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温胁迫对灰岩皱叶报春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灰岩皱叶报春进行30、35、40和45℃24h的高温胁迫,之后置于室温下恢复12h,测定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游离脯氧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相对电导率,以研究灰岩皱叶报春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温度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持续上升,且随胁迫加剧各指标变化幅度加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0和45℃胁迫下先上升后下降,而30和35℃处理下持续上升.灰岩皱叶报春能耐受35℃以下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以及40℃下24h的胁迫,而45℃处理12h即产生明显伤害,24h处理后较难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稀土浸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苦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黑丰一号"苦荞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实验培养幼苗,取样测定各项指标。[结果]①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适宜浓度的稀土浸种能够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萌发指数;同时苦荞幼苗的叶面积、茎粗、总根长、根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出对照(蒸馏水浸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明显下降;②与正常灌水相比较,当苦荞遭受干旱胁迫后,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指数以及幼苗的叶面积、茎粗、总根长、根重、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根系活力均有所下降,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有所提高,而且胁迫越深,其变化幅度越大但是在同一水分梯度下,采用不同的浸种物质浸种,其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稀土浸种能降低其变化幅度。③在干旱条件下,采用200 mg/L的稀土浸种与蒸馏水浸种能够极显著提高苦荞幼苗的SOD、POD活性、叶面积、总根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分别可使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8.9%和10.8%,脯氨酸含量提高7.5%和8.2%,根系活力提高13.8%和16.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4%和7.9%。[结论]200 mg/L的稀土为最佳的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4.
高温是影响文心兰Oncidium生长和开花的重要逆境因素。通过光照培养箱模拟高温胁迫对文心兰的影响,探讨顶叶叶绿素、可溶性糖、还原糖、脯氨酸(Pro)等含量及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期了解高温胁迫下文心兰顶叶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的高温胁迫能显著(P0.05)提高顶叶相对电导率和Pro含量,但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21d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至42d时显著低于对照;高温胁迫7d时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5d后显著低于对照;高温胁迫下POD活性不断提高,7~21d时低于对照,但35d后显著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Pro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文心兰耐热性分析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和直播试验方法,测定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铃铛刺幼苗的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叶绿素、根相对含水量、茎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含量,研究铃铛刺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直播苗与容器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递减变化,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递增趋势,直播苗体内的可溶性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容器苗体内的可溶性淀粉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直播苗与容器苗在根系活力上都表现为先递减后增加,干旱胁迫的第6—9天是植物生理变化的重要时期。直播苗比容器苗具有更强的抗旱性能,容器育苗适宜在持续干旱6 d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品种耐热性的关系,为制定耐热水稻品种的育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苗期设置对照(白天(07:00-19:00)28 ℃,夜晚(19:00-07:00)22 ℃,CK)和高温胁迫(白天(07:00-19:00)42 ℃,夜晚(19:00-07:00)35 ℃,HS)2种处理方式,根据幼苗存活率将供试品种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度敏感4个耐热性等级,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活性氧(ROS)积累、质膜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东稻4号、湘两优2号、黄华占和长白9号的幼苗存活率较高,是苗期耐热性高抗品种;湘两优900、泰优390、郑旱6号、武运粳21、粤王丝苗和吉粳515是苗期耐热性高度敏感品种。与CK相比,HS处理导致苗期水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3含量下降,ROS积累、质膜损伤(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和内源ABA含量升高。高温胁迫下,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及内源ABA含量均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ROS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热敏感品种,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3含量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ROS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质膜损伤程度和内源ABA含量与水稻苗期的存活率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耐热水稻品种筛选的参考评价指标。【结论】高温胁迫诱导水稻叶片ROS过量积累,引发氧化胁迫是导致叶片枯萎的重要原因,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内源ABA信号通路是水稻抵抗高温胁迫的重要途径,可作为耐高温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对兰州百合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兰州百合的耐热性,对兰州百合组培苗进行高温胁迫(37℃/32℃、40℃/35℃、43℃/38℃)处理,测定不同温度对幼苗外观形态和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幼苗在高温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下降,膜透性增大,相对电导率增加,MDA含量SOD、P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兰州百合能耐受43℃/38℃、40℃/35℃高温72 h、96 h,37℃/32℃的温度对兰州百合基本没有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叶施和根灌ALA对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的影响。[方法]用4种不同浓度ALA分别叶施和根灌巴西蕉幼苗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7℃下模拟低温胁迫,研究ALA不同处理方式对巴西蕉幼苗冷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叶施或根灌,ALA均可提高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同时还可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对含水量(RWC),维持叶绿素的稳定性。以叶施0.50~5.00mg/LALA效果最好,与同浓度根灌相比,叶施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5mg/LALA叶施比根灌SOD和POD活性提高了64.5%、12.3%,RWC提高了12.1%,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由此表明,ALA叶面喷施可更好地减缓低温胁迫对香蕉造成的冷害。  相似文献   

9.
田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15-5916
[目的]探讨热驯预处理对热胁迫下油菜下胚轴的影响。[方法]以油菜幼苗下胚轴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热驯(37℃)、经热驯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下油菜幼苗下胚轴生长量、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相对含水量(RWC)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热驯预处理对热胁迫下油菜幼苗下胚轴生理的影响。[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油菜下胚轴的生长量降低,下胚轴受损程度增加。经热驯预处理再高温胁迫,油菜下胚轴生长量、抗坏血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直接高温胁迫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膜受损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则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热驯提高了耐热性,使下胚轴的生长得到了一定保护。  相似文献   

10.
荞麦幼苗根对热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热驯(37℃)、经热驯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下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 Moench)幼苗的根生长量、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相对含水量(RWC)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探讨荞麦幼苗根对热胁迫的生理应答。结果表明,荞麦幼苗根的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驯提高了根部对后继热胁迫的耐性,使根的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高于直接热胁迫幼苗,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直接高温胁迫的。显然,热胁迫对荞麦根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热驯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根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豌豆根部对热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而分析高温对豌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学基础。[方法]通过测定热驯(37℃)、热驯预处理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的豌豆幼苗根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热胁迫对根生长、细胞膜损伤、膜脂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的影响。[结果]热胁迫(44℃)可抑制幼苗根生长,导致相对含水量(RWC)、细胞膜热稳定性(MTS)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致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 经37℃热驯预处理再44℃胁迫处理的幼苗的根长、MTS和AsA含量明显高于直接热胁迫处理的。[结论]热驯预处理能适当提高豌豆根对后继热胁迫的耐性。高温胁迫对豌豆根部造成的不利影响,将直接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昆虫多糖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脱乙酰度、不同浓度昆虫多糖处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结果表明,昆虫多糖拌种处理水稻后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结论]该研究为昆虫多糖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赵升  王孝威  崔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51-1352,1364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早黑宝葡萄试管幼苗为材料,当长至5~6片真叶时挑选长势相同的葡萄幼苗进行常温25(CK)1、5、5℃3种不同温度处理,于处理后0、24、、68、d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测定,之后恢复常温处理,即恢复2 d(R2)4、d(R4),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研究不同程度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PMP))的影响。[结果]葡萄试管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DP、OD活性先升后降;低温造成葡萄试管苗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升高、PMP增大。[结论]15℃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的伤害是可逆的,而5℃处理造成了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种子低温处理对低夜温条件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为低温下获得高质量的番茄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炭与珍珠岩(2∶1)为育苗基质,番茄L402种子为供试材料。先将番茄L402种子浸种6 h,然后分别于0、4、8和16℃低温条件下进行6、12和24 h低温处理,对照为0 h处理。之后,于16℃下静置0.5 h,再后在25~30℃下催芽,播种于72穴育苗盘中。育苗温度为18~23℃(白天)/6~12℃(夜间)。培养至3片真叶时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干重、鲜重、根冠比)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种子低温处理能促进低夜温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并能增加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根系活力和SOD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其中0℃下处理6 h对番茄幼苗在低夜温下的抗冷性提高最大。[结论]种子低温处理能增加番茄幼苗对低夜温的抵抗能力,有利于提高低温季节番茄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金光杏梅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光杏梅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其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各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金光杏梅的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金光杏梅幼苗株高、叶面积、叶鲜重、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都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S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严重水分胁迫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重处理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超重处理对茎瘤芥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方法]以0、2 000、3 000和4 000 r/min的超重力分别处理茎瘤芥种子1.5、3.0和4.5 h后,进行培养,观察其出苗时间、出苗率、性状表现,并测定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处理条件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后,苗期茎瘤芥植株变矮,根系变短且发达,叶长变短,鲜重和干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粗则不同程度增加。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可以影响茎瘤芥幼苗的生长,处理时间以及重力加速度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超重处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超重处理可增强茎瘤芥幼苗的抗倒伏能力、抗有害物的能力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结论]该研究可为超重技术在茎瘤芥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甘蔗不同时期及品种的抗旱性差别,为甘蔗抗旱性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GT28、GT21及ROC22 3个甘蔗品种为材料,在桶栽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株高和其他7个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的抗旱性.[结果]在反复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甘蔗品种的生长势、叶片水势及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生长势、叶片水势、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在苗期变化幅度较大,而丙二醛含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在伸长期变化较明显.不同品种中,以GT21叶片水势、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相对较低,而ROC22株高、细胞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POD活性较高,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稍低于GT21,叶片水势较低.供试3个甘蔗品种的整体抗旱性强弱的排序为GT21>ROC22>GT28.[结论]干旱胁迫下不同甘蔗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变化差异明显,苗期与伸长期反复两次干旱胁迫处理没有表现出一致明显的累积影响效应,应用隶属函数法能更加准确全面评价甘蔗品种的抗旱特性.  相似文献   

18.
周存宇  杨朝东  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6-16667,16670
[目的]对引种的竹柏幼苗进行冬季低温胁迫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18~25℃)的和人控低温(5~6℃)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 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受低温伤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