水质良好。②蟹虾克虫净:用药2~3克/米3,或硫酸锌:用药2~3克/米3泼洒全池。③新型强氯精:用药0.3克/米3,全池泼洒。④生石灰:用10克/米3,化水全池均匀泼洒。2.褐斑病(黑斑病、甲壳溃疡病、腐壳病)犤病原、病因犦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柱状嗜纤维粘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相似文献   

2.
虾、蟹纤毛虫病的现状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类附生在虾、蟹体表、包括眼和鳃上所引起的。近年来,随着虾、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放养密度过大,水质恶化,滥用药物等原因,导致虾、蟹纤毛虫病及其继发性细菌、病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给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1.梅花斑病(红斑病)由细菌引起,患病鳝背部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病斑。在鳝池中放养3-5只蟾蜍,可防此病。如已患病,可用已剥好的蟾蜍皮,放入池水内,拖说,连续2-3天后可治此病。2.发烧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大量分泌粘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使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在池中混养2000-3000克泥鳅,减少鳝的缠绕,可防此病;如已发病,应彻底换水,并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有一定的疗效。3.打印病防治方法:①黄鳝放养前池水用20-25PPm生石灰消毒,一周后…  相似文献   

4.
近年,笔者在指导养殖户培育幼蟹过程中.镜检发现大眼幼体和1期幼蟹,常因大量聚缩虫或钟形虫寄生而大量死亡。1997年2月15日,笔者在室内水泥池中.分别使用制霉素和甲醛,对严重感染了聚缩虫和钟形虫病的蟹苗治疗。治疗方法与结果如下:一、制霉素。用药前降低池水至30厘米,计9立方水,每个池用制霉素10.5瓶,315克(35ppm),用豆浆机粉碎后全池泼洒;12个小时以后虫体减缓收缩或跳动;22~26个小时,显微镜下(镜检10只蟹苗,下同)找不到虫体。然后注水提高水位。5天后复查,12个池中有1个池重新感染。二、甲醛。用药前降低池水至50…  相似文献   

5.
一、腐壳病1.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2.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m3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m3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1~0.2克,连喂3~5天;⑤用5%~10%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  相似文献   

6.
崔峰  肖明松 《内陆水产》2000,25(5):37-38
在长期不换水或换水次数很少的池塘中,河蟹易患纤毛虫病。用0.3mg/L的孔雀石绿全塘泼洒或用10mg/L的孔雀石绿浸洗病蟹30min,可杀死纤毛虫。泼洒福尔马林及硫酸锌浸洗不宜作为河蟹纤毛虫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今年5-7月份,安徽省宿州市朱仙庄镇及怀远县双桥镇,池塘养蟹大面积发生蟹病,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病蟹急躁,但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有的则停食;病蟹背壳、额都、步足及鳃上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体表污物较多;有的病蟹钻入泥洞或上岸而不愿入水,病情严重的因无法脱壳而死亡。发现病情后,技术人员立即进行实地观察、取样,确定是螃蟹纤毛虫病。磅蟹纤毛虫病是池塘养蟹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所致。主要原因是清塘不彻底,没有经常换水、水质过肥。针对此病,我们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4,(11):76-76
十四、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拟单缩虫、单缩虫及杯体虫等。[症状]危害虾蟹的卵至成体。严重时体表有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对低溶氧敏感,常引起幼体大量死亡。[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良饲料,保持良好水质,提高机体抗病力。2.疾病早期可加大换水量,投喂鲜活饵料,促使幼体脱壳。3.疾病严重时,用10~15克的茶籽饼,或0.3~0.5克甲壳宁全池泼洒,保持24小时,促使脱壳后再大换水。十五、蟹奴病(河蟹)[病原体]由蟹奴寄生于…  相似文献   

9.
刘毅 《内陆水产》2003,28(2):32-32
随着青虾高密度生产,近亲繁衍导致种质退化,青虾病害频繁发生。对青虾病害实施监控,推广青虾病害防治技术,对促进水产结构调整,增加渔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生产上发现的病害及防治技术小结如下。1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主要由纤毛纲的原生动物寄生于体表,常见的有累枝虫、聚缩虫、钟虫等。症状寄生时,虾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且易造成细菌感染。病虾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治疗纤虫速灭0.2克/米3全池泼洒;使用0.5克/米3硫酸铜全池泼洒;隔日每667米2每米水深使用无锡产“水体消毒灵”150克全池泼洒1次…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7,(5):83-83
一、蟹类纤毛虫病 蟹类纤毛虫病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主要种类有:聚缩虫、累枝虫、短蛀虫、钟型虫、单缩虫和客吸管虫等。主要症状为:病蟹体表、附肢等表面附着有淡黄色棉絮状虫体寄生。虫体在鳃部寄生数量多时会影响呼吸,严重者窒息死亡,体表及附肢寄生数量多时会使蟹活动吃力,严重者不脱壳,影响生长。此类症状在幼体及养成期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6,23(3):46-46
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钟虫等。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都是群体生活,柄呈树枝状分枝。聚缩虫伸缩时整个群体一致伸缩,独缩虫群体中各个体单独伸缩,累枝虫不能伸缩,钟虫不成群体,伸缩时呈弹簧状。固着类纤毛虫病、壳吸管虫病及莲蓬虫病在育苗期间多发生在中、后期,以5月下旬较为严重;在养成期间,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越冬亲虾有时也患此病,但一般不严重。虫体少量固着时, 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虫体大量固着时,患病幼体肉眼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 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最终死亡。镜检时可见幼体体表或附肢上附生着大量虫体,患病成体可见虫体布满对虾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条纹鲈(Moronesaxatilis)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症等病,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注意,要准确计算面积与剂量。现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1小瓜虫病1.1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1.2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包,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1.3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疗效显著。(2)用0.2~0.4克/米3孔雀石绿和25克/米3福尔马林混…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暗纹东方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刺激隐鞭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等症,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供广大养殖工作者参考。1小瓜虫病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孢,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效果显著。(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0.7克/米3全池泼洒,效果显著。2指环虫病病因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发此病。症状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治…  相似文献   

14.
一、固着类纤毛虫病1.症状早期少量虫体寄生时没有症状。严重寄生时,虾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2.病原纤毛虫病种类很多,常见病原体为累枝虫、聚缩虫、钟虫等。3.防治方法(1)纤虫净全池泼洒,药量为0.3克/米3,病情严重隔1~2天后再重复1次。(2)高锰酸钾化水全池泼洒,药量为3~7克/米3,4~5小时后进行大换水。(3)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药量为0.5克/米3。  相似文献   

15.
河蟹的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聚缩虫病病症: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以及额部和鳃上都可附着聚缩虫。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强度小、发病时间在5—7月份。池塘生态较差;养殖密度较大,长期不换水是此病的诱因。防治:(1)在放蟹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平时注意注、换水;合理投饲、及时清除残饵。 (2)已经附着感染病原体的可用0.25~0.6ppm的Cuso_4全池泼洒。但注意鱼蟹混养池中忌用。 (3)河蟹蜕壳后,彻底换水。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2,(5):61-61
河蟹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的发生较普遍。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较相似,往往一些养殖户见到蟹体表面不清洁,就认为是纤毛虫病,不但用错了药,而且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使广大养殖户能正确识别这三种疾病的症状、病因和正确用药,现将近年来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1.纤毛虫病【病因】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尤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等都极易诱发纤毛虫病。【症状】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累枝虫病的初步观察与治疗试验张元住,艾春香,纪庆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甫昌330039)1994年12月,我们在进贤县水产研究所鱼类越冬池中发现淡水白鲳因病陆续死亡,经取样检查,观察到鱼体鳞片和鳍条上附生了大量累枝虫,因而诊断为累枝虫病。...  相似文献   

18.
纤毛类原虫病是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此病病原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这类寄生性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为每年3~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蚀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清晨池水缺氧情况下表现更趋严重。它们常游于水表层,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及出现体色变黑等症状。此类病轻的影响吃饲、生长;重的则引起烂鳃致死;目前尤其在鳗、鳜等鱼类中发生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治疗此类鱼病的药物较多,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孔雀石绿等。但由于多年来…  相似文献   

19.
何京 《淡水渔业》2003,33(6):7-7
一、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的治疗若引起疾病的是鳃隐鞭虫、斜管虫、半眉虫、车轮虫、舌杯虫等 ,治疗时应选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5∶2 ) 0 7g/m3的浓度全池泼洒或 8g/m3的上述合剂洗浴鱼体。使用该合剂治疗鱼病时 ,应尽量将池中水体体积测准 ,争取一次治愈。因为硫酸铜的毒性较大 ,安全浓度的范围较小 ,若浓度过大会对鱼造成药害 ,若浓度过小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而且连续多次使用该药物还会杀灭池水中的部分浮游植物 ,影响水质。治疗这类疾病也可选用硫酸铜的替代药品 ,如鱼苗平等。小瓜虫病的治疗 ,可使用辣椒和生姜煎水全池泼洒 ,效果十…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迁 《内陆水产》2001,26(5):44-44
1 体外鱼病的预防一般采用定期用药遍洒鱼池。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用量1克/米3。生石灰水每667米2水深1米施生石灰15~20千克,可改良水质,杀灭水中致病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预防寄生性鱼病,如鳃隐鞭虫、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和中华鳋病等,每月或每两月进行1次,使池水呈0.7克/米3浓度(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之比为5∶2)。敌百虫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呈0.2~0.5克/米3浓度,对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的幼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体外鱼病药物预防还可采用食场消毒法进行。在使用时要使药物充分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