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收集到的23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谷城县、夷陵区、监利县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在谷城选出的长江杨、中嘉7号杨、375杨、鲁山杨4个优良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及短轮伐期定向培育栽培;(2)在夷陵试验区选出的鲁山杨、M81—18杨、351杨、375杨、中汉17杨5个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和短轮伐期栽培;(3)在监利县选出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嘉8号、中汉578杨5个适合超短轮伐期栽培的无性系;中汉17、鲁山杨、375杨、M81-3、长江杨5个无性系适合中短轮伐期栽培;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适合短轮伐期栽培;(4)3个试验区相比,无论是平均单株材积还是林分蓄积量,都是监利县最大,谷城次之,夷陵再次之。试验为湖北省杨树在不同区域、不同立地实现定向培育科学栽培提供了良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鲁山杨等杨树品种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开始,先后引进杨树品种634个,经过两轮苗期选择、造林试验和材性测定,结果表明:鲁山杨、圣山杨等4个杨树品种在速生性方面显著优于湖北省当前主栽品种中潜3号和中嘉8号,并具有材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为湖北省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各地在速生树种引进方面有些盲目追新,导致有些树种生长慢,抗逆性差。为全面考察这些新引进树种的速生性和抗病虫能力,我们对常德市杨树、桤木不同品种造林生长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从近2~3年全市引进造林的16个杨树品种和 2个桤木品种中筛选出了前期生长表现比较优良的几个品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造林,杨树平均胸径生长速度较快的前12个杨树品种依次为中林2025杨、鲁山杨、圣山杨、中潜3号杨、中汉系列杨、中林108杨、2001杨、转  相似文献   

4.
鲁山杨等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从辽宁等地引进及湖北省内选育的共20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于2000年3月在中国杨树委员会良种繁育基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乡,下同)进行造林试验,根据试验期间调查的结果,对其生长差异性分析及遗传力的估算表明: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差异,特别是鲁山杨(辽宁杨),圣山杨(盖杨)、欧美46及欧美14等几个无性系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向,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中嘉8号和中潜3号。试验结果有助于我们在营建杨树丰产林时,选择这些优良的杨树无性系,从而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省林业厅受省科委的委托,于今年5月8日至9日在杨陵科研协调中心召开研究成果鉴定会,对省林科所杂交培育出的杨树新无性系—陕林3号杨和陕林4号杨进行了鉴定。陕林3号杨是从Ⅰ—69杨×美洲黑杨杂交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原试验编号52号。陕林4号杨是从Ⅰ—69杨×青杨(长安)杂交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原试验编号1062号。它们的  相似文献   

6.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省双辽品种杨基因收集圃中对参试的88个品种(系)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叶锈病品种(系)为小×钻杨、白林2号杨、富锦3号杨、5号杨、晚花杨、西+加杨、迎春5号杨、81-10号杨、中林299杨、里普杨、7号杨、W-14杨、18号杨、长春加拿大杨、加型杨、2号杨、昭林200杨、白城42号杨、黑林2号杨、黑林1号杨、辽育2号杨、黑×小(选)杨、86-24号杨、1号杨、加×美杨,抗黑斑病品种(系)为西+加杨、白林3号杨、迎春5号杨、W-14杨、小×钻杨、晚花杨、加雌杨、88-13号杨、98-22号杨、33号杨、47号杨、大凌河220杨、辽育2号杨、加×美杨、中林299杨、山海关杨、黑林1号杨、吉林加拿大杨、鲁山杨、5号杨、美×中杨、83-25号杨、摩里佛拉健杨、白城4号杨、黄快杨、黑×小(选)杨、马里兰德×小黑杨、81-10号杨、加型杨、荷兰3934号杨、(美×黑)×健杨、莫斯科加拿大杨、新生×小黑50杨、小×加暴638杨、长春加拿大杨、舍伯吐杨、美×小47杨、龙荷夫健杨、107号杨、格尔里杨、小青×美杨、富锦3号杨、98-30号杨、白城41号杨、健杨、黑×19杨、白城42号杨、N119杨、86-24号杨,以上是吉林省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叶锈病及黑斑病亲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耐寒,速生杨树新品种,经1975~1987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黑林1号、2号、3号杨3个优良无性系,其抗寒性、抗病性均不低于小黑杨,7年生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小黑杨的40%、32%和50%;其遗传力(h~2)分别为0.9535、0.9165和0.8521;遗传增益(AG)为48.1%、35.3%和36.7%。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我国欧美杨速生丰产林良种选育及栽培环节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凌河流域平原开展栽植密度对欧美杨品种的影响试验,为欧美杨纸浆材人工林优良品种的早期选育及推广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材料为京2杨、渤丰1号杨和渤丰3号杨3个欧美杨品种,设计2 m×3m、2 m×4 m、2 m×5 m和2 m×6 m四种造林密度。测量第2至8年的胸径,统计第1至8年的保存率,测定第1至8年的木材物理性质、第2、4、6、8年的木材解剖性质,测定总体的木材化学成分;整理并绘制保存率连年变化图,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逐年评价品种、造林密度以及品种与造林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欧美杨胸径的效应,并对各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品种和造林密度对胸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 0.01);造林密度与品种的互作效应在第1至6年均是显著的(p 0.05),第7、8年则没有出现显著性(p0.05)的互作效应。各造林密度中京2杨的保存率呈逐年较大幅度下降的形式,在第8年其各密度胸径和保存率最差,保存率最高的是2 m×6 m造林密度中的渤丰1号杨;胸径最大的是2 m×6 m造林密度中的渤丰3号杨。较大造林密度(2 m×3 m和2 m×4 m)会在生长初期使欧美杨的保存率较大幅度下降,而较小的造林密度(2 m×5 m和2 m×6 m)保存率下降平缓。对木材性质进行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木材性质影响不显著(p0.05)的影响。木材的纤维长宽比、总木素含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较小的造林密度会增加木材的微纤丝角、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结论 ]3个欧美杨品种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渤丰1号杨和渤丰3号杨优于京2杨。较大的造林密度对3品种的保存率、胸径、木材性质均有抑制作用,而较小的造林密度欧美杨的保存率高。随林龄的增长,欧美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长宽比显著性(p 0.05)增大,而木材的微纤丝角、木纤维组织比量显著(p 0.05)减小,纤维宽的变异较小。造林密度与品种的互作效应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弱。在营造纸浆材欧美杨人工林时,初植密度最少不能小于2 m×6 m,且应当做到适地适树以优化生产。试验中欧美杨的木材性质均适宜营造纸浆林,高保存率的渤丰1号杨适合纸浆材人工林的营造,而渤丰3号杨有发展大径材人工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湖北省国有林场工作站引进鲁山杨等89个杨树无性系,分别在武汉、潜江、荆门、赤壁等地进行苗期选择或造林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由远缘杂交,经集团选育的鲁山杨、圣山杨等5个无性系不仅生长期长、生长快,而且具有树干通直圆满、抗性强、材质好等优良特性。从1999年开始,陆续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推广并获得成功,少数无性系推广区域扩展至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