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竹腔注射甲胺磷防治竹虫综合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竹秆竹腔注射甲胺磷方法防治笋期、枝干、食叶害虫的效果均在90%以上,防治后对竹林害虫天敌影响小,不影响竹笋食用,成本也较低,宜在竹虫为害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主要害虫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大熊猫主食竹害虫51种,隶属7目24科,其中巴山木竹林分布害虫50种,秦岭箭竹林分布害虫4种,两种竹林公有害虫3种;主要分为叶部害虫、钻蛀性害虫、根部害虫等3类。  相似文献   

3.
正黄脊竹蝗与竹双色绿刺蛾是竹林的主要虫害,是广西竹林常发性的害虫,为竹林重点监测与防控对象。黄脊竹蝗是广西竹林第一大害虫。在广西,竹双色绿刺蛾常与黄脊竹蝗等害虫同时或间隔发生。两种害虫常大面积吃光竹林,严重影响竹林生长,甚至导致竹株死亡,竹双色绿刺蛾还影响人体健康。黄脊竹蝗黄脊竹蝗属直翅目蝗科,俗称竹蝗、蝗虫、飞蝗等,因背脊有一条黄带而得名。成虫身体呈绿色,长约33毫米,雄虫略小一些。其头尖削,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越向后越宽大。卵实  相似文献   

4.
竹螟是重要的竹类食叶害虫,寄主有100多种,我国自北而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国外印度支那、缅甸、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竹林受竹螟为害后,出笋量往往减少,眉围下降,而且受害竹重者死亡,轻者抗压、抗拉强度分别下降34.9%和27.7%。为给竹螟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测报依据,笔者对本县一九七八年以来竹螟虫情的定点观察资料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1993年桃江县等地大面积爆发了以竹镂舟蛾(竹青虫)为主,兼有竹篦舟蛾、竹箩舟蛾、竹拟皮舟蛾等竹舟蛾害虫发生。我们采用烟剂熏烟、烟雾机放烟、竹胶注射化学农药防治竹舟蛾幼虫,有效控制了竹青虫的危害。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采用烟剂黑烟法。竹林密度每亩120株以上的山窝、山谷处,每亩用林丹烟剂1公斤加敌敌畏50克。或敌杀死8毫升,在气温逆增的傍晚或清晨熏烟,12小时后的防治效果可达81%,3龄以下幼虫死亡率达97%。2、采用烟雾机放烟法。成片竹林用10公斤柴油配4.5公斤甲胺磷、1900毫升敌杀死,防治100亩。在晴天无风晚上放…  相似文献   

6.
竹蝗是我省竹林的灾害性食叶害虫,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解放初期我省曾有近40个县约40万亩竹材发生竹蝗为害。经各地积极开展挖卵、喷药、放烟雾剂等防治措施,把竹蝗控制到不成灾的程度。由于十年浩劫,长期停止了对竹蝗的观察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防治竹蝗效果好竹蝗是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毛竹、青皮竹等,各地均有成灾纪录。防治竹蝗历史上使用过人工捕杀、六六六粉加人尿诱杀、六六六等烟剂以及其他化学农药等,收到过一定效果。众所周知,人工捕捉只能对付跳蝻,而且费工费时;化学农药不但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8.
竹蔸注射防治黄脊竹蝗大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桃江县龙溪乡266.7hm^2竹林内的158块产卵地中,根据立竹胸径大小,每竹注射甲胺磷或氧化乐果1~5ml防治上竹取食的跳蝻。只需1次注射,并可防治整个孵化期陆续出土、上竹取食的跳蝻,防治效果为98.2%。是一种治点保面、治早治小、简便适用、易于操作、节省劳资、群众乐于接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竹蝗是严重危害毛竹生长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在我省毛竹分布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遭受竹蝗危害的竹林.轻者影响正常生长,重者如同火烧,立竹枯死,次年出笋量剧减甚至一笋不发.给竹林经营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0.
竹卵圆蝽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卵圆蝽是近年来浙江省新爆发成灾的竹子毁灭性害虫。属半翅目蝽科。1984年莫干山500亩竹林首次爆发,现已扩展到浙江湖州市郊区、长兴、德清、安吉、余杭、富阳、肖山、缙云等县(市)的19.39万亩竹林。近年来,我们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的生活史、人工捕捉等方法防治竹卵圆蝽,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铅笔柏当年生嫩枝采用不同基质和激素浓度的扦插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网袋容器基质(泥炭土∶炭化稻壳=1∶1)要明显优于其它基质;采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铅笔柏插穗的成活率影响较大,用浓度300 mg/L的NAA处理,有利于提高扦插成活率,其愈伤组织形成率、腐烂率、生根率分别为17%、9%、54%。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年龄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4年内,光皮桦单株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4年生时单株生物量是3年生的238.0%,是2年生生物量的363.4%。从单株生物量的组成来看,干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从2年生时的45.8%,增加到3年生时的56.4%和4年生的58.2%,枝、叶所占比例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中枝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26.7%下降到3年生时的20.5%和4年生时的21.6%,叶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3.6%下降到3年生时的2.3%和4年生时的2.2%。而不同年龄根系的生物量均表现为主根>侧根>细根。随着林龄的增加,光皮桦单株根冠比在下降,即从2年生时的0.31下降到4年生时的0.22。  相似文献   

13.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结实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主要用材树种,对其生长性状(如树高、胸径、材积等)遗传与变异的研究,已有很多的报道,而对其结实的研究却很少。随着国内林业生产的发展,对杉木良种需求的数量愈来愈大。因此有必要对杉木结实的遗传与变异进行研究,为种子园营建及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吲哚丁酸IBA和ABT生根粉两种溶液的不同浓度处理及不同土壤基质处理分别对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扦插生根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吲哚丁酸IBA和ABT生根粉两种溶液的不同浓度处理对黄花倒水莲扦插根数、根长、稍长和生根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佳浓度均为0.1g/L,生根率分别达到95%与90.4%,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田园土+细河沙与黄心土+细河沙两种不同土壤基质处理对黄花倒水莲根数、根长、稍长及生根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效果最好的是黄心土+细河沙处理组,生根率达到91.6%,田园土+细河沙处理组效果次之,生根率为79.4%,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时间对杜茎山进行扦插繁殖试验,并在不同郁闭度环境下对杜茎山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以100%黄土做扦插基质,其扦插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95%;50%营养土+50%黄土次之,其平均成活率为85%;50%细沙+50%营养土最差,其平均成活率仅为70%。扦插时间以10月扦插成活率较高,达94.5%;6月扦插成活率较低,为85%。杜茎山在郁闭度0.6~0.7的林下平均高88cm,平均地径0.423cm,生长较好;在郁闭度0.9的林下平均高仅22.5cm,平均地径仅0.33cm。  相似文献   

16.
楸树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无性系、不同家系、不同类型插穗,进行楸树嫩枝扦插繁殖试验,考察影响楸树生根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不同家系、不同类型插穗间扦插生根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无性系扦插成活明显高于家系。扦插生根后,无性系80%为偏根,家系21%为偏根。  相似文献   

17.
辣木播种育苗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研究了辣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芽苗移栽前后的生长情况;并对两种不同截顶方式处理的穗条,不同类型穗条和不同基质插穗的扦插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较易,种子吸水膨胀后,7 d即可大量萌发,发芽率为81%;萌发15 d后,肉质根初步形成,肉质根不耐水渍。60%黄心土 40%泥炭的混合基质,较适宜于辣木扦插生根苗移栽;选择带顶芽的穗条,不使用生根剂,扦插25 d后,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8.
对插条长度和部位与杨树扦插生根性状和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长度插穗之间成活率有显著差异,插穗长度为16 cm时,生根率最高,为95%;插穗长度为10 cm时,成活率最低,为65%。插条的不同部位对杨树扦插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中部插穗成活率最高,为94%;稍部插穗成活率最低,为63%。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根剂及基质处理对桢楠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开展不同浓度IBA和NAA处理、插穗带叶与否、不同基质以及不同季节对桢楠(Phoebe zhennan)的扦插繁殖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奈乙酸和吲哚丁酸生根剂处理后,桢楠平均生根率可达90%以上,带叶插穗比不带叶扦插的生根率高,用黄心土50%+河沙50%混合基质可获得较理想的生根率,季节对桢楠扦插生根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遮荫条件(50%、25%和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 a后的珙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珙桐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有"午休"现象。但不同光强下出现峰值的大小和时间有差异。不同的光强下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也是不一致的,全天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一层遮荫(50%)两层遮荫(25%)全光照。(2)遮荫下珙桐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均大于全光照下,表明珙桐利用弱光的能力很强,提高了对有限光资源的吸收。遮荫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遮荫(50%透光率)有利于珙桐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