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是经济建设的实践主体、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任何经济举措都要落实到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新时代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传统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大刀阔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乡村,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引、行动纲要和目标引领,是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的源泉。面对新时代,在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对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时代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此,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创新产业绿色生产模式,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绿色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根本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5.
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当前乡村突破自身发展的选择,也是超大城市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使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西部片区的小石村,以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的“四维融合”模式,走出了远郊凋敝村落“重生”之路。新时代,城乡融合亟需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化解城乡发展不均衡为核心任务,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同时,也是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和成功经验的重要实践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党坚持理论教育与调查实践有机结合,以物质福利与民主自由激发民众革命热情,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初步确立了思想教育的中心地位,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深化。立足于延安时期来考察,探索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实践经验和优良传统,挖掘其现实价值,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同缔造”活动的开展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农村地区“共同缔造”更是充分扩大村民自主权,将政府引导与民间自主进行有效结合,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后续推动力,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过程中须充分激发村民、领头人及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性,“共同缔造”活动的具体开展要紧密与乡村振兴问题衔接,树立创新观念,把握好村集体与群众、方案与落实、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本思想中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充分彰显了为广大人民谋取福利的价值取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两者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将马克思人本思想贯穿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之中,使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24,(4):3-4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培育乡村建设工匠(以下简称工匠)队伍,更好服务农房和村庄建设,现就加强工匠培训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1.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和完善工匠培训和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工匠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符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需要,总结大学生参加选派工作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心怀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为进入公务员队伍作铺垫、尚未形成成熟的职业规划、缓解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等因素。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未真正领会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精神、缺乏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识等思想误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等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作用的发挥。加强岗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对于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观点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长期以来我国改革创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更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始终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鲜明的体现了党的政治立场。党在新时代新方位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做到"扶志+扶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将党的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到群众中去的重大举措。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急盼难”问题。需要在主体、内容、阵地、形式、机制等方面着力,以特色化、品牌化方式打造,高质量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竭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湿地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保护湿地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充分认识解决湿地保护面临突出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其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湿地保护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从深化农村各方面改革、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勾勒出新时代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枫桥经验”既有德治功能,又具有法治内涵,从宪法视域分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能为我们梳理新时代“枫桥经验”背后的法治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法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04-206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心上,扛在肩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基础上,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跨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学懂弄通做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新时代新思想指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尤其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性作用。"双有机"战略是贵州省凤冈县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本文从该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中心"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其理论溯源,并以此探索"双有机"战略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老百姓更盼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处处闪烁着人民性光辉的思想。人民性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立场和价值取向,是这一理论的精髓、灵魂、核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无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共享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思想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提供了基本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中国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提供了根本方法,是我们解决今天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不断深化研究并加以应用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