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优化鲜食玉米品种结构,筛选出优良品种,2019年、2020年对金银208、浙甜10号、金玉甜2号、浙糯玉16、钱江糯3号、浙凤糯3号6个鲜食玉米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口感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甜10号产量高、外观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浙糯玉16产量高、穗型匀称,钱江糯3号口感好、生育期短,这3个品种2年试验表现都比较稳定,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兹将2001年12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简介于后。浙凤糯2号浙凤糯2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合作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杂交新组合。果穗籽粒纯白,蒸煮鲜食具有甜、糯、香的特点。经2年多点品比试验,春播鲜果穗(带苞衣)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833.1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7.7%;夏秋播鲜果穗平均亩产641.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灌浆结实期籽粒的超微结构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为不同类型玉米的加工利用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超甜2000、糯玉米京科糯2000及普通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对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及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授粉后10d时,超甜2000、京科糯2000和郑单958的淀粉粒均呈圆球状,随着灌浆进程,京科糯2000淀粉粒被挤压成多面体状和椭圆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多,超甜2000淀粉粒为圆球状,表面光滑,郑单958淀粉粒为多面体状,凹陷的淀粉粒较少。授粉后10~20d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增加最快。淀粉粒的排列紧密程度表现为超甜2000郑单958京科糯2000,超甜2000胚乳细胞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郑单958和京科糯2000丰富,且其淀粉粒与基质蛋白的结合更紧密。灌浆结实期,3种类型玉米籽粒淀粉的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授粉后10~20d增长速率最快,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期内,甜玉米淀粉含量始终低于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结论】在灌浆结实期,超甜2000、京科糯2000和普通玉米郑单958淀粉粒的外形、数目及与基质蛋白和可溶性糖结合的紧密程度均存在差异,且随授粉后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玉米籽粒淀粉上升的趋势与可溶性糖下降的趋势相吻合,结合籽粒超微结构观察,可初步鉴别玉米品质的优劣及鲜食玉米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江淮分水岭地区甜糯玉米早春双膜覆盖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甜糯玉米籽粒皮薄,营养丰富,黏甜清香,易于消化,鲜食可口。在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甜糯玉米早春双膜覆盖育苗移栽,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此项技术主要用于鲜食玉米生产,播期可大大提前,一般2月下旬到3月初就可播种育苗,力争早上市,卖上好价钱。 一、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抗性强和品质优的品种。如苏甜8号、浙凤糯2号、晶甜3号、花甜糯、紫玉糯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笔者于2009年春对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玉米试验站提供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凤糯2号"、"浙糯玉4号"、"美玉(加甜糯)8号"、"苏科花糯2008"和"苏玉糯2号"5个品种均较适宜原南江区种植,尤以"苏玉糯2号"为较理想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是指在灌浆期采摘嫩穗供人们食用的玉米。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糯玉米以浙凤糯2号、苏玉糯2号为主,甜玉米以引选5号、广甜2号、金玉甜1号为主。本文介绍鲜食玉米的大棚和露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在阳江市的引进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17年秋季引进美玉甜002、美玉糯16号、华金甜1号、夏蜜甜玉米、粤甜28号、粤彩糯2号、珠玉糯1号、珠玉甜1号、京科糯609、京科糯2016等10个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对其进行比较试验,并调查了各参试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等,结果表明:粤甜28号、华金甜1号、夏蜜甜玉米、珠玉糯1号、京科糯2016、美玉糯16号的综合表现较突出,适合在阳江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多渠道引进全国多地鲜食玉米品种52个,并进行玉米粗缩病抗性和鲜穗产量、鲜食品质、风干籽粒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为粗缩病感病品种;以鲜食品质为主、兼顾鲜穗产量为原则,推荐糯玉米品种3个(精品超级晶糯、西星白糯2号、渝糯13号)、甜糯玉米品种2个(万糯1号、万糯十一)和甜玉米品种1个(圣园珍甜2号);以风干籽粒产量为指标,推荐西星白糯2号、西星黄糯6号、中糯309、精品超级晶糯和黄糯共5个品种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 1 鲜食型玉米的类型 1.1 甜玉米类型 根据遗传基因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目前栽植较多的甜玉米品种有加强型甜8、kt110、甜单8号、中甜6号等。 1.2 糯质玉米类型 糯玉米又称粘玉米,籽粒全部为支链淀粉,籽粒成熟时,胚乳呈蜡质状。主要品种黑糯型陕鲜玉1号,白糯型中糯1号,黄糯型万粘1、2号,鲁  相似文献   

10.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粤甜16号为对照,对10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粤甜22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具有丰产、稳产,鲜果穗外观性状好,色泽优,籽粒排列整齐,食味感好,抗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中抗玉米螟等特点,产量比对照增产20.4%,差异达显著水平;闽甜6855和金冠218分别比对照增产14.3%、12.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黄淮海北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为玉米籽粒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早8号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对照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籽粒体积、水分含量、籽粒干质量以及灌浆特性的变化,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授粉后20 d是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快速增速期,在授粉后45 d左右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达到最大,衡早8号籽粒体积最大,郑单958最小。授粉15 d内3个玉米品种籽粒干质量增长较为缓慢,授粉15~55d是籽粒干质量增长快速期,衡早8号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最快,郑单958最慢,授粉55 d后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3个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灌浆峰值衡早8号最高,郑单958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与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灌浆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籽粒含水率在57%左右时3个玉米品种达到各自灌浆最高峰值。运用Logistic模拟方程拟合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增加过程,衡早8号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mean)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衡早8号活跃灌浆期、籽粒质量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3个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衡早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活跃灌浆期则短于其他2个品种,有利于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营养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14个糯玉米品种授粉后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含水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等主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糯玉米籽粒的含水量随着灌浆进程逐渐下降;(2)籽粒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授粉后10d或13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少,到授粉后25d达最小值。(3)籽粒的可溶性多糖,从授粉后16~19d增加缓慢,19~22d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 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 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 d内,果实迅速膨大,24 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迅速膨大,24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选取3种不同基因型紫玉米品种即水果黑糯、黑甜糯631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灌浆期籽粒种皮颜色变化以及种皮颜色(R、G、B值)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灌浆期籽粒花青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籽粒RGB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籽粒的发育,花青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变化,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3 d达到最大值;花青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极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P < 0.05)。上述结果3个品种表现一致。由此可见,RGB值可作为快速检测花青素含量的指标,另外,授粉后21 ~ 25 d可作为紫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湛江水稻生产环境及其稻米中Cd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湛江稻米生产环境及其稻米中Cd的安全性,抽样测定了湛江4个水稻主产区的大田土壤、灌溉水、植株器官和稻米中重金属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早稻与晚稻均表现为,Cd在根中的积累量显著地高于茎、叶和稻米.同时,Cd在稻米中的积累量显著地低于茎、叶,Cd在茎、叶中的含量水平相当,水稻植株器官对Cd的富集水平基本为根>叶>茎>稻米,根系是吸收和积累Cd的主要植株器官;湛江市4个水稻主产区生产的稻米中Cd的含量范围为0.034~0.047 mg· kg-1,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控制标准值(GB 2715-2005),尚不存在Cd暴露的风险.水稻种植区的土壤中Cd含量为0.155~0.180 mg·kg-1,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 15618-1995),仍属于自然背景值范围;灌溉水的重金属Cd含量的范围为0.001 9~0.004 9 mg·L-1,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GB 5084-2005)的要求.因此,湛江市水稻生产的土壤和灌溉水环境是安全的,生产的稻米Cd的安全性高,不会危害消费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铁锰在茶树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MS法测定茶叶及茶树中铁锰含量,探讨铁锰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分布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铁锰含量差异较大,铁含量为73.36~284.85 mg·kg~(-1)(均值为125.60),茶叶中锰含量为201.86~4 905.78mg·kg~(-1)(均值为1 651.24);总体而言,红茶和绿茶中铁含量高于乌龙茶,而乌龙茶中锰含量明显高于红茶和绿茶,红茶和绿茶之间铁锰含量相近。不同茶树品种体内铁锰含量有较大差异,各器官铁含量表现为须根(6 265.07mg·kg~(-1))主根(3 250.77mg·kg~(-1))主茎(2 178.56mg·kg~(-1))侧茎(1 025.81mg·kg~(-1))老叶(347.50mg·kg~(-1))新叶(135.70mg·kg~(-1)),铁主要在茶树根系和茎中积累;各器官锰含量表现为老叶含量最高,其他器官分布规律不明显。茶树各器官铁富集系数分别为0.002~0.225,锰富集系数为5.25~12.63,茶树对锰富集能力较强。总体而言,梅占和铁观音各器官铁锰含量及富集系数高于金观音和金萱。  相似文献   

19.
不同苦瓜品种多糖与皂苷的含量差异及最佳采摘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苦瓜品种中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差异,以41个苦瓜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多糖和皂苷含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糖与皂苷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41个苦瓜品种可聚为7大类群,在7大类群中,类群5(碧丽)为多糖与皂苷含量最高的优选品种,其余各类群多糖含量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同时,又以如玉5号和早碧绿两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最适采摘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皂苷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出现升降波动;从供试苦瓜的整体来看,如玉5号和早碧绿两个品种的的最佳采摘期分别在授粉后25和25~30d。  相似文献   

20.
氮素用量对玉米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并且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峰值出现在吐丝后21 d(四单19 N200处理在吐丝后28 d);对3个品种来说,N200处理籽粒的酶活性较高,是最佳的氮素处理;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籽粒产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吐丝后21、28 d酶活性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