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0个小麦品种耐光氧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离体的小麦叶片用透明的玻璃压板压入水中,置于自然光下,人为造成低氧,低二氧化碳的逆境,7d后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比较发现:Pato和宁麦3号的单位重量的叶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量较小;白江西和水里占下降量较大;以单位重量的叶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量为选择指标,筛选出的耐乐氧化小麦材料与目测,聚类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抗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小麦叶片内肽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mol/L)的NaCl处理对小麦叶片中内肽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50、100、200 mmol/L)NaCl处理可使小麦幼苗叶片中内肽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用激活剂和抑制剂处理结果表明,NaCl胁迫引起的叶片老化与叶片正常衰老一样,其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内肽酶(巯基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而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内肽酶的最适温度为42℃,最适pH值为4.8。  相似文献   

3.
天然棕、绿彩色棉叶片光合色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彩色棉不同生育时期的单位重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单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对彩色棉的光合色素进行了UV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彩色棉叶片单位重量叶绿素a、b、(a b)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白色棉较为一致,其中棕色棉叶绿素a、b、(a b)含量与白色棉相接近,绿色棉叶绿素a、b、(a b)含量低,且差异显著.白色棉单叶片叶绿素总含量明显高于彩色棉,两彩色棉相接近.从幼苗期到盛花期叶绿素a/b都逐渐下降,其中绿色棉在初花期有一个小的高峰,从盛花期到吐絮期又逐渐升高,其中绿色棉上升最快,白色棉最低.两彩色棉光合色素的乙醇溶液UV光谱与白色棉一致,主要吸收峰在416 nm、462 nm和672 nm处.  相似文献   

4.
污泥施用对土壤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兰州市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污泥施用后对土壤pH值的影响,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土壤的pH值显著下降,并呈递减趋势。不同污泥施加量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远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中碱性土壤的限制性标准值。3种小麦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随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为15%时3种小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污泥施加量的进一步加大出现下降。污泥施用后3种小麦叶绿素a/b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有大幅的增加。低污泥施加量时(5%、10%和15%),3种小麦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施加量增加而增加,但高污泥施加量时(25%和35%)的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增加,污泥中污染物胁迫超过小麦耐受限值后,小麦生理代谢出现反常。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3种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的pH值与3种小麦的叶绿素总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污泥施用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对小麦的耕种土壤中一次性施用污泥时,污泥在混配土壤中的干重比应限量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浓度的聚乙醇处理小麦幼苗根部,可使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渗透胁迫下用Nd^3+处理小麦幼苗,可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提高叶片RWC,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小麦叶枯性病害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外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叶枯病害对小麦生理机能的影响和造成小麦减产原原因。研究明确了小麦叶枯病害影响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病叶水份运转受阻而缺水和病叶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加之病部病斑还固定一部分营养,从而大大阻碍了叶片营养物质的制造与积累,又影响到叶部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移,而致使小麦大幅度减产。而且病害愈重,病叶光合强度、光合作用能力越低,糖的积累量越低,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品种川麦30、川麦107为材料,探讨不同剂量(0、10、20、40 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三叶、七叶、旗叶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MDA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率减慢,在衰老后期烯效唑处理较对照叶片具有较高水平的氮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得以延缓。  相似文献   

8.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计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崔勤  李新丽  翟淑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63-206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比较干鲜2种状态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失水、不失绿情况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同一品种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一般用小麦叶片SPAD值来表示小麦叶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小麦叶绿素含量是判断其受胁迫情况及光合作用效果的首要参考因素。相关研究均表明,小麦叶绿素含量与其净光合强度呈正相关。小麦叶绿素含量是人们判断小麦氮素含量需求及小麦病害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低温(10 ℃)处理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黄化苗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 MDA、叶绿素含量以及SOD、 POD、 CAT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低温逆境使小麦黄化苗内的脯氨酸含量、 SOD、 POD、 CAT活性等指标在短时间内都有明显的下降, 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应指标有所上升, 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与此同时, 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先升高, 再降低, MDA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下柑桔的生理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柑桔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水势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遭受水分胁迫时,柑桔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升高、叶水势大幅度下降、叶绿素含量有较大幅度降低。抗旱性越强的种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游离哺氨酸升高幅度越大、叶水势与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彩叶植物的叶色表达与色素的关系。[方法]对6种植物叶片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进行比色,并分别测定了6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比较了6种植物叶片叶色类型、色素种类、含量以及分布状况。[结果]叶绿素含量的排序为:加杨(绿叶)﹥中红杨(紫绿叶)﹥全红杨(红叶);青枫(绿叶)﹥紫叶枫(紫红叶)﹥红枫(红叶),而花青素含量的排序正好相反,叶绿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植物叶色是由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叶绿素越多叶片越绿,花青素越多叶片越红。彩叶植物叶绿素含量占80%左右,类胡萝卜素占17%左右,花青素占3%左右,彩叶植物与绿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差异,但不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结论]以期为彩叶植物的生产与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个品种番茄短期内对不同程度弱光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果番茄‘辽园多面'和中果‘moneymaker'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弱光处理,以期明确两个品种番茄对不同程度弱光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两个品种植株叶片的比叶面积和叶绿素a、b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且,光照强度越弱,增加越明显.说明弱光下叶面积增大、叶片较薄.辽园多丽的比叶面积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大于moneymaker.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两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逐渐减少.说明两个不同品种番茄在弱光胁迫下反应相同,辽园多面对弱光的耐受性显著大于moneymaker.  相似文献   

14.
小麦顶三叶与粒重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摘叶方式下 ,顶三叶与粒重的关系及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顶三叶的摘除对粒重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旗叶 >倒二叶 >倒三叶 ,整株摘叶对粒重的影响高于主茎摘叶 ;多蘖型小麦品种主茎摘叶后千粒重降低得少 ,与整株摘叶后千粒重降低率相比差距大 ,而少蘖类型降低得多 ,降低率相比差距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质对烤烟旺长期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烤烟在旺长期(移栽后第40~70天)烟叶生长发育特性、色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的影响,运用不同有色膜对盆栽烟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膜和红膜处理增加了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绿膜处理则相应减小;蓝膜处理烤烟鲜质量、干质量均最大,红膜鲜质量次之,但红膜干质量低于对照处理;叶绿素含量大小为蓝膜>红膜>绿膜>对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表现为红膜>蓝膜>对照>绿膜,绿膜蒸腾速率最低,胞间CO2浓度则最大;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极为显著。蓝膜和红膜处理较绿膜处理更能提高烟叶旺长期植物学特性和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9311和培矮64S为材料,研究了抽穗后超级杂交稻及亲本剑叶和根系与早衰有关的叶绿素含量、伤流量、营养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与9311相比,两优培九的叶绿素含量在抽穗后快速降低,并始终低于9311,明显早衰。两优培九的其他各项生理指标除叶片及根系 ABA外,在抽穗后也都比较低。而不育系培矮64S的各项生理指标比两优培九更低。两优培九的早衰可能是培矮64S遗传的结果。②抽穗后杂交稻及其亲本叶片和根系各生理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地上部和地下部逐渐衰老,说明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从数据看,叶片和根系之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无绝对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稻纵卷叶螟对水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功能叶受害后 ,造成的产量损失 ,粳稻品种大于杂交籼稻 ;千粒重损失及空秕率和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叶位受害对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趋势是由上而下依次递减 ,水稻植株各器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补偿力。淮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 ,初步定为粳稻百丛 30~ 40头 ,杂交籼稻百丛 40~ 5 0头。经大面积示范、推广证实 ,这一防治指标能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农药费用可节省 30~ 75元 /hm2 ,挽回稻谷损失一成左右。药剂防治次数减少 2~ 3次 ,节省用工费 15~ 45元 /hm2 ,并降低了稻谷内的农药残留量 ,减少了环境污染 ,净化了农田生态系统 ,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分蘖期对15份大麦基因型进行12 d 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生长抑制和产量损失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黄化指数(LCI)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基因型的产量损失程度,但作为耐湿性的一个指标对大多数基因型是可靠的.在渍水期间和撤水后,大部分大麦基因型新长的叶长和叶宽下降,但93-3143变化不大;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干重平均降低29.2%和54.4%,基因型间差异显著,Franklin的降幅最大.渍水下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穗数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每穗粒数,粒重变化较小,而穗数减少主要是分蘖及其成穗数下降的结果.渍水对产量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很大,地方品种永嘉红六棱减产最小,两个澳大利亚主栽品种Franklin和Gairdner减产最为严重.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数、粒数和粒重,穗数经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很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正值;粒数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亦较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负值;粒重经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但作用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模型的水稻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水稻株形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试验以及穗重模型,分析了水稻叶片对穗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剑叶、倒二叶对穗重的贡献率相同,均为15%,倒三叶,倒四、五叶对穗重的贡献率同为8%,但随着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中下部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可通过重塑株形,使光能在群体中相对均匀分布,进而通过促进中下部叶片光合能力而提升产量水平。其中,倒三叶的形态、位置可能在株形设计中处于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叶面肥喷施宝对柞树做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柞树上喷施喷施宝对柞树产叶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对柞蚕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喷施浓度以8000倍液效果最佳,柞树产叶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促进新梢加速生长,叶片数和单片叶重增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