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芝麻叶病是发生在芝麻叶部几种病害的总称。它包括芝麻黑斑病(Alternaria sesami-cola)、叶枯病(Corynespora sesameum)和叶斑病(Cercospora sesami)等常见病害。芝麻叶病分布很广,我国各芝麻种植地区都有发生。在芝麻生长中后期,这些病害侵染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芝麻产区之一,历年都有程度不同的病害发生,一般年份,芝麻枯死株率在20—30%。为了摸索芝麻病害发生原因,以便采取防治措施,确保芝麻稳产高产。1984年我站对芝麻病害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进贤县是个芝麻生产大县,每年芝麻种植面积在1.3万hm2以上,但单产却一般只有20~25kg,病害是影响单产的重要因素。一般年份发病率20%~30%,重发地块甚至绝收。为此,笔者对秋芝麻病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秋芝麻病害主要有茎点枯病...  相似文献   

4.
芝麻是波阳湖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历年种植面积都在48万亩左右约占全省芝麻种植面积的53.3%。但单产比较低,一般亩产只有四、五十斤,好的年景也只收100来斤。芝麻产量不高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栽培水平,气候和病害的影响。特别是病  相似文献   

5.
芝麻黑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张恒星,王守友(河北清县流河镇政府,062650)据有关部门对我国主要芝麻产区调查,芝麻黑斑病是限制芝麻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且随着重茬面积的增加而逐年加重。笔者于1985~1990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芝麻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是咸宁市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5310hm^2,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1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1.1芝麻茎点枯病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茎枯病、黑根疯等。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根皮层内形成大量黑色菌核,致使根枯死。该病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气流传播,主要从植株茎基部、根部及叶柄处侵入为害。  相似文献   

7.
芝麻茎点枯病(Macrophominaphaseolina)俗称“着雾”,又称黑杆病,是影响芝麻产量的主要病害。1988年我市芝麻茎点枯病发生7418亩,占总播面积的76.2%;因病绝收面积3195亩,损失产量20万公斤以上,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为此我们于1988—1991年对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一、芝麻茎点枯病发病因素的调查1.气候条件与发病关系:据我们连续4年的调查,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较大,该病在芝麻生育期内有两个发病危害期:一为播种后至苗期,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病,造成烂籽和烂苗;二是在盛花结朔果后发  相似文献   

8.
芝麻上花生条纹病毒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ISA和生长法检测结果表明,芝麻种不种传PStV,感染PStV的花生是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桃蚜、豆蚜和大事蚜能传播芝麻上PStV,传毒率分别为37%、19.3%和13.8%,而经为0。黄花叶病害流行程度肥芝麻生育期蚜虫发生量互作作用影响。芝麻黄花叶病害年度间流行程度差异大,发病率与6月下旬7月上旬平均气温、降雨量及雨日在。芝麻苗期至蕾期为感病生育期,进入开花后期,芝麻对PStV 表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不同连作年限对黄瓜主要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害是温室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生物灾害,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和栽培年限的延长,病害发生加重,土壤连作障碍加剧.本研究旨在揭示日光温室土壤连作病害发生的机理,为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芝麻叶枯病(Corynespora Sesameum Goto)是芝麻生长中后期叶和茎的一种主要病害,特别是高水肥田发病更为严点。芝麻从初花期开始发病,收获前发病最重,致使叶片提前脱落、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