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叶挥发油的水溶性及其在制剂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配比,并对该配方产品进行验证试验,包括水乳剂类型鉴别、物理性能、稳定性、持泡性等,检验产品的合格性。结果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最佳乳化工艺确定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2.0、乳化剂添加比例为4%、油樟叶挥发油添加比例为20%,所得乳剂的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20.80%。此配方所得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稳定性好,可有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辣木茎段的最佳消毒方法。[方法]以辣木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消毒剂(升汞、次氯酸钠),选用不同浓度,在不同消毒时间下对辣木茎段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次氯酸钠最佳消毒组合为浓度15 g/L消毒20 min,污染率为26%,成活率为34%。升汞最佳消毒组合为0.20 g/L消毒液消毒5 min,污染率为2%,成活率达84%。[结论]辣木茎段最佳消毒方法为:在75%酒精中浸泡30s后,用0.20 g/L升汞处理5 min,污染率为2%,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09-112
[目的]研究臭氧水在种鸡舍的消毒效果及使用方法。[方法]对空舍期鸡舍使用20 mg/L的臭氧水分别消毒15、30、60 min,检测消毒前后菌落数的变化情况;使用臭氧水浸泡水线消毒30 min,观察臭氧水对水线内细菌的杀灭率;每天使用10 mg/L的臭氧水带鸡消毒30 min,连续处理7 d,检测处理前、后鸡舍内菌落总数、氨气、硫化氢含量及种鸡生产性能。[结果]空舍期鸡舍使用20 mg/L的臭氧消毒30和60 min,细菌杀灭率在98%以上,与消毒15 min和甲醛消毒法差异显著(P<0.05);臭氧水对水线消毒30 min,总细菌杀灭率达99.04%,大肠杆菌未检出;臭氧水带鸡消毒对种鸡的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P>0.05),能明显减少舍内的菌落总数,降低空气中氨和硫化氢的含量(P>0.05)。[结论]空舍期种鸡舍和水线使用20 mg/L的臭氧水消毒30 min可以有效杀灭微生物,使用10 mg/L臭氧水每天带鸡喷雾消毒30 min可以有效减少鸡舍内菌落总数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该文就消毒液的常见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为研究不同消毒液的猪场环境消毒效果,分别选择2个猪场的4个栏舍,不消毒的栏舍作为空白对照,其余3个栏舍分别用消毒液A(20%浓戊二醛溶液),消毒液B(41.0%~49.0%复合酚溶液)和消毒液C(20%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进行消毒。结果显示,采用消毒液A在进行消毒后,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都未检出,而采用消毒液B、C进行消毒后,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只是降低了,由此可见,消毒液A的消毒效果优于消毒液B和C。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龙脑型樟树叶纯露的挥发性成分和抑菌活性,为樟 树叶纯露作为天然防腐剂和消毒产品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柠檬醛型、油樟型、 龙脑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叶纯露,探讨纯露的挥发性成分、物理性质和抑菌效果。【结果】 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芳樟醇,相对质量为 74.03%;柠檬醛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橙 花醛和香叶醛,相对质量分别为 14.23%、29.26%;油樟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 1,8- 桉叶油素,相对质 量为 50.36%;龙脑型樟树叶纯露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龙脑,相对质量为 82.27%。芳樟醇型樟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 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 250 μL/mL;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为油樟型和柠檬醛型樟 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对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 250 μL/mL;其 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结论】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油樟型和柠檬醛型 樟树叶纯露;油樟型樟树叶纯露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脑型和芳樟醇型樟树叶纯露。  相似文献   

6.
赵庆  邹铁  王清章  严守雷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32-9734
[目的]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在鸡蛋表面涂抹一定浓度的菌液,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臭氧处理4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54.17%、85.24%、89.16%,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负离子处理1、3、5、7 min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20.76%、25.24%、58.97%,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臭氧及负离子对于这3种细菌均有杀菌效果,臭氧对细菌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负离子。  相似文献   

7.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油樟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方法]将不同诱导子(油樟油水浊液、油樟叶水提液和油樟愈伤组织)添加到油樟内生菌(YY26、YG42)的培养体系中,研究其对内生菌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1,8-桉叶油素、松油烯-4-醇、α-松油醇)的影响。[结果]从内生菌生长情况来看,油樟愈伤组织对内生菌YY26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YG42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油樟油水浊液对2种内生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油樟叶水提液对2种内生菌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来看,油樟叶水提液对2种内生菌产1,8-桉叶油素、松油烯-4-醇及α-松油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且对1,8-桉叶油素的促进作用最强。当油樟叶水提液浓度为1.00%时,内生菌YY26的1,8-桉叶油素产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1.80倍;当油樟叶水提液浓度为2.50%时,内生菌YG42中的1,8-桉叶油素产量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7.73倍。油樟愈伤组织对总挥发性物质的促进作用最强,当其浓度为10.00%时,对内生菌YY26总挥发性物质的促进作用最强,比对照组提高了13.26倍。[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樟内生菌(YY26、YG42)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量,为其今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伟  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48-15949,15951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分离白木香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9-二十六烯(4.17%)、N′-羟基-4-(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3.95%)、二十八烷(3.76%)、二十四烷(3.50%)、二十二烷(3.32%)、1-碘十六烷(2.82%)、4,6-二甲基十二烷(2.76%)和1-溴二十二烷(2.58%)。[结论]该研究为白木香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发现75%酒精消毒液被解淀粉芽胞杆菌污染,检测与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止临床常用75%酒精消毒剂的污染及医院感染而提供消毒灭菌方法与实验依据。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细菌;常规方法检测该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追踪到医院制剂室75%乙醇消毒剂中培养出同一种细菌,细菌总数>800 cfu/mL,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细菌耐煮沸5 min,在95%乙醇中生长良好,对1∶50的84消毒液和臭氧等均不敏感;而紫外线照射30 min、250 mg/L健之素作用5 min及高压灭菌等对其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常用的13种抗生素敏感,7种抗生素耐药。结论:75%乙醇消毒液容易受到解淀粉芽胞杆菌的污染,配制时应对容器及空气环境进行严格地消毒灭菌,杀灭细菌芽胞应选用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日本晚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04%,以醛、酯、醇类为主,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苯甲醛(57.00%)。[结论]日本晚樱叶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冯定坤  杨再波  何丽芬  龙成梅  毛海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9-10651,10710
[目的]快速分析贵州产大叶桉叶片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叶桉叶片挥发油,同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色谱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大叶桉叶片中确定出35个组分,其相对含量分数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8.840%,主要成分是桉油精(35.480%)、[1aR-(1a.α.,4a.α.,7.α.,7a.β.,7b.α.)]-脱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氢-环丙[e]甘菊环(12.110%)、对-(孟)-1-烯-8-醇(7.966%)、α-蒎烯(6.187%)等组分。[结论]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快速,提取时间能够缩短到4.0min,整个分析周期在1.5h内完成,能够应用于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归藤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藤不同部位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藤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当归藤根中鉴定出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7.67%;从当归藤茎中鉴定出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88%;从当归藤叶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1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刘涛  陆占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60-11861
[目的]研究成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用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法提取成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机分析化学组成,然后,以Halo法测定精油的抗菌活性。[结果]以0.520%的产率获得精油,检测出81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71.659%的31个成分。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19.629%;羧酸类化合物18.625%;饱和烃类化合物15.352%:酮类化合物6.993%;醇类4.092%;酯类3.679%和醛类2.228%。[结论]该精油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但是,对黄色葡萄球菌、根霉的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毒设施土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得到替代甲基溴消毒土壤的、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高效的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进行了微波消毒蔬菜大棚土壤的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得到了有效的微波消毒土壤的实施工艺方法。对消毒后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及病原微生物轮枝孢、枯草芽孢、青霉、黑曲霉、镰刀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毒土壤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适当的微波消毒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盆栽试验表明,消毒土壤中种植的作物长势茁壮,无病虫草害发生。可见,微波消毒土壤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得到真正的绿色蔬菜,是取代甲基溴等土壤消毒方法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雪莲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灭菌方法和最佳培养基。[方法]以雪莲果叶片为外植体,用浓度0.1%升汞浸泡不同时间,筛选最佳灭菌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用浓度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外植体污染率为54.55%,死亡率为3.64%;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1.5 mg/L+NAA 0.5~1.0 mg/L。[结论]最佳灭菌方法为浓度0.1%升汞对叶片灭菌8 min;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1.5 mg/L+NAA 0.5~1.0 m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振国  冀玉良  姚焕英  李丹青  陈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44-17245,17270
[目的]测定白花曼陀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白花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alternata)、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 riadothidea)、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茄腐皮病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和草燕麦镰孢霉(Fusarium avenaceum)为供试靶标菌进行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鉴定出1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6%,其中白花曼陀罗挥发油中6-戊基-5,6-二氢(化)吡喃-2-酮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含量的44.28%;白花曼陀罗挥发油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苹果干腐病菌〉草燕麦镰孢霉〉茄腐皮病镰孢霉〉棉立枯病菌〉烟草赤星菌。[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白花曼陀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