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川中丘陵区的核桃栽培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存在大量的低产低效园地。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该气候区域低产低效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品种混杂、立地条件差、病虫严重、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技术欠缺等。同时,针对存在的低产低效原因,提出了提高管理意识、推广本地良种、做好产业示范、改进采收加工技术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介绍了山西省核桃现有规模和产量,从观念落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3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核桃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从更新观念、高接换优、科学管理等3个方面提出了低产林改造技术,为山西省核桃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省经济林低产园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提出了促进我省经济林生产持续发展的建议,即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的名优特新品种的优势,加大对经济林低产园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尽快取得经济效益。并提出改造经济林低产园的主要措施是:认真落实经济林生产承包责任制,明晰产权关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技术服务,建立健全技术服务队伍;采用综合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龙陵县部分核桃树老化、中幼树低产及新植技术缺乏的难题,结合龙陵县规划改造和新植任务的实际,对核桃老树更新复状、低产园改造及新植技术分年度进行了丰产栽培实验示范研究,建设核桃新植示范点10个,总结出核桃新植"十个一"技术,使新植桃核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明显提高,可提前3年挂果进入收益期;通过核桃示范点与传统种植对比分析以及核桃更新复壮前后和核桃低产园改造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核桃衰老树更新复壮和低产中幼树改造技术,使树势明显恢复,病虫鼠害明显减少,能促进增产增收,达到高产稳产,经济效益明显,是核桃老区和低产区快速发展核桃产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介绍了低产低效核桃林的概念,对介休市低产低效核桃林进行了划分,指出了核桃经济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念、投入、品种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低产低效核桃林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低产低效核桃林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核桃生产大国和强国,核桃种植面积约为11万公顷,集中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全部良种建园,品种少而精,主栽品种突出,主要品种有强特勒"霍华德""图莱尔",一般株距5~6m,行距8~10m,不间作套种,定干较高(1.5~2.0m),3a内人工定干,修剪,水肥一体化管理,生产加工过程全采取机械化作业,一般单位面积年产值9.0万~10.5万元·hm-2,是陕西省的9倍;针对陕西省核桃产业栽植面积大、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投入少、单产低、效益差等问题,参照美国经验,可采取嫁接改造现有低产园以实现一园一品,适当降低新建园栽植密度以利机械作业,强化土肥水等管理以提高单产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核桃低产、低效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核桃低产园的具体技术措施。文中对高接换冠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刘川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177-179
景东县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的生长,据统计全县约有60万~70万株3 300hm2的野生铁核桃。但目前存在着环境不适低产园、衰老低产劣质园、管理粗放低产园、劣种劣质低产园均要改造。提出了多头高接换种的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方核桃密植低产低效园提质增效,从良种、非良种核桃密植低产低效园改造两个方面进行改造措施探讨,提出了各低效园提质增效的改造措施,为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核桃低产园改造是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嫁接改优技术要求相对较严,嫁接成本普遍偏高,不利于推广。结合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核桃净干新枝方块芽接高接换优法各环节的技术措施要求和枝条生长、结果状况,以便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核桃,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改变农村产业单一现状,是师宗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核桃保存面积为12.1万亩,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核桃产业低产低效,如何改善现阶段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早挂果早丰产,达到经济收益,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核桃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核桃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低产低效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提质增效措施,并结合近两年进行提质增效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秭归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把秭归县核桃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秭归县半高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笔者从秭归县自然条件、核桃生产现状及生产特点入手进行了调查,分析秭归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利条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核桃是九寨沟县的一项重要产业,多年的种植习惯都是老龄树结果的晚实品种和自然生长生存的生产发展模式,导致质量和产量处在低水平阶段,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引进优质早实类核桃品种对现有晚实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是缩短投产周期是解决核桃生产落后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榆社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榆社县核桃低产林的现状,分析了榆社县核桃低产的原因,提出了土肥水管理、树体改造、高接换优、其它辅助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等改造升级技术措施。以期在当前标准化规模发展的同时,探讨适合榆社县核桃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阐述昭通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目标和远景,对造成昭通核桃低产低效的历史、地理气候、生理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区域性良种缺乏、种植品种混杂,基地管理粗放、企业带动不强,基础设施薄弱,科技队伍不足、适用技术普及不够等栽培管理方面的问题较突出;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建立区域性良种基地,提高组织管理化程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抚顺市是国内率先发展大果型平欧杂交榛子的地区,近年来,抚顺市大果榛子经济林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杂交榛子发展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形成了许多低质低产杂交榛园。低质低产杂交榛园主要表现分为过度育苗损伤型和放任发展型及个别品种不结果或连年抽条枯死。提出了低质低产杂交榛园改造技术措施:对过度育苗损伤型,有目的地选择根萌的旺盛枝条3~5株,进行培养,修剪采取少干丛状形;对多年未曾整形修剪的榛园,加强修剪。并提出榛子树修剪方法。同时论述了修剪需要观察和掌握的事项及榛子树修剪的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良种核桃实生大树多头芽接改造技术就是在核桃生长季节利用当年新梢枝条进行方块形芽接的方法,特点是节省接穗、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易掌握。通过对核桃实生大树芽接改造观测分析表明:选择优良接穗、嫁接时间适宜、后期管理及时,对于提高芽接成活率、促进树势恢复、提早挂果,效果十分显著。对于实现核桃低产园良种化、品种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核桃接穗封口蜡及储藏技术的实践应用中,对封口蜡的材料配比、制作方法和穗条气调库多层保湿冷藏储存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一整套适于在核桃高接换优工作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核桃接穗蜡封多层保湿冷藏技术。经试验与应用,提高嫁接成活率8%~10%,该技术已在商洛其他县区推广应用,加快了全市核桃低产园改造步伐,促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麟游是一个林业大县,全县有林业用地170多万亩。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截至2010年,全县核桃总面积已发展到16.8万亩,其中建园新植13.3万亩,散生核桃3.5万亩。今后五年,该县计划平均年发展良种核桃建园3万亩,核桃低产园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龙海乡种植核桃虽然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实生苗栽培,品质差、结实迟。分析了龙海乡核桃种植存在的问题:部分村委会对发展核桃产业的认识不高;产业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单一;一些地方尚未把核桃当作重要产业来加以培育,种植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产业效益还未体现出来;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探讨了核桃产业面临的机遇,总结并提出了核桃产业发展中所采取的对策:切实加强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导;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选好核桃品种,加强种苗的培育和管理;进行项目整合,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不断完善种植技术要点,加强对林农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和产业化经营思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