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磷钾对绿玉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方式,探讨不同浓度水平氮、磷、钾对绿玉菊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浓度氮、磷、钾处理下绿玉菊的株长、根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绿玉菊的株长和叶绿素含量随氮肥浓度的增加而增长;处理5(含氮7.5mmol.L-1,含磷0.2mmol.L-1,含钾3mmol.L-1)最符合绿玉菊水培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白桦苗木为试验材料,在全自动温室内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磷素浓度(0.125、0.5、1.0、2.0mmol/L)处理对白桦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茎、叶氮磷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磷处理对白桦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在正常供磷水平下达最大;(2)P_(2.0)水平下叶绿素a、b、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P_(0.125)增加了43.1%、46.0%、44.7%和42.4%,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供磷水平为1.0mmol/L时最高;(3)不同磷处理对幼苗各器官全磷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吸收的磷素主要分配到了幼苗的叶片部分,但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洪雅4种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定位研究,分析了各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中有效氮、有效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四种模式的土壤溶液中氮素在夏季含量较高,磷素和钾素在7月至8月含量最低;(2)据各模式有效氮的变化规律,3~4月是施肥的最佳时期,并以施速效氮肥为主;(3)据各模式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在8月前施有效磷、钾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培方式,供给含不同浓度的硝酸铵或磷酸盐的营养液,着重研究氮磷供给水平对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片氮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硝酸铵浓度1~8mmol·L-1时,5-氨基酮戊酸(5_aminolevulinicacid,ALA)合成速率增加,而当硝酸铵浓度达到16mmol·L-1时,与8mmol·L-1相比,ALA合成速率反而下降17%。在磷处理下,ALA合成速率变化与之相似。在氮磷处理下,氮磷浓度分别为8和1mmol·L-1时胆色原素(porphobilinogen,PBG)合成酶活性达到最大。2)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硝酸铵浓度为8mmol·L-1、磷浓度为0.5mmol·L-1时达到最大。叶片总氮含量随硝酸铵浓度增加而增加。3)磷浓度0.125~1mmol·L-1时,叶片总氮含量只有微量增加,且磷浓度增加到2mmol·L-1时,与1mmol·L-1相比,叶片总氮含量反而下降9%。硝酸铵浓度为1~8mmol·L-1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逐渐增加,硝酸铵浓度增加到16mmol·L-1时,与8mmol·L-1时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17%。在磷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在0.25mmol·L-1时达到最大。4)当硝酸铵浓度为1~8mmol·L-1,总体上FvFm随硝酸铵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16mmol·L-1时反而下降。在磷处理下,FvFm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在硝酸铵浓度1~8mmol·L-1时长白落叶松幼苗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硝酸铵浓度为16mmol·L-1时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16%(与8mmol·L-1相比)。在磷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在1mmol·L-1时最大,磷浓度过量(2mmol·L-1)则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氮供给水平对长白落叶松幼苗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ALA合成速率和PBG酶活性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氮供给水平也影响幼苗叶片总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因而影响净光合速率。磷供给水平对长白落叶松幼苗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ALA合成速率和PBG酶活性影响较大,但对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则小,同时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也小。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植物抗性相关性较强,为筛选出最利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苗期抗性的配比施肥量,本研究探究不同NPK配比施肥对1年生格木组织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何影响。以1年生盆栽格木幼苗为试材,采用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L_93~4)进行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施肥组合是N2P2K3(氮素2.2 g、磷素1.0 g、钾素0.9 g),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N2P1K2(氮素2.2 g、磷素0.5 g、钾素0.6 g);磷元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而氮元素对溶性蛋白的影响最大;各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着施肥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的增长,说明氮磷钾施肥能明显促进格木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不同供Ca2+水平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马尾松生长的钙浓度,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及合理施用钙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半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砂培,研究不同供Ca2+水平(0.0、0.4、1.0、2.0、3.0、4.0 mmol·L~(-1)(CK))对马尾松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供Ca2+水平处理5个月后,在Ca2+水平为1.0、2.0 mmol·L~(-1)时,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较高,其中,2.0 mmol·L~(-1)Ca2+水平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最高。马尾松幼苗对Ca2+水平适应能力强弱顺序为2.01.00.43.00.04.0 mmol·L~(-1)(CK)。在不同生长期内,随着供Ca2+水平的增加,马尾松针叶中ROS(O2-产生速率、H2O2浓度)、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抗氧化物质(GSH、As 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最小值均在1.0 mmol·L~(-1)或2.0 mmol·L~(-1)处理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最高值均在2.0 mmol·L~(-1)处理中。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关系不明显,而与其他生理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马尾松幼苗适宜在1.0 2.0 mmol·L~(-1)Ca2+水平的环境中生长。在马尾松林地中,应对土壤有效钙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后,科学合理施肥以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红壤坡地泡桐林地表径流和养分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壤坡地泡桐林地设置3个不同处理研究施肥对地表径流和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林下植被覆盖能有效的降低红壤坡地产流、产沙量以及氮、磷流失量;氮的流失主要以径流水溶性氮为主.磷的流失则是以泥沙携带为主;林地施肥增加了径流水溶性总氮、总磷浓度,而对泥沙结合态氮、磷浓度影响不大;氮素的流失浓度和流失量都比磷素高;在降雨...  相似文献   

8.
钙离子及pH值对柚木组培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柚木继代组培试管苗,调整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MS)配方中的Ca2+浓度和pH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了5个Ca2+浓度(0,3,6,9,12 mmol·L-1)和4个pH值水平(pH值4.0,pH值5.0,pH值6.0,pH值7.0)双因素试验,目的是探讨不同Ca2+浓度与pH值对柚木组培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的高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与Ca2+浓度呈正相关,最适Ca2+浓度为9 mmol·L-1;pH值对苗高生长及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适宜pH值为6.0;茎叶的钙含量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培养基的pH值高低无必然关系;在pH值6.0培养条件下,低至中等Ca2+浓度(3~6 mmol·L-1)有利于幼苗对N,P,Mg,Mn,Zn,B,cu营养元素的吸收,较高的Ca2+浓度有利于提高钾离子吸收的选择性及提高N吸收量,幼苗对铁离子的吸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10.
报道细胞分裂素和硝酸铵对欧洲云杉不定芽伸长过程的影响.采用5年生的欧洲云杉1个无性系不定芽丛来研究玉米素和硝酸铵对不定芽生长的影响.试验3种诱导类型(玉米素浓度分别为6.84、13.68、20.52 μmol·L-1,激动素浓度0.69 μmol·L-1,培养4周),玉米素最高浓度处理诱导的伸长芽数量最多,在4个无生长调节剂继代培养过程中,加入了1个硝酸铵浓度逐渐增加的继代培养过程.经不含生长调节剂的低浓度的硝酸铵(2.5 mmol·L-1)培养基的继代培养后转入含有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培养基,下一个继代培养基补充的硝酸铵浓度分别为2.5、7.5、12.5、17.5 mmol·L-1,8周(2个继代培养)后转入含有硝酸铵浓度为2.5 mmol·L-1的培养基培养.硝酸铵浓度为7.5 mmol·L-1的处理可形成数量最多的不定芽,这对于采用不同浓度的玉米素进行诱导的处理结果是一致的,但随着硝酸铵的浓度增至12.5 mmol·L-1和17.5 mmol·L-1时则不定芽的数量减少.欧洲云杉的胚轴外植体经1次或多次诱导后,细胞分裂素(BA、激动素、玉米素、2iP)促进了不定芽的分化和发育,其中BA由于可诱导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而成为最有效的细胞分裂素.玉米素虽然诱导不定芽相对弱一些,却在BA多次诱导后可促进芽的伸长.这对获得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并可扩繁的芽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