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泥湖丽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泥湖丽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 ,黄泥湖中绢丝丽蚌和背瘤丽蚌资源逐渐衰退。建议有关部门在黄泥湖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丽蚌资源  相似文献   

2.
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RAPD技术,选用11条有效随机引物研究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圆顶珠蚌、尖锄蚌、圆头楔蚌、鱼尾楔蚌、巨首楔蚌、射线裂脊蚌、球形无齿蚌、勇士尖嵴蚌、扭蚌、杜氏珠蚌、背瘤丽蚌、短褶矛蚌、三巨瘤丽蚌、环带丽蚌、蚶形无齿蚌)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得到RAPD-DNA扩增条带1 775条,片段长度500~1 5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3.5条带,这些条带构成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的遗传多样性图谱.分析表明,属间的遗传距离以裂脊蚌属和尖嵴蚌属间最近,为0.485 7,丽蚌属与其他属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729 2;种间的遗传距离以圆头楔蚌和巨首楔蚌间最小,为0.333 3,背瘤丽蚌与三巨瘤丽蚌及环带丽蚌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678 2.从种属关系归属来看,丽蚌属和尖锄蚌属归属于小方蚌亚科;无齿蚌属归属于无齿蚌亚科;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同归属于珠蚌亚科.  相似文献   

3.
绢丝丽蚌(Lamprotula fibrosaHeud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古异齿亚纲、蚌目、蚌科、丽蚌属,为我国特有淡水经济蚌类。其贝壳壳厚、坚硬和皎白,是制造可溶性钙粉和珍珠核的特优材料,固而经济价值极高。在我国淡水水域中可广泛地进行移植、增殖和养殖。 1 绢丝丽蚌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绢丝丽蚌的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绢丝丽蚌的性脲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9月为成熟期,10月进入排放期,10月至翌年1月中旬为繁殖期。一年一个生殖周期,一次产卵类型。以雌蚌两片外锶为育儿囊。钩介幼虫呈亚三角形,有壳钩和足丝。壳钩止有棘刺,壳表有有凹穴,建议每年2月至6月网湖绢丝丽蚌的采捕季节,蚌耙龄距为3.6cm。在湖区建立绢丝丽蚌保护区,人工繁育幼蚌放流,以达到绢 丝丽蚌永续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5.
网湖绢丝丽蚌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绢丝丽蚌的食物组成表明:绢丝丽蚌为滤食性,主要以直链藻等浮游植物为食,其次为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保护我国淡水贝类,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了资源量锐减的我国特有物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和国家重点保护的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中必需元素(常量元素: Na、Mg、K、Ca;微量元素: Cr、Mn、Fe、Co、Ni、Cu、Zn、Se、Mo)和非必需/有毒元素(Al、As、Sr、Cd、Ba、Tl、Pb)的含量,进而进行元素积累相关性分析及积累评价。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中必需元素Se和Mo含量显著高于背瘤丽蚌,而Na、K和Cr含量显著低于背瘤丽蚌(P<0.05);背角无齿蚌中非必需/有毒元素Al、As、Sr、Cd含量显著高于背瘤丽蚌(P<0.05)。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中分别有37对和34对元素之间显著相关,其中,Mg-Mo、CaMn、Ca-Zn、Mn-Zn、Ca-Sr和Mo-Sr在两种蚌中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Mg-Al和Fe-Tl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背角无齿蚌和背瘤丽蚌的元素积累指数(EAI)分别为3.7和3.2;两种蚌中无机As、Cd和Pb的残留量指数(RI)为0.2~39.1,背角无齿蚌中Cd的RI显著高于背瘤丽蚌(P<0.05)。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的元素积累能力总体强于背瘤丽蚌,它们的资源量受到Cd、Pb、As、Al和Tl等元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丽蚌草(Arrhenatherum elatius var.tuberosum ‘Variegatum’)茎叶连接的组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培养基对丽蚌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为B5+2,4-D 4 mg/L+CH 0.3 g/L时,丽蚌草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当培养基为MS+6-BA 5 mg/L+NAA 2 mg/L时,丽蚌草愈伤组织生芽效果较好;当培养基为1/2MS+6-BA 0.1 mg/L+NAA 1.0 mg/L+0.1%活性炭时,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沅江南洞庭湖软体动物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沅江南洞庭湖部分湖泊软体动物资源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计有单壳类软体动物10种,隶属腹足纲的3科6属,其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方格短沟蜷等;计有双壳类软体动物25种,隶属于双壳类的3科13属,其优势种为三角帆蚌、背瘤丽蚌、洞穴丽蚌、河蚬等,表明该地区的软体动物数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体注射氯化钴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18,核型为2n=8m 10sm,染色体臂数(NF)=36;背瘤丽蚌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核型为2n=24m 12sm 2t,NF=74。两物种中均未发现随体和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生化方法测定背瘤丽蚌软体部的营养及生化成分,结果显示:背瘤丽蚌软体部中水分含量为79.12%,粗蛋白质含量为10.45%,粗脂肪含量为1.32%,灰分含量为1.46%。软体部中所测到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42.10%(干物质),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17.08%,非必需氨基酸占21.80%,鲜味氨基酸占16.94%。软体部中含有2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9.46%,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3.91%,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6.20%,矿物质元素中磷、钙、铁含量较高,分别为2141.05、1 621.67、1096.00 mg/kg。试验结果表明,背瘤丽蚌软体部的营养组成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绢丝丽蚌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绢丝丽蚌软体部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绢丝丽蚌软体部分中斧足粗蛋白质含量为74.3%(干基),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7.0%,其中必需氨基酸为20.98%,占氨基酸总量的36.81%,氨基酸价为79.7,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软体部分中外套膜与内脏团混合物粗蛋白质含量为37.2%(干基),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30.9%,其中必需氨基酸为11.39%,占氨基酸总量的36.86%,灰分含量为17.32%(干基),富含矿物质;软体部分粗脂肪含量较低,认为绢丝丽蚌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蚌类。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芦山县蛾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3年3月至2005年11月,对四川省芦山县的蛾类进行了采集调查,获得蛾类标本4000余只,鉴定出蛾类321种,隶属于212属,23科.其中夜蛾科61种、天蛾科50种、尺蛾科35种、舟蛾科35种、毒蛾科23种、灯蛾科22种、苔蛾科17种、大蚕蛾科12种、枯叶蛾科11种、钩蛾科10种、斑蛾科9种、虎蛾科8种、刺蛾科7种、蚕蛾科4种、圆钩蛾科3种、波纹蛾科3种、带蛾科3种、凤蛾科2种、箩纹蛾科2种、禾蠹蛾科1种、螟蛾科1种、异舟蛾科1种、鹿蛾科1种,根据调查结果,对该地区蛾类昆虫的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地区蛾类昆虫以东洋界种为主。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麦积山风景区蛾类的初步调查结果,已鉴定出18科127种.其中天蛾科10种,木蠹蛾科3种,卷蛾科3种,刺蛾科1种,毒蛾科12种,舟蛾科22种,鹿蛾科4种,钩蛾科1种,枯叶蛾科6种,灯蛾科17种,蚕蛾科7种,夜蛾科16种,尺蛾科20种,燕蛾科1种,箩纹蛾科1种,带蛾科1种,鞘蛾科1种,举肢蛾科1种.其中14种为甘肃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三江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月和2001年11月,两次对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39种鸟类。其中,冬候鸟12种,仅占黑龙江省冬候鸟总数的52.2%,留鸟27种,仅占黑龙江省留鸟的46.5%。优势种5种,常见种6种,偶见种28种。两次调查比较可见,多数冬候鸟在11月份尚未迁入保护区境内。农田和岛状林生境食物资源丰富,分布的鸟类种类最多,沼泽生境鸟类最少。冬季鸟类食物组成多样,多种鸟类集群活动、觅食。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正在建设的韶赣高速公路南雄段两旁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0目25科56种。留鸟是该区鸟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36种、占64.29%,其余依次为冬候鸟(9种)、夏候鸟(2种)、迷鸟(1种)、旅鸟(1种)。其中,雀形目最多、14科35种,占种数的62.50%;优势种有麻雀1种,普通种2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杂食性鸟类最多、有27种,以动物为食物的鸟类24种;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鸟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丽水山区林业有害植物种类调查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表明,浙江省丽水市共有林业有害植物13科39种,其中禾本科Gramineae 8种,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8种,菊科Compositae 7种,藜科Chenopodiaceae 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3种,豆科Leguminosae 2种,车前科Plantoginaceae 2种,桑科Moraceae 1种,蓼科Polygo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 1种,锦葵科Malvaceae 1种,唇形科Labiatae 1种,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1种。针对丽水市的实际,提出了有害植物的防控对策。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