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蚕桑产业是中国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如何开发并延伸其潜在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使之成为蚕业今后新的增长点,休闲蚕庄建设是破解难题的方法之一。休闲观光蚕庄集蚕桑产业、生态、健康、绿色、休闲、科普、文化教育功能为一体:休闲观光蚕业利用养蚕的生产场所、生产过程、蚕业成果.以及连带的休闲产品,为人们提供集观光、休闲、益智、品尝等功能性的生产形态,是一个融合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动态综合系统,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等功能.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兰溪市蚕业文化历史、文化名人,古迹文物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政府参与,加强对蚕业文化的保护;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蚕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进推广蚕桑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蚕业文化保护性开发效益;开发利用现有蚕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蚕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除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对观光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节假目的增多,双休目的实行,为人们和少年儿童外出休闲、游玩、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民众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我市蚕桑产业历史悠久,蚕业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至今还没有一处集观光、采摘、科普和游玩休闲的蚕业旅游点,通过蚕业文化休闲观光园的建设,将会对传承蚕业文化、普及蚕业技术和增加我市旅游景点及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滕飞  李红 《蚕学通讯》2015,(1):41-43
<正>随着我国总体经济以及各个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与其他产业比较存在一定差距,蚕业发展的态势发生了迁徙转移,使得蚕业生产规模在不断的萎缩。许多蚕桑生产的专业人士都希望通过种桑的综合效益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从而不让蚕桑生产在本地区销声匿迹。宜宾市翠屏区继续围绕“亮点蚕业”点缀翠屏“亮点农业”为中心、发展“观光蚕业”为主题,着力推进“果桑开发”推广和桑园鸡开发工作,促进传  相似文献   

5.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1):61-63
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房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广、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调研了四川升钟湖库区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升钟湖库区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是:积极发展观光蚕业,发展桑葚,桑茶和桑枝菌产品,重视蚕桑技术实用化,建立新型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当地蚕桑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蚕桑文化内涵、作用与价值以及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加以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加深人们对蚕桑文化内涵的理解,认识到文化和经济发展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蚕桑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是加快我国蚕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因此,蚕桑文化的发展对蚕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真正加快我国蚕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淳安县蚕业发展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优势,并对开发淳安县蚕业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旅游资源、市场环境和区位条件等情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将发展蚕桑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蚕丝文化嫁接到千岛湖旅游业,开发蚕丝文化馆、蚕桑丝绸文化的乡村旅游、蚕丝文化街道和基地观光游等模式,从而创造独具特色的千岛湖旅游品牌,促进淳安蚕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把蚕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作为突破口,通过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桑枝、蚕房、劳力等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效益,拓宽蚕业的应用领域,实现蚕业多方位、多途径和跨领域、跨行业的开发利用,为蚕桑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永川区蚕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桑枝食用菌、桑叶茶、观光蚕业三种主要的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苏州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特点和区域发展要求,提出了政策性保护和生产性发展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又拓展蚕桑产业功能,探索发展"文化蚕桑、生态蚕桑、休闲蚕桑",立足巩固传统优势,重在发展现代蚕业,推动蚕业规模经营、多元发展、高效产出,实现苏州蚕桑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吉华  孙书云 《江苏蚕业》2008,30(1):43-44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业发展速度缓慢,新技术推广覆盖率普遍较低,各地的蚕桑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产业信息化,提升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1海安蚕业信息化的现状海安是著名的“中国茧丝绸  相似文献   

13.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B08):13-15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7,(2):40-41
根据凤冈县蚕业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发达蚕区蚕桑产业现状,对凤风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桑园是采叶养蚕、结茧缫丝,而如今,桑园种植果桑,围绕桑叶、桑果、蚕桑文化发展休闲观光蚕业已成为蚕桑产业的又一亮点。3月中旬以来,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的"元安果桑园"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体验桑果采摘和养蚕乐趣,品味蚕桑美食,购买蚕桑产品,接受科普教育,体验一种充满蚕桑元素的休闲方式。"元安果桑园"过去是一片河滩荒地,1999年业主蒋元安开垦种植成果桑园,通过融入蚕桑元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已发展为集休闲  相似文献   

16.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李龙研究员主编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一书,日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路线图》全书共22.5万字,分为14个章节,其中前7章主要阐述了蚕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背景及意义,蚕业技术路线图的边界范围,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分析、技术壁垒分析,描绘出了我国蚕桑产业技术路线总图。从第8章起,分别描写了我国蚕育种、桑树育种、栽桑养蚕技术及装备研发、蚕桑病虫害防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桑质量安全与标  相似文献   

18.
承经宇老先生走了,带着对陕西蚕桑的眷恋,对北方蚕业的厚爱永远地走了。承老曾担任过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陕西省蚕学会理事长、《北方蚕业》主编等职,是陕西现代蚕业的奠基者,陕西省家蚕育种研究的开创者,我国卓越的蚕学专家。承老还擅长书法、篆刻,以及楹联、对联、灯谜等。今天,重温承老早年编撰的蚕桑楹联,他的抱负、精神、为人跃然纸上,勾起我们无限的思念。  相似文献   

19.
生态蚕业代表了现代蚕业的发展方向,从蚕桑产业生产过程中自然合成的干物质转换出发,对如皋市发展生态蚕业的实证进行了分析,并就蚕桑产业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阐明了发展生态循环蚕业的发展前景,为江苏省发展生态蚕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潜山县的蚕桑生产状况,介绍了潜山县稳定蚕业生产的实践: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加强实用新技术培训,组建蚕业家庭农场,壮大蚕桑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支持等。提出了潜山县蚕业发展的体会与思考:蚕业家庭农场为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动力,龙头企业为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后劲,政策扶植为稳定蚕业生产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